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5-12-16 07:44健△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解剖学慕课人体

李 秀 程 兰 李 健△

1(成都医学院 解剖学教研室,成都610500)

2(成都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成都610500)

1 慕课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慕课(MOOCs)这一概念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和加拿大国家通识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2011年,MOOCs的三大平台:Udacity(在线大学):edX(在线课程项目)、和Coursera(课程时代)相继出现。2012年被《纽约时报》命名为“慕课”元年。随后,MOOCs教育迅速在全球兴起。在我国,面对“慕课”风暴带来的先进教育理念,中国政府和高校也迈出了有力步伐。2013年被视为中国“慕课”的启动年,5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7月,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大分别与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签署合作协议,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在“在线开放课程”标准与共享机制建设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逐步将平台课程资源向国内、外开放[1]。9月,北京大学的世界文化地理、民俗学、电子线路和2O世纪西方音乐4门课程在edX上线,成为第一批尝试在国际在线教育平台发布课程的国内高校课程[2]。这些均预示着我国高校也将步人MOOCs时代。国内的多所高校也正以建设和发展“慕课”为契机,牵头制订《大规模在线课程国家标准》,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慕课”平台。2014年3月,首个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加盟的单位近200家,几乎涵盖了国内所有医药院校,实现了优质医学教学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最广泛共享,使其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有机融合,更好为祖国培养医药卫生人才[3]。

2 “慕课”的特征与优势

慕课(MOOCs)是短语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其本意是大规模在线的开放式课程的简称。它的本质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运用网络的形式实现共享的创新教育模式。“慕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翻转课堂”,最显著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在线课程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它在学习内容、方式上更加适应数字时代碎片化学习的特点,灵活多样,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比较符合90后大学生的学习习惯[4]。这种由“教”到“学”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得益 MOOCs的以下基本特点。

2.1 内容大规模

一方面体现在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规模大,它不仅包括一个班级、一个学校,还可以涉及全球范围内的学生;其次,学习内容的大规模性,它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发布的几门课程,而是丰富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共用。

2.2 开放课程

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并且免费,这是慕课最吸引人的地方。它打破了某些大学垄断优势教育资源的“围墙”,以“兴趣”为导向,坚持开放的理念,不分国籍、学校,不受时空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注册学习,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世界顶级高等学府的优秀师资和课程资源[5]。

2.3 在线互动交流

传统课堂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后练习、测验及其评阅,学生之间的讨论等都能通过互联网搭建的“慕课”平台完成。可以很好的将专家、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深深吸引每一位学习者参与其中。

2.4 课程微型化

“慕课”更注重学习的引导性和互动性,把庞大的课程知识体系细化成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一般为10分钟甚至更简短的微型视频课程,引导学生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突出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对短视频进行播放控制,便于 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和复习。

2.5 逐渐与学分认证就业推荐相联系

在美国,不少高校开始认可学生在MOOCS上修得的学分[6]。目前,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与智慧树网合作成立了中国式MOOCSs在线教育平台“智慧树”在线教育,在各个高校已经上线学习,学习者通过此在线平台可以自主学习取得学分认证。

3 人体解剖学课程借鉴“慕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慕课”推动了封闭的大学课堂向多元化、共享、开放课堂的历史性转变[7]。MOOCs这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对于深化和发展医学在线教育,以及医学教育资源建设与创新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专业必修课,在这股变革潮流中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它将深化创新人体解剖学教学新模式,对于推进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传统解剖学教学是传递一接受模式,手段局限,形式单一。教师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在实验室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结构,教师全盘讲授灌输,学生习惯接受、继承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最大的弊端在于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8]。使学生容易依赖于老师,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体解剖学课程特点为:名词术语众多,结构复杂、内容枯燥、易学但难记忆等。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难以掌握如此大量的解剖学知识,造成学生上理论课“听不懂 ”,实验课“看不懂 ”,教学效果不高。

人体解剖学教师观念滞后,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讨论互动学习较少,即使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解答上百学生的问题。

“慕课”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利用碎片时间在网上进行高效学习,视频可以反复观看直到理解为止。其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在最大程度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与学的互动更加灵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因此,慕课教学模式可以与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可以有效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4 基于“慕课”的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构思

4.1 建设人体解剖学MOOC平台和优质微课程

MOOCs建设需要一流医学院校之间的协同合作,逐步建立人体解剖学MOOCs公共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人体解剖学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优质课程是构建人体解剖学MOOCs教学模式的核心,可分为在线课程和线下课程,在线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视频、测试题、考试题。线下课程包括固定时间地点的课程答疑、翻转课堂、学习讨论区以及其他互动形式[9]。首先,需要整合国内、外优秀的解剖学教材和专家资源,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视频资源,强调“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教师授课与学生探究的结合,改变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弊病。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开发,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同时,更要注重对解剖学内容的系统完整性。既要能满足本、专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培养层次的学习需求,又要能作为必修课、选修课等不同课程属性的课程。目前,15%的医学MOOCs课程是由世界著名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0]。

4.2 加强人体解剖学MOOCs师资培养

MOOCS带来的教学改革对人体解剖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微课程视频的制作,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广博深厚的人体解剖学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还要具备很强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以应对学生在互动交流时的提问。通过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对人体解剖学MOOCs教育理念认识的加强,使人体解剖学MOOCs真正朝着“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的方向快速发展。

4.3 教师应用“慕课”翻转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人体解剖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教师的角色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变成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体。利用慕课平台,教师在课前或课后发布慕课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侧重于对疑、难点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互动答疑、共同探究等,从而实现“翻转课堂”,这种“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将更加积极地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同时在课下通过慕课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体系,传统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老师“教”的评价,但较少注重对学生“学”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更值得关注的因素。

4.4 学生应用“慕课”自主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慕课”为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和灵活的平台。应用“慕课”平台,学生完成注册后,在人体解剖学课程开放的周期内,自主安排学习活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及操作视频观看、针对性地系统复习知识点、指导性地阅读关于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结合的相关文献,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知识更新、持续性学习和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互动讨论,锻炼系统、创造性和临床思维[11]。

5 慕课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局限

“慕课”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新兴事物,尚处于初期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与质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慕课最大的问题是课程完成率低,学生缺乏一定的定力和毅力,慕课对其行为没有限制,存在替学和作弊的现象;传统教学校园文化的熏陶、课堂氛围、情感交流、因材施教、师生互动、面对面的交流等,这种身临其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塑造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这些“慕课”是无法代替的[12]。局部解剖学课程,人体的结构需要学生在实体标本上找出它,学生亲自去动手体验和探索,才能真正掌握该门知识,而这一切都是慕课所无法取代的。

因此,在人体解剖学教学的过程中,MOOCs不可能取代传统课堂。它可以是对传统课堂的“补充和完善”。吸取“慕课”的“以学为主”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并切实贯穿到课堂教学以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两者可以与其他教学改革方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真正提升和改革人体解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这种结合也是未来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1] 王蓁,田佳欣.“慕课”在我国发展的SWOT分析[J].治学之法,2013,(7):74-75.

[2] 缪晨霞,孔悦.中国式 MOOCs选好课要“秒杀”[N].新京报,2013-09-30(D02).

[3] 王丽华.美国慕课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4,8(s):34-40,72.

[4] 吴晶,郑黎.面对 MOOC,我们必须改革![EB/OL].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3-11-06].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11/06/c-125656323.htm.

[5] 许文茹.大规模在线教育及其发展路径[N].光明日报,2013-10-19(11).

[6] 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网络,2013,4:21-23.

[7] 桑新民,谢阳斌,杨满福.“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4(3):12-15.

[8] 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2001(8):26-28.

[9] 陈江.慕课的建设与实施策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33-42.

[10] Liyanaguna wardena TR,Williams SA.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on health and medicine:review [J].J Med Internet Res,2014,16(8):el91.

[11] 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12] 彭德倩.“慕课”来了战传统大学教育学校间围墙将被消融[N].解放日报,2013-07-09.

猜你喜欢
解剖学慕课人体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