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一体化提速

2015-12-14 11:05徐方清郭金超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4期
关键词:议定书中日韩东亚

徐方清+郭金超

11月22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结束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一个多小时后,即驱车前往马六甲州,开始他正式访问马来西亚的第一站。李总理夫人程虹陪同访问。在当地鸡场街三叔公特产店,李克强与19年前访马时结交的老朋友及当地民众代表亲切交流。摄影/本刊记者 刘震 图片编辑/陈俊丹

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倡议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的两年后,经过为时长达一年四个月的四轮谈判,中国完成了在现有自贸区基础上的第一个升级协议。

当地时间11月22日下午,吉隆坡国际会议中心,李克强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全面结束的成果文件的签署,中国商务部长高虎城和东盟10国经贸部长作为政府代表在成果文件上签字。

这份成果文件有个很长的正式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媒体通常将其称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

“《议定书》的达成和签署,将为双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助力,加快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并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在签字仪式结束后,高虎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就在11月22日上午,同样是在吉隆坡国际会议中心,李克强还同东盟10国以及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领导人共同出席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联合声明发布仪式。联合声明指出,RCEP各国领导人欢迎谈判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并要求谈判团队加紧工作,力争在2016年结束谈判。这意味着,RCEP谈判有了较为明确的时间表。

《议定书》的签署,以及RCEP领导人联合声明的发布,被视为是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一日结出的两大硕果。

一日两突破

11月24日凌晨一点多,在出席第十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10+1)会议、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和第十届东亚峰会,并结束对马来西亚的访问后,李克强乘坐的专机飞抵苏州。等到李克强抵达下榻的酒店时,已过了凌晨两点。当日一早开始,等待李克强的是持续一整天的十余场外事活动。11月24日至25日,李克强在苏州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16国领导人会晤。

“尽管总理历次出访日程皆以高效率、快节奏著称,但像此次这样两大多边外事活动无缝衔接、密不透风的日程安排还前所未有。我们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一位外交官摇着头发愁。面对此次连续出席东盟系列峰会和中国-中东欧16国领导人会晤“史无前例”的行程,一开始,连经验丰富的外交官也对如何妥善安排日程方案感到犯难。

“在马来西亚,总理与17国领导人分别出席各种会议、会晤和论坛。而在苏州,作为东道主,总理要接待中东欧16国领导人,并将与他们一一会见。”上述外交官说,“这么短时间内会见这么多领导人,这种频率以往从来没有过,没有哪个机制是这样安排的。”

在外交官们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时候,为了让每场会谈和活动都有实效,只能牺牲总理自己的休息时间。在马来西亚的“三会一国”出访行程期间,李克强的许多活动都排到了晚上10点后才进行。

密集行程换来的是密集成果。在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举行会谈时,李克强继续担任中国“高铁推销员”的角色,提出希望双方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两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以钦州、关丹和马六甲临海产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开展产能合作,并将中方技术与成本优势同马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相对接,通过积极探讨开展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建设、马来西亚南部铁路建设和中马港口联盟等合作。

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项目是东南亚首个高铁项目, 计划于2016年启动,在2020年完工。这个全长350公里、造价约652亿人民币的高铁项目,是马来西亚经济转型计划启动项目之一。目前,除了中国公司外,日本、法国和德国公司等都有意竞标。

在会见老挝总理通邢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时,李克强分别指出,希望中老双方推动经济合作区、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取得新进展,而中新双方则能用好相关合作机制平台,加强政策对话协调,探讨推进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在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这两方面,11月22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的签署和RCEP领导人联合声明的发布,是最显著的两大突破。

“在中国同他国或区域组织进行的自贸区谈判中,这样的《议定书》是头一份。”外交学院副院长、外交部东亚合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江瑞平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议定书》的签署,意味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达成,双方今后将会在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上提升水平,向更高水平的自贸协定靠拢,其示范效应也将更加凸显。”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自贸区,于2010年全面建成,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也对东盟和日本、韩国、印度等几个10+1的自贸区的谈判和建立起到了引领作用。

不过,由于自贸区建成时间比较早,一开始的水平不是很高。为进一步提高本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2013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获得了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回应。2014年8月,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正式宣布启动升级谈判。整整一年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上,中国商务部长高虎城与东盟十国经贸部长就年内完成升级谈判达成共识。

高虎城透露,共计经过历时近一年半的四轮谈判,双方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轮谈判上就升级谈判成果文件《议定书》内容完全达成一致,这为11月22日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签署《议定书》创造了条件。

按照《议定书》相关规定,在中国和至少一个东盟成员书面通知东盟秘书处已完成内部程序的条件下,《议定书》将于2016年5月1日生效。如《议定书》未能在2016年5月1日前生效,则在中国和至少一个东盟成员书面通知东盟秘书处已完成内部程序的60天后生效。目前,双方正抓紧完成各自国内法律程序,使协定早日生效。

高虎城还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中国-东盟自贸协定是一个“活的协定”,将会随着时间和双方的需要不断更新发展。因此,双方同意在升级《议定书》生效后,通过协商确定时间安排,就货物贸易自由化、特定产品原产地规则、投资自由化和保护等议题进一步开展磋商。

《议定书》签署的同一天,RCEP领导人联合声明发布。此前一天,李克强在出席第十八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就加快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表示,中方欢迎本次领导人会议期间发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联合声明》,愿与各方共同努力,力争2016年结束RCEP谈判,努力建成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化、发展最具活力的自贸区。

RCEP与TPP并进

2015年11月堪称中国外交的“东亚合作季”。除了刚刚结束的李克强总理在马来西亚的“三会一国”出访外,11月1日,中断三年多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机制在韩国重启;11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对越南和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11月12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外长会在云南景洪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同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五国外长出席会议,各方一致同意正式启动一项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宣布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建立。

不同形式的区域合作模式和自贸区的建立或进入谈判进程,都推动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加速。而由于中日韩作为亚洲最重要的三大经济体,三国的经济总量加在一起约占亚洲的七成,在东亚范围内更是占到90%,于2012年启动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一直被视为推动RCEP谈判进程加速的强心剂。

但自2012年5月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落幕后,因日方在领土和历史等问题上屡起事端,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机制中断了三年多,中日、韩日关系一度陷入低谷,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长时间踯躅不前。

11月1日在首尔重启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后,三方发布了《关于东北亚和平与合作的联合宣言》。宣言中,中日韩同意将共同推进区域合作,以三国合作引领东亚合作。而在李克强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双边会晤时,双方也表示,要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RCEP谈判,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东亚合作,一直强调以10+3为主渠道,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机制中断后,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缺乏领导人层面的强力推动,进展缓慢。”江瑞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而这个会议机制的重启,无疑会对下一步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将成为RCEP谈判的重要推力。

“中日韩的关系如今从谷底走出来,开始转暖。虽然接下来阶段性的波折和摩擦还是难免会出现,但总体趋势目前看来是向好的。”江瑞平说。

RCEP谈判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又称“10+6”谈判,于2013年启动。按照于2012年11月东盟领导人系列会议上正式决定组建RCEP时拟定的时间表,2013年初RCEP启动谈判,2015年底完成谈判,之后进入实施阶段。但从实际情况看,其谈判进展要低于预期。

而此番16国领导人在吉隆坡共同见证的RCEP领导人联合声明,则再次为RCEP谈判的给出了较为明确的时间表。这不仅因为16国内部的障碍有所消除,也与外部力量的倒逼有一定的关联。

RCEP和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当前亚太地区最为重要的两个区域贸易协定谈判。TPP是最初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的一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目前由美国主导,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越南、秘鲁、马来西亚等12个成员参与。2015年10月初,TPP达成初步协议。

在RCEP和TPP谈判开启后,一种普遍流传的说法是, TPP是美国主导的新一代自贸协定标准,与中方主导的RECP、“10+3”等区域贸易协定谈判存在竞争关系。但实际上,对于相关谈判的参与成员国来说,参加TPP谈判不妨碍他们参与RECP谈判,反之亦然。

在江瑞平看来,RECP谈判进程在受阻后的加速推动和TPP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直接的对立和竞争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李克强总理在吉隆坡出席会议期间有过明确的表态。”江瑞平说。

李克强在11月21日出席第十八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指出,中方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持开放态度,相信TPP与RCEP能够与地区其他自贸安排相互促进,为实现亚太自贸区(FTAAP)共同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2014 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 在十多年前就已提出的亚太自贸区(FTAAP)概念被再次激活。一年后,在菲律宾举行的APEC会议上,21个成员在马尼拉发表部长级会议声明,强调为实现亚太自贸区,应进一步推进有关工作。

区域局势复杂化

置身于吉隆坡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现场,《中国新闻周刊》的一个切身感受是,李克强总理此行不仅因为日程的密不透风要“拼体力”,在三场峰会上还出现了很多你来我往的交锋,也考验智慧“拼脑力”。

第一场“交锋”,发生在11月21日中午举行的10+1领导人会议中。这一东盟10国与中国领导人的合作机制,最初以经济合作为重点,近年来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拓展。

会场上,东盟10国领导人一一发言,就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安全合作、南海问题等方面提出各自的意见诉求。李克强总理则“以一当十”,提出深化各领域合作的“六大倡议”,并对10国领导人的诉求做出全面回应。李克强说,近年来,本应通过直接当事国谈判协商解决的南海争议问题,被炒作成南海和平稳定和航行自由问题,甚至有域外国家高调介入,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

几个小时后,11月21日下午召开的10+3领导人会议上,气氛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这场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领导人举行的会议中,“加强合作”是东盟各国的一致诉求。不过,日本领导人在发言中提到了南海问题。李克强在发言最后作出回应:“10+3”合作多年来秉承的宗旨,是维护《联合国宪章》原则,尊重国际法,遵循我们之间达成的宣言协议,“用和平对话而非相互指责的方式处理问题”。

与“10+3”会议相比,11月22日上午召开的东亚峰会,增加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俄罗斯5个作为观察员的域外国家,各国诉求也变得更加复杂。美国总统奥巴马会前表示,东亚峰会将关注全球打击IS和南海议题。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更在与多位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见时反复对南海问题表示“关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克强在会上直面各国“关切”,就南海问题阐述中方原则立场。他说,中国致力于南海有关争议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谈判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的“双轨思路”。有关国家行使航行和飞越自由,应充分尊重本地区沿海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从来就不存在问题,本地区国家有意愿、也有能力把它继续维护好。”李克强说,“中国在自己的岛礁上开展建设合理合法,不针对、不影响任何国家,有利于维护航行自由、应对海上灾难,谈不上军事化。”李克强还就各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提出五点倡议。

一些域外国家拿南海问题说事,是东亚区域局势复杂的一个写照。未来,域外力量介入东亚区域的力度还会呈现加强态势。会议期间,东盟和美国也正式将双方关系提升到战略伙伴层面,并发布联合声明,表达落实构建和平与繁荣亚太区域的意愿。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东盟-美国峰会上发言时呼吁美国持续参与本区域事务,继续为区域和平稳定做出贡献。他说:“我们尤其感谢美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扮演具建设性的角色,贯彻推动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在内的国际法。”

不过,李显龙在会议期间也表示,新加坡将做个“公正的中间人”,客观和透明地对待各方,竭力强化东盟和中国的关系,令双方关系更上一层楼。在出席10+1会议时,他态度明确地指出,整体而言,东盟与中国的共同利益比差异更多。“东盟-中国关系深广宽厚,为区域和平与稳定做出很大的贡献,从而确保区域经济持续增长,成为全球经济亮点。”

猜你喜欢
议定书中日韩东亚
反倾销“替代国”方法的适用条件及滥用情况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美国对华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地位认定方法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中日韩贸易数据
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
学霸“三小只”
东亚港口联盟在青岛成立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