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条件下教研模式探索

2015-12-10 12:53王静姝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26期
关键词:议课课堂评价模式

王静姝

摘 要: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教研部以高中化学学科为切入点展开“互联网条件下教研模式探索”活动,通过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将对展示课的磨课指导等环节,运用录制、上传到视频专区后运用多种功能进行远程课堂评价或者在线互动教研,将活动设计和展示流程以及思考记录成文,旨在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模式转型中能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条件;教研;模式;课堂评价;观课;议课;评价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6-0130-02

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教研部以“互联网条件下教研模式探索”为主题推出了展示活动,以高中化学学科为切入点展开,立足王福才名师工作室,发挥集体智慧,全面组织、实施本次网络教研模式探索活动。活动由名师工作室成员,通过使用“课堂观察法”观课、议课,运用了网络教研平台的协作组集体备课功能、视频专区的课堂评价功能、视频会议远程教研功能,结合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将传统的深入学校视导教研活动转变为在互联网条件下的在线远程教研。

传统教研及教学视导活动包括下校现场进行“观课、评课、小课题研究指导、订单式校本教研微观指导”等内容,传统教研因为具有直观性、及时性,可以缩短教研员和教师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沟通的亲密度和有效性,因此一直受到青睐,并被沿用至今。但传统教研因为需要教研员或者视导团队按时深入所在学校,在时间安排和空间跨度实施上存在诸多问题,存在研讨成果参与者、受益者太少,只有教研员或中心组成员的极少数人即时、匆忙的评课,存在片面、有限时间参与学校少等局限性,中心组成员既是学科教师又担任班主任或者中层领导工作,存在提前串课、交接当天的班级管理或者事务管理、克服路途遥远危险性增强等很多方面问题,教研效率不高。但在网络环境下,教研变得机动、灵活,在教研平台注册的所有学科教师,可以在教学管理工作之余利用方便的时间、灵活的地点观看教学视频,采用“课堂评价”功能针对视频中的某个时刻或者片段进行评议和讨论,既有充足时间聆听他人的评述,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1 基于网络教研平台的课堂观察模式

1.1 课堂观察主题的选定

在选择、确立展示活动内容时,我们结合高中化学教师申报的78项小课题的研究主题,从中分类、归纳出具有共性研究要求的课题,其中高效课堂构建的细节研究之一——教师课堂提问效率,因有11位教师提出研究要求而引发我们的进一步思考和深入研究的欲望,并将此研究课题作为这次网络教研展示活动的主要内容。

1.2 课堂观察对象的选定

我们选定了一节录像课和一份教学设计为教研对象。录像课为大庆四中王秀丹老师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展示的“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她的教学设计参考了大庆外国语学校韩宗钦老师在协作组上传的共案,7名王福才工作室成员对王秀丹老师的录像课在“视频专区”课堂评价结论形成的网络教研资源,被实验中学贺阳老师浏览学习后,她作为“教师课堂提问效率”的小课题研究参与者,将这份资源扬长避短地应用到了自身的实际教学中,并进行了再创造,再次设计了“化学电源”的个案。活动选择了模拟现场课的说课形式,由课堂观察员不断地评课、磨课,使贺阳老师的教学设计中的提问环节更加优化,王福才工作室的这7名成员继续为她做课堂评价,直至成为比较成熟的优质课教学设计方案。

1.3 课堂观察实施的导课教研流程

各位名师工作室成员使用大庆基础教育研培网“视频专区”的功能远程观课和评课。经过我们在观课活动前的讨论,将“提问效率”观察点细化为四个方面:1)设计是否合理;2)是否符合学生认知;3)时机是否恰当;4)提问效果如何。

七位观课教师设计个性化观察量表进行记录,分组对视频详细评价,按照以上四个观课点依次发言。

图1 导课教研过程流程

这样的研磨式课堂观察模式,运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即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的探索教研模式,形成“以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为中心,名师工作室成员作为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网络教研环境和协作,发挥青年教师的主动性”的指导思想。

2 基于网络教研平台的集体备课模式

从2014年5月下旬开始,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教研部化学学科就引领和指导学科教师先后建立了个人工作室和学科协作组。6月25日,化学教研员给各校下发了网络集体备课计划。7月2日,召开了“网络教研集体备课准备会”,负责共案的9所学校教研组长及其协作组教师参加了准备会。会议针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讨论,并要求相关学校在暑假前布置好工作任务,于开学初将整理好的共案的电子稿递交上来。2014年9月5日,发起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同步进行的网络集体备课活动,由实验中学高一备课组承担化学必修1第一章备课任务,大庆四中高二备课组承担化学选修4第一章备课任务。

备课活动基于大庆基础教育研培网网络教研平台。协作组创建者按照 “进入备课组管理”——“制定集备计划”—— “保存集备计划”—— “备课任务”菜单逐级操作。操作正式启动后,指定主备人。建立专门的备课页面,就可以开始“备课流程”的建立,进行网络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了。协作组教师已经将2014年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必修2、选修4这三册教材内容共案上传完毕,发起网络集体备课75次。2015年将继续完成选修2、选修3、选修5三册教材的共案上传和资源丰富工作。这个过程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操作过程需要协作组教师团结协作来完成。

根据学院网络教研活动计划安排,结合各校教研组实际情况,每学期会轮流分配主备任务和个案上传任务到各学校的教研组,使集体备课不仅局限于学年组内,而是综合全校教研力量,使课例素材更加丰富和完善。网络教研集体备课,是主备人和协作组成员对海量网络资源的精挑细选的过程,也是结合具体学情再创造和提升的循环过程,这样的“拿来主义”可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图2 网络集体备课流程

3 基于网络教研平台的互动教研模式

表1 展示环节的六个步骤

本次“互联网条件下高中化学学科教研模式探索”的四个展示环节共分为六个步骤。

这样的操作流程使网络教研资源不断积累、传播,并产生持久的良性循环。

图3 展示课评价教研活动流程

观摩活动结束后,主会场与肇源分会场进行了互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对远程会场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4 结束语

本次学科中心组工作将以往的现场参与式转为远程网络互动式,由“统一时间、固定人员、集体参与式”转为“即时灵活、自由主动、个人交流参与式”,优化“研修协同”模式。王福才名师工作室成员倾力配合,王秀丹老师和贺阳老师的个案展示充分体现了青年教师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开发潜能的优秀品质,贺阳老师对网络教研资源的利用和再创造的网络备课模式,正是未来网络教研工作推进真正需要的模式。

“远水也可解近渴”。网络教研是未来教师成长实现“研修共赢”的重要途径。这次网络教研模式探索活动的准备过程就是一次实践型研究,这个过程产生的经验做法都值得我们继续反思和深入挖掘,加以提炼,并形成一定的研修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晓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18(5):92-94.

[2] 胡乃香.移动学习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32).

[3] 郭鸿.网络环境下自助式学习模式的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9):71-73.

[4] 孙福音.“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背景下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 刘立群.池浩.构建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教学环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82-83.

[6] 王吉庆.因特网课堂教学漫谈[J].电化教育研究,2002(3).

[7] 高利明.对网络教学的一些体验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2(1).

[8] 程智.关于从因特网上获取教育资源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1(9).

[9] 王向东.网上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教育网站的发展[J].人民教育,2000(11).

猜你喜欢
议课课堂评价模式
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四心”让议课更精彩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议课形式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