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出现问题,首先考虑大背景

2015-12-09 13:40赵君和山东和美华集团济南250000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产蛋率鸡场蛋壳

赵君和(山东和美华集团 济南250000)

蛋鸡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林林总总的问题,无论是外界因素,或者饲养管理问题,都不要急着盲目用药,而应该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有的放矢科学地处置。

1 关注蛋鸡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下降的大环境

1.1 季节左右着蛋鸡产蛋率的稳定

季节对于产蛋率的影响可高达5%~20%,特别是酷暑、寒冬,以及秋冬季节交换时温差的影响。

(1)夏季酷暑对蛋鸡的影响至少有以下2个大方面:一方面酷暑使得机体的消化、内分泌等功能下降,造成营养吸收、转化率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热应激造成鸡群采食量大幅度下降。蛋鸡适宜的温度是13~23℃,当环境温度超过25℃,对鸡就会产生热应激。23~25℃,温度每上升1℃采食量减少1.4%~1.6%;也有人说在23~34℃,温度升高1℃采食量下降1~1.5g/(天·只);在32~36℃,温度升高1℃采食量下降4.2g/(天·只)。所以夏季防暑条件差的鸡场,成年蛋鸡的日均采食量常在90~100g左右,比适宜的春秋季节采食量下降15%~25%,甚至更多,且产蛋率降低、蛋重变轻和蛋壳变差。所以夏季酷暑管理的重点是提升采食量和提高营养浓度。在提升采食量上要做好防暑降温和管理的改进工作。包括:开启风机、湿帘;鸡舍安装人工降雨设备;鸡舍顶部覆盖攀藤植物;舍顶喷水;给鸡提供不超过24℃的清凉饮水;23:00~1:00开灯饲喂1~1.5小时;4:00开灯饲喂;饲料内添加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小苏打等;酷暑中午饮水添加藿香正气水(在最酷暑的7月10日至8月10日,建议在每天最热的11:00~15:00、14:00~16:00,各饮2小时藿香正气水,每毫升藿香正气液兑水2kg)。在提高营养浓度上,要按照采食量的下降同比例提高营养浓度。包括:石粉至少添加9%~9.5%;粗蛋白要在17%左右,蛋氨酸要在0.45%以上,赖氨酸要在0.85%以上;使用优质预混料并要增加20%左右的额外添加(即原来5%的预混料添加量要按照6%添加);并添加1%~1.5%的优质豆油去平衡能量。

(2)寒冷冬季对蛋鸡的影响至少有3方面:一是寒冷使体质弱的鸡难以适应,继而出现产蛋率急剧下降甚至停产;二是鸡群短时间没有适应环境变化摄入足够的能量(也可能饲料能量过低,受消化道容积的限制而不能大幅度提高采食量满足营养,这在中、小体型鸡如农大3号、W-36、罗曼粉等上更明显);三是紫外线杀菌作用的减弱和为了保温而忽视通风造成的呼吸道疫病流行的影响。在管理上做好鸡舍的改建,利用鸡舍底部的管道进气和每间鸡舍顶部的管道拔气,去解决寒冷季节的通风、保暖问题,减少纵向风机的使用频率;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在确保粗蛋白14.5%~15%的情况下,提高能量,使饲料的蛋白能量比在13.2~13.5g/MJ;做好新城疫油苗、H9(3个月免疫1次)和H5(2个月免疫1次)的免疫接种;必要情况使用鸡舍人工降雨增湿、除尘。

(3)秋冬季节交换时温差的影响:温度在即将下降时都伴随着剧烈的温差变化,此时昼夜温差大,温度降低。有疫病或夏季营养摄入不足的体质较弱个体都到了“秋后算账”时刻。这些鸡或死亡或停产,造成鸡群产蛋率不稳定甚至下降。管理的重点一方面做好寡产、弱小鸡的淘汰。可利用连续5天时间,每天5:00摸鸡是否有鸡蛋的方式,淘汰寡产鸡(凡是没有鸡蛋的在翅膀上用记号笔画1个记号,并留在原处。连续5天,第6天查看凡是画3个或3个以上记号的鸡全部淘汰);并把鸡冠萎缩变小的、耻骨2.5指以内的、腹部坚硬(腹膜炎等)直接淘汰。另一方面在兼顾通风的情况下做好鸡舍的防寒保暖,防止温差过大。在9月末10月初调整饲料的营养,提高能量(添加0.5%~1%豆油),保证饲料的蛋白能量比在14.3~14.6g/MJ。

1.2 天气变化对鸡产蛋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天气变化对于蛋鸡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激烈温度变化、阴雨天或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1)激烈温度变化与秋冬季节的温差影响相似,越是体质差的鸡,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就越明显,这些鸡在刮大风、气温剧烈变化或气温降低时会出现产蛋率5%~10%的下降,且恢复需要1~2周或更长时间。

(2)阴雨天对于产蛋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光照不足造成的。产蛋鸡要求不低于10~20 Lx的光照强度,由于人们缺乏专业的测光仪器;管理的粗放;自动上料机广泛使用后没有及时更换较大瓦数的光源(需要白炽灯的瓦数=〔10.76 Lx(最低光照强度)×H2(高度)〕÷0.9);害怕啄肛、啄羽刻意降低光照等问题,使得现阶段蛋鸡舍光照普遍不足,特别是下层笼内的鸡和密闭鸡舍的鸡群。这些鸡舍在连续阴雨天(特别是南方梅雨季节)的阶段,如果不及时开灯补光,常常会造成产蛋率下降5%左右。解决问题方法一是要保证鸡舍充足的光照,按照上述公式安装灯泡(节能灯是灯泡亮度的4倍)后使用测光仪测定光照并进行调整;二是阴雨天一定开灯补光。

(3)剧烈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主要由应激引起。在这种天气下,产蛋率有时要下降10%~20%,持续5周以上。这种问题难以解决,应在雷雨天气添加抗应激的多种维生素。

1.3 地域、鸡场及鸡舍周边环境条件影响蛋鸡产蛋率

(1)地域的影响:夏季东北地区、山区、沿海地区由于温度较低,鸡采食量普遍较高,对于产蛋的影响较小。相反由于南方酷暑和北方平原地区地面温度高、空气湿度大、空气对流缓慢(风较少)等原因,鸡群普遍热应激严重,采食量不足,对于产蛋率和蛋壳质量影响较大,容易出现产蛋率急剧下降,鸡蛋变轻、变小,蛋壳质量差,瘫鸡增多等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上述夏季高温的管理。而到了冬季,北方由于低温严寒和通风不良,往往比南方地区产蛋率下降的幅度要大。这要从建造鸡舍上下工夫,增加墙壁厚度,少用塑料等大棚养鸡和做好通风管道的改建等。云南曲靖等红土地区,由于水质呈酸性等原因,影响钙的吸收,这些地区的蛋壳质量往往不好。

(2)周围环境应激对产蛋率的影响:笔者曾见在胶东某6万规模蛋鸡场的上风位置,有一家距离不足200m的大型吊塔厂。由于吊塔厂刺激性油漆气味长期对鸡场的影响,该鸡场呼吸道疫病频发,产蛋率多年长期低下,最后不得不诉讼法律解决。另外春节的鞭炮对蛋鸡产蛋率造成5%~10%的下降。所以鸡场远离村庄,严禁在鸡场附近燃放烟花爆竹,特别是喜欢燃放烟花的湖南地区就显得较重要。

1.4 不同的鸡舍环境,对蛋鸡的生长发育、产蛋性能和蛋壳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层叠式鸡舍,由于饮水量严重不足(每6~7只鸡1个乳头,且出水量低)和较低的采食量,常常表现蛋鸡高峰期短,蛋壳质量较差;高标准封闭或半封闭式鸡舍,风机湿帘配套,在使用3层阶梯笼具,饲养规模在1万只以内的情况下,由于适应了蛋鸡生长、发育的实际需要,鸡群产蛋性能、蛋壳质量均较好;而传统的开放与半开放鸡舍,受夏季高温的影响较大,在高温时节产蛋率下降幅度大,蛋壳质量变白、变薄、变脆。

1.5 新玉米使用后的特定阶段会出现产蛋率下降

我国由南到北从9月开始陆续使用新玉米。较多鸡场在新玉米使用半个月左右以后,出现莫名其妙的产蛋率下降、粪便变稀、蛋壳变白等问题。较多兽医认为是传染性脑脊髓炎引起。实际上是由于新玉米含水高、饲料能量不足导致蛋鸡体重下降、体质变差;秋季温差大;换新玉米后鸡群不适应和玉米缺乏后熟等原因综合造成的。大家知道,新玉米普遍含18%~20%的水分,一般而言玉米含水量较高时,在含水14%基础上,每增加1%的水分,就应添加大约0.4%的优质豆油去平衡能量的降低(直接增加玉米添加的方法不妥,因为打破了配方的百分比平衡性)。比如新玉米含水18%,比含水14%多出水分为:18%-14%=4%,需要添加豆油为4%×0.4=1.6%。由于养殖户没有按照要求去添加油脂或使用的玉米过于潮湿,不能依靠添加油脂去平衡(含水过高的玉米加油太多鸡腹泻),就出现饲料能量降低引起的产蛋率下降,严重时产蛋率可下降20%左右,并很可能因为营养问题造成体重、体质的持续下降而成为疫病问题。解决办法:一是提前储备一定量的陈玉米,新旧玉米逐渐过渡添加使用;二是使用优质东北烘干玉米;三是严格晾晒,确保含水16%以下;四是按照含水量多少添加优质豆油。

2 关注蛋鸡疫病发生的大背景

(1)夏季酷暑难耐的年份,冬季蛋鸡疫病发生的几率极大提高:夏季持续、剧烈的高温酷暑使蛋鸡采食量严重不足,体质变差。而这群体质差的鸡,在紫外线杀菌作用降低、通风不良、易于疫病流行的冬季常成为病原微生物首先入侵的对象。在蛋鸡存栏基数大,鸡蛋价格低,养鸡不挣钱的情况下养殖户往往疏于管理和投入,如果适逢那一年夏季又较炎热,此时在炎热的4~7月育雏、育成(本身此季节体重就难以达标,加上不舍得投入)的鸡体重多不达标,且体质较差。而这批先天和后天造成的体质较差的鸡群,要在容易发病的冬季上产蛋高峰和在高峰期(上高峰和高峰期蛋鸡本身体质就弱,较容易生病)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使得这批鸡遭受淘汰的几率增加。2005年、2007年、2013年的夏季酷暑和相应冬、春季节的疫病高发都证明了这个规律。不要轻易在酷暑的夏季4~7月育雏、育成;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舍得投入,给自己的鸡营造一个风调雨顺的“天”比什么都重要。

(2)在玉米收获期连续阴雨,玉米霉变严重年份,蛋鸡疫病容易发生:霉菌及其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大且隐秘而难以发现,其中对肝脏和免疫器官的损害是大家所共识的。常常在北方玉米收获季节连续阴雨时,玉米必然霉变严重,而那一年及此后一年蛋鸡疫病也容易高发。使用优质无污染、无霉变的玉米;玉米使用前用风筛过滤;添加脱霉剂是防控霉菌有效方法。

(3)鸡场所处的不利环境对疫病发生有较大影响:建在不通风的山凹或低洼区域的鸡场,由于通风不好,不仅鸡群产蛋率低下,而且呼吸道疫病频发。而建在水田等污染环境内的鸡场,由于地下水的污染常造成肠道性疫病持续发生,产蛋率低下、蛋壳质量差。解决方法唯有迁场重建才是长久策略。

(4)夏季酷暑、潮湿多雨、多沼泽情况下,容易出现相应的疫病:夏季酷暑鸡群饮水量增加,采食量下降,容易下痢而造成蛋鸡营养流失、产蛋率下降和鸡冠变白。如果水槽、料槽卫生条件差,还容易造成病原感染性肠炎;也常常在高湿、卫生条件差的共同作用下引发球虫病。所以出现鸡冠发白不一定就是白冠病,有可能是营养不良,有可能是下痢,也有可能是球虫病的危害,要根据季节特点,综合诊断处理。当然在夏季多雨、蚊虫多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白冠病,但总的来说发生不普遍,且白冠病在鸡冠、胸部皮下、肠道浆膜、系膜及胰脏有针尖、黍米大小,顶部有红色的特殊白色裂殖子结节,且较明显,易于诊断。

(5)秋末时节不明原因的产蛋率下降多因鸡痘引起:在每年蚊虫即将死亡的10月份,是北方蚊虫疯狂的时刻,此时若鸡群发生5%~20%的产蛋率下降,又没有别的明显临床症状时,则怀疑是否鸡痘造成的。此时要认真观察鸡冠,如果2%~3%的鸡冠上有小小的鸡痘,该病就可以确诊。鸡痘对蛋鸡产蛋率影响大,持续时间长,为此对于5~10月引进的雏鸡要提前在10日左右首免鸡痘,二免在90~100日龄。对于蛋鸡鸡痘免疫超过1年的,要在8~9月份考虑重新免疫。对于发现鸡痘的鸡群及早免疫接种是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产蛋率鸡场蛋壳
守护企鹅,相伴近十年
神奇的小蛋壳
利用中草药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实用配方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关于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鸡场问题的探究
团结的班子
冬喂蛋鸡巧添加抗病御寒又高产
蛋壳小绵羊
蛋壳与拱桥
春季蛋鸡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