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探析
——以江苏常州市为例

2015-12-09 09:23仲红俐葛俊芬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常州导师居民

仲红俐,葛俊芬

(常州开放大学,江苏常州213001)

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探析
——以江苏常州市为例

仲红俐,葛俊芬

(常州开放大学,江苏常州213001)

社区教育教师是推进社区教育的基础资源,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是加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的重要途径。要以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为平台,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完善社区教育的机制建设,促进开放大学社区教育的不断持续创新发展。

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导师团队;运行;管理

一、研究背景分析

常州市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以社区教育为突破口,成立江苏首家社区大学,以由常州市财政局、常州市文广新局、常州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台、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十几个常州市行政机构组成的推进终身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为行政推动力、以社区教育四级纵向运行系统和社区教育横向支持联盟联动机制组成的社区教育网络模式已得到在江苏省的推广。常州市社区教育工作走在了江苏乃至全国的前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纵向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包括“市常州社区大学——辖市(区)社区培训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居(村)民学校”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横向的社区教育支持联盟是以常州社区大学八所分校(常州工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艺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旅游商贸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社会各界、各研究领域的优秀专业人士积极参与的社区教育支持联盟。

终身教育专家吴遵民认为,中国社区教育的行政管理体制应该是政府职能部门对社区教育起支持、推进和援助的作用,而具体的企划、运营和实施,则应由类似社区教育委员会的机构来进行[1]。常州开放大学(常州社区大学)作为常州市推展社区教育的龙头和重要的协调、指导机构,为常州市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全民终身学习的推进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近年来,常州开放大学社区教育涌现了丰硕的成果:加强全市社区教育的指导、服务,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推进、师资建设、网络数字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源建设成效大;多类型的平台创新与基地开发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为常州市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文明城市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常州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师资培养现状分析

(一)常州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师资培养取得的成绩

社区教育教师是推进社区教育的基础资源。常州开放大学整合了全市各层次各类别学校的优秀教师,并邀请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担任社区教育兼职教师。目前,包括分校以及社会各专业领域优秀人士在内,已经建成了由三百多人组成的社区教育师资库,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这些社区教育教师为不同类型、不同学历层次的社区居民提供了大量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课程与其他形式的学习资源,并积极实施、推广,服务于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

(二)常州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瓶颈分析

虽然,常州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师资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社区教育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与发展瓶颈,阻碍了社区教育的持续创新、深入内涵发展。具体表现为:

1.对社区教育教师而言,社区教育师资力量尚未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学习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区教育教师的数量不够,尚未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学习需求。第二,社区教育教师的资源建设水平、教学能力以及对社区教育的理解程度均有待提高。第三,尚未形成社区教育教师团队培养模式,社区教育师资力量较为分散,同时缺乏经验丰富、成绩显著的优秀社区教育教师的引领与指导,没有产生以点带面、协同作战、形成社区教育合力的促进效果。据了解,一些有进行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意向的普通教师,局限于社区教育的特殊性与个人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推广往往感到比较茫然,无所适从。

2.对社区居民而言,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与市民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社区居民不同的年龄、性格、学历、职业、社会角色等都是影响社区教育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社区教育区别于普通学校教育的主要原因。常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与其他地区相比,市民的精神文明层次与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对社区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社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上。而目前常州市社区教育的发展尚未完全满足常州市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

3.对学习资源开发而言,目前,社区教育教师开发出的学习资源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尤其是教学形式以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式或讲座为主,缺少灵活多变的、社会调查与实践类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参与的多种教学形式,从而影响社区教育的教学效果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不利于社区教育的持续创新、深入内涵发展。这些都成为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师资建设与工作创新的瓶颈。

三、社区教育导师团队的内涵与作用分析

社区教育导师团队,是指在基于社区教育发展既有经验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社区教育教师的研究领域与专业特长而建立起来的社区教育教师工作团队。其中,导师团队设领衔人,该领衔人为社区教育导师,其他参与的教师为社区教育导师团队成员。社区教育导师团队的领衔人与成员,首先必须是某一专门领域的专业教师,其次是热心教育公益事业、师德高尚、乐于奉献、勤于钻研与思考的优秀教师。社区教育导师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实践、项目实验、网站开发、理论研究、宣传引导,全方位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

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是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机制与平台,加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强化社区教育师资建设的重要途径,旨在打造一批优秀的社区教育教师,为社区教育服务,团队协作,共同成长,提升社区教育的内涵与品质。

常州开放大学社区教育的推展已经形成基本模式,取得了较为扎实的成绩与丰硕的成果,为常州市社区教育的推展发挥了重要的协调、指导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常州市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全民学习社会氛围的营造。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教育,对于任何教育类别而言,教师都是第一资源和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而目前,常州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师资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凸显出了发展瓶颈。因此,需要把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作为开放大学今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深入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机制建设与平台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师资,开发更多优质的资源,更好地服务常州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

四、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导师团队运行的内容分析

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导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共同发展,建设高素质的社区教育教师团队。笔者认为,其具体的运行内容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行平台——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

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是建立在社区教育持续推进过程中,在已经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合力与整合各类资源,通过组建团队、开发课程、教学实践、项目实验、开发网站、理论研究、宣传引导,打造社区教育特色与成果的平台。

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导师团队运行要以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为平台,不断推进社区教育横向支持联盟联动机制建设,整合、发挥分校联盟的合力,为高校服务社会、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增砖添瓦;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师资、开发出更多优质的社区教育项目、课程资源,并成功在社区中实施、推广;要通过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的建设、运行,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完善社区教育的机制建设与平台创新,从而带动开放大学社区教育的不断持续创新发展与内涵提升。

(二)组建团队

组建高素质的社区教育教师团队是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主要应该进行以下四个方面工作:第一,开展需求调研。选择部分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历层次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为社区教育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工作室建设顺利开展。第二,提出建设方案。根据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的研究方向与领域组建团队、明确分工、建立相关制度。第三,定期开展活动。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组织团队成员交流,共同探讨社区教育各项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做法与成效、遇到的问题与难点、工作的思路与创新观点等。

(三)开发课程

课程资源建设是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核心。社区教育课程是作为实现社区教育目标的手段而存在的,在社区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开发与实施一直以来都是常州开放大学推展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常州开放大学组织各分校、社区学院的社区教育教师开发社区教育课程。目前已正式向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居民学校发布5期共400门社区教育面授课程,并已经开发出37门社区教育微视频课程。社区教育课程是为实现社区教育目标而编制的,为人的终身学习服务的大课程体系[2]。著名学者黄云龙教授提出,社区教育基本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大类:文化科学知识教育课程;职业技术教育培育课程;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家政教育课程[3]。结合常州的实际情况,常州开放大学开发的社区教育课程共分为文化素养、教育辅导、职业技能、现代生活、休闲娱乐五大类。

笔者认为,在已经取得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社区教育导师团队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争取以教师团队的力量,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方面有所突破,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与教育教学服务。

首先,要满足居民需求。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应该坚持公平性、地域性、差异性、实用性原则,采取“需求导向型”的开发模式,关注社区和社区居民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4]。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要“接地气”,要针对居民需求,开发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喜爱的社区教育课程。要充分发挥各分校专业与资源优势,开发课程,以需定教,争取打造出各类社区教育精品课程,为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好的资源与服务。

其次,要引导居民需求。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进一步改革社区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方式,引导居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尤其要注意针对成人学习需求的特点,重点引导居民参与职业技能类课程的学习,提高居民的生活技能和生存能力;还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提高社区教育参与率,提升社区教育的生命力。

再次,要大力开发微视频课程。要加强信息化的应用与微课程建设,努力以微课程建设作为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突破口与新抓手,推进社区教育的资源建设与平台创新。

另外,资源建设需要满足社区不同人群的学习方式多样化需求。要针对区域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开发地方特色社区教育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社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还要针对年轻学习者对现代学习方式的需求,开发视频课程和移动学习载体资源,从而真正满足居民“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实践

深入社区踏实做好教学实践是社区教育教师成长的重要过程,也是社区教育导师团队运行的主要任务。

首先,要根据不同社区居民的年龄、性格、学历、职业、社会角色等因素,在社区做好大量的学习需求调研。要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让社区居民真正参与到社区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来,也就是说,社区教育课程的设置不能“以供代需”,而必须建立在对社区居民学习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由社区教育管理者、教师、社区学习者“三位一体”共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社区教育的教学与学习,从而真正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社区教育教学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其次,按照团队分工,针对本团队的研究领域与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调研结果,自主开发一系列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课程。

再次,通过社区教育四级纵向运行系统“市社区大学——辖(市)区社区培训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居(村)民学校”选择、联系社区,深入社区进行社区教育教学实践、推广社区教育。

另外,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区教育导师要做好教学实践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推广者,要引导团队,积极实施面授课程进社区活动,把开发的社区教育课程真正覆盖全市所有社区、街道,提高社区教育资源对社区居民的利用率和普惠性。第二,在社区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在传统的讲座式授课的基础上,丰富社区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比如,针对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开展社会调研与实践、进行网上学习竞赛活动、开发社区知识展览墙、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与软件公司合作进行某一研究领域的资源库建设等。

(五)项目实验

社区教育项目是在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依据对社区教育内涵的价值判断,对某一项特定的任务,进行策划、组织实施,所取得的教育成果[5]。开展社区教育项目实验,是破解社区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打造社区教育工作的特色、亮点,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丰富社区教育内涵的重要形式。

开展社区教育项目实验也是社区教育导师团队运行的主要内容。对于开展社区教育项目实验,社区教育导师要组织团队成员在预定的时间内开展有主题、有计划、有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性工作或活动,将复杂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任务化、具体化,形成包括实验步骤、阶段、过程、方法、手段、预设成效的科学而具体的实验方案,并开展相关的社区教育实验实践,从而为全市提供可借鉴、推广的社区教育实验成果和实践经验,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

(六)开发网站

每个社区教育导师团队都要争取开发出独立的博客群和工作网站,建立网上学习社区,实现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共享,同时,以网络平台为纽带,加强工作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社区教育的发展空间与社会影响。在开放大学不断引进或开发新的学习平台、学习资源,探索市民新的学习模式的过程中,社区教育导师要做积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做好网络学习社区的组建者和指导者。

(七)理论研究

为了使社区教育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促进、有所创新,必须要有新的思考、新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加强理论研究,再用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服务实践。

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应该将生活教育理论作为社区教育的科学基础,以社区教育教学研究为重点,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完善社区教育实践。尤其要在研究如何激发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研究社区居民的特征与专业领域、研究如何更新教学设计、研究社区教育教学规律与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策略上有所突破,从而不断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提升社区教育品质。

(八)宣传引导

宣传工作是展示社区教育工作的窗口和进行社区教育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扩大社区教育的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在运行中,要不断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笔者认为,具体来说,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宣传报道政策、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宣传工作构架,为社区教育的宣传报道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其次,要做好高起点的宣传工作策划,在宣传的深度、广度、力度上下工夫,将宣传变为助推社区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形象、展示风采的重要力量。再次,要营造社区教育的良好环境,营建良好的舆论氛围。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在社区开展活动时,要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学会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多渠道、多途径学习,形成社区居民要学、优学、乐学的社会风尚,真正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五、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导师团队运行的管理分析

(一)协调指导分析

开放大学要主动做好上下、内外的协调与沟通,帮助解决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的及时跟踪、业务指导、协调服务、互动交流,从而保证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的有效运行与实施。

另外,还要广泛收集社区教育各种项目活动案例,总结工作成绩、提炼特色亮点,概括形成自己的社区教育特色理念文化,形成可共享的经验,并进行辐射、推广。

(二)保障措施分析

1.要出台正式的政策文件,保障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的运行。比如制定《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导师制实施方案》、《开放大学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建设方案》、《开放大学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建设考核评估细则》等文件,或者与其有相同效力、作用的政策文件,为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提供重要的政策保障与指导性规范。

另外,每个社区教育导师团队也要根据各团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文件,具体、有效地规范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的运行与管理。

2.要做好经费保障。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经费支持,保障社区教育导师团队的正常运行,专款专用,有效划拨,促进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实施、落实,并争取把终身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终身教育的地位。

(三)考核评估分析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动态的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建设考核评价机制。要对社区教育导师团队开展的师资团队建设、课程开发与推广、教师进社区教学实践、项目实验、网站开发、理论研究、宣传引导等工作建立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尤其要注重过程性材料的积累与记录、注重对每个团队成员的成长与考核。另外,关于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建设情况,开放大学要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定期组织考核验收,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与各项保障作用。

六、结语

梁漱溟先生在其《教育与人生》一书中“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一章里提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分”、“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教育应尽其推进文化改造社会之功”[6]。强调了教育与个人、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社区教育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上,这就决定了社区教育师资培养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社区教育教师要清晰认知自己在社区教育推展中的责任与作用,为真正满足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为社区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如何激发全社会成员的学习欲望,让学习成为每一个成员的需求,把优质教育送至社区居民的家门口,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大目标,还需要政府、社会、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与不懈追求。

[1]吴遵民.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24.

[2]厉以贤.社区教育原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190.

[3]黄云龙.用生活教育理论构建社区教育的科学基础[J].教育研究,1996,(1):58.

[4]仲红俐.关于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2,(10):32.

[5]陈乃林.关于社区教育项目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9,(9):17.

[6]梁漱溟.教育与人生[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120-123.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Instructor Team in Open University A Case Study of Changzhou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ZHONG Hong-li,GE Jun-fen

Community education teachers are the basic resources of promoting community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structor team of Changzhou Open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resourc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project are to create its own brand,improve its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its sustainabl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pen University,community education,instructor team,operation,management

G724.82

A

2095-6266(2015)02-005-06

2015-3-9.

常州市2014-2015年度社区教育科研课题“开放大学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建设研究”(15SJY022)。

仲红俐(1985-),女,江苏连云港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社区教育、教育管理研究。

葛俊芬(1968-),女,江苏常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社区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常州导师居民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常州的早晨
石器时代的居民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V eraW an g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高台居民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