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早”教育对医学本科生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

2015-12-09 12:01刘凯杰李翠兰王子介廖一名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本科生医学生

刘凯杰,李翠兰,王子介,汤 曦,蔡 翔,廖一名

(广州医科大学 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150)

“双早”教育是一种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能避免传统课程体系造成的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解决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能有效激发医学生自主学习。“双早”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对医学临床科研的兴趣,丰富医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如与人沟通能力、文献检索的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

1 我国医学本科生接触临床与科研的现状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忽略了早接触临床的重要性,基础课程结束后才让医学生接触临床,医学临床实习较晚。传统的医学教育临床实习时间为1年,实习时间是第八学期到第九学期,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往往脱节。由于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没有接触临床,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联系,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明确,所以时常抓不住要点,久之对学习临床专业课失去兴趣,而且因没有临床概念而难在较短的学制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1]。

传统的医学本科教育不重视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医学生接触科研只有在三年研究生的学习期间。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学、医学遗传学等与科研相关的学科早已安排医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已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能完成一些比较基本的科研实验,如DNA的提取与分离,western blot,免疫组化,PCR等。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学、医学遗传学等与科研相关的学科学习结束后,医学生没有参与到科研中,知识掌握不深刻,到医学生读研时,以上学科的知识已基本遗忘,需要花费时间重新学习相关知识,学习效率低。

2 “双早”教育的意义

2.1 早接触临床的意义

基础医学知识来源于临床,为临床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是临床医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基础医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如系统解剖、生理、病理的学习需要医学生接触临床。走进临床,跟着带教医生进入手术室观摩带教医生做手术对解剖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手术室中,医学生可以清晰地看见人体各个部位的解剖结构,眼前所见与书本上的知识相互印证,使医学生更容易、更深刻理解人体各个部位的解剖结构。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即将进入临床医师队伍的准备阶段,医学生实习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未来医师队伍的质量。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能有效解决传统课程设置体系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脱节的问题,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鉴别诊断能力。提前接触临床知识让医学生形成边学习基础知识边进行临床实践的意识,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早期接触临床能让医学生及时把学到的理论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避免因单一地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而感到枯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医学学习的兴趣。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理论学习离不开实践。每星期安排医学生用一个下午或一个上午的时间见习,见习内容为与最近学习的基础知识相关的内容,可以巩固基础医学知识,为以后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如在学习完呼吸道疾病后,安排医学生到呼吸科见习把医学生分组,每组5-6个人,每组配一个医生,针对医学生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互相交流。临床见习是一种回顾性学习,通过真实的病例及与病人的接触,重温书本上的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对病例的分析与讨论,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理解。

早期接触临床,可以使医学生对各科室有基本的认识,熟悉医院管理的制度。早期接触临床旨在让还处于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的学生,从一开始就通过各种形式接触临床常规工作,进而对医学研究、医疗服务,乃至整个职业生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为日后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奠定基础[2]。

2.2 早接触科研的意义

医学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在积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进行临床实践之外,医学生还需了解医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从而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进而开拓视野[3]。科研活动是医学生成为医生必经之路,并伴随医生终身。

早接触科研,能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医学生动手能力,文献检索及阅读的能力。通过文献的搜索及阅读,培养医学生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论文的答辩,提高医学生信息整理与口头表达的能力,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高等医学教育应使医学生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即具有热爱学习、崇尚学习的科研态度;不断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的学习习惯:善于学习、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科研能激发医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激励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医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小心印证的能力。在科研中遇到问题,医学生可以通过相关文献的搜索,认真阅读,反复思考,与指导教师沟通,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前,我国很多医学院校已经把医学生早接触科研列入教学计划。如,广州医科大学每学期都会开展该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项目立项活动,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寻找指导教师,填写申报表。课题通过学校审核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科研经费。课题相近的科研小组,可以定期进行交流活动,交流参与科研工作的体会,通过组织研究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展示自己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医学生开展科研前期,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对医学生进行科研基本技能的培训,开设相应的学术讲座,对有兴趣接触科研的医学生提供科研相关的咨询,让学生对科研活动有初步的认识,开阔他们的眼界,激发创新思维[5]。

3 早期接触临床对医学本科生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

早期接触临床是让医学生置身于以医院为背景的教学环境,在真实的案例中学习医学知识,接触病人,了解怎样与病人沟通。临床见习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为主。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流程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资料并在组内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由教师小结。临床见习运用PBL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病例为引导,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早期接触临床,鼓励医学生走进临床,到医院见习,与病人沟通交流,掌握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对医患关系有促进作用。通过早期接触临床,临床教学安排,使医学生对与临床相关联的基础知识更容易理解,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医学生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

早期接触临床、了解临床,使医学生尽早受到医院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学会尊重病人,掌握与病人及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提高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6]。与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使医学生更容易了解病人患病的痛苦,学会尊重生命,学会对病人负责,增强对病人以及对自己应有的责任感,激励医学生自主学习。对病人的责任感,能激励医学生认真学习,坚定医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决心,能使医学生将来行医时保持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与疾病斗争时具有积极的心态。

医学生跟着带教医生上门诊,可以充分接触不同的病例,拓展知识面。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系统化的临床诊断思维,激发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早期接触临床能丰富医学生的临床知识,激发对书本知识深入探讨的热情,加深学习效果。

4 早接触科研对医学本科生的激励作用

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初步掌握科研基本知识,培养医学生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和能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可以多参加与科研相关的讲座与演讲、研究生科研课题汇报、项目课题报告。科研活动对于本科医学生是一个未知的领域,通过参加与科研相关的讲座与演讲,可以让医学生初步了解科研活动,丰富科研知识,引起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对科研的兴趣。

传统的本科医学教育忽略了对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医学生对基础实验的认识大都停留在书本上。为提高医学生的实验技能,医学院校可以定期开设实验培训或让本科生旁观研究生做实验,让他们了解、熟悉仪器的使用,避免在做实验时因操作失误引起仪器设备的损坏,了解实验室使用安全事项,提高学生在实验室的安全。

科研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医学生撰写的论文在杂志社成功发表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能增强医学生的自信心,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有利于激励医学生自主学习,使科研活动的开展形成良性循环。

5 结语

“双早”教育对医学本科生自主学习有激励作用。医学生早接触临床和早接触科研是一种回顾性的学习与前瞻性的学习。通过走进临床,医学可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对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出疑问,带着疑问去听课。让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能有效避免传统课程体系造成的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解决医学本科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有效激发医学本科生自主学习。“双早”教育能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强及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的医学人才。

[1]戴玉英,王爱君,廖鸿灵,等.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提前接触临床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医学教育,2006,5(3):18-20.

[2]姜绮霞,姚定康,梁 春,等.早期接触临床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255-256,259.

[3]董海龙,熊利泽.关于我国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训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22,624.

[4]鲁 华,石新兰.浅析提高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3):307-308.

[5]马会浩,鲁选文,于姣姣,等.普通医学院校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项目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0):1075-1078.

[6]何 萍,黄东阳,谢谋宏,等.重新架设医学生早期进入临床学习的桥梁[J].医学教育,2004,10(5):60-62.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本科生医学生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