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适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

2015-12-17 11:48王惠珍魏小雪
护理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咨询专家指标

王惠珍,魏小雪

(南方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国际适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

王惠珍,魏小雪

(南方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目的探索构建适用国际要求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为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拟定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咨询论证。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8%、9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1~0.893,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1、0.33。构建的培养目标指标体系包括3项1级指标(职业价值和态度,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13项2级指标以及73项3级指标。总目标从职业价值与态度、专业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核心能力3个方面强调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培养、人文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多元角色适用能力的培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国际适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国际适用性,能为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本科护理人才,国际适应型;护理教育;培养目标;Delphi法

随着2013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正式加入国际护士会,面对护理教育国际化日益加强,国际性护理教育服务市场日趋发达,这将对我国护理教育现存办学体制和教育模式以及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形成冲击。我国高等护理专业发展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进行了一定的吸收改进,但仍然停留在浅层次方面[1]。国际适用型人才是指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够适应国际化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需求的多层次、多规格、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总称[2]。培养国际性、实用性、创新性、人文性护理人才是当今护理服务国际化的实际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它规定了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标准。教育部出台了《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2009)对护理本科教育提出了原则性和指导性的要求,但缺乏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通过采用Delphi法[3]对适应国际要求的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研究,构建国际适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指标体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专家纳入标准:护理管理专家,入选标准:(1)三级甲等医院的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2)具有本科以上学历;(3)从事护理管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教育专家,入选标准:(1)从事护理教育或护理科研工作5年以上;(2)具有本科以上学历;(3)副教授以上职称。据文献报道,专家咨询人数设定在15~50名为宜[4]。本研究遴选了来自广东、辽宁、吉林、山东、湖南、福建、陕西的7家三级甲等以上医院和11所开设本科护理教育的高等医学院校的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方面的专家共 23名。

1.2 方法

1.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5名,包括护理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护理博士研究生1名,护理硕士研究生3名。其主要任务是拟定研究主题,编制专家咨询问卷,遴选咨询专家,以及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确立国际适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1.2.2 构建指标体系框架 本研究以我国护理本科教育标准(2009)[5]为依据,参考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1998)[6]、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通科护士核心能力标准(2003)[7]、香港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标准(2012)[8]、我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标准 (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CIRN)(2008)[9]以及中国护理人才通用能力[10]的基础上,同过内容分析与对比,文献回顾、小组讨论设计指标体系框架。第1轮专家咨询体系框架包括3项1级指标,13项2级指标和88项3级指标。

1.2.3 专家咨询 专家咨询问卷内容包括(1)调查说明:主要向专家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问卷填写说明;(2)国际适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咨询表;(3)专家情况调查表:包括专家基本资料以及专家对研究问题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目的是了解专家的权威程度。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据Likert 5级评分法分为不重要(1分)、不太重要(2 分)、一般重要(3 分)、比较重要(4 分)、很重要(5分),同时附有意见修改栏。

利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专家咨询。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整理,综合专家意见,采用界值法进行指标初筛[11],计算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分值均数(Mj)、满分率(Kj)、变异系数(Vj),重要性分值均数、满分率为高优指标,变异系数为低优指标。高优指标按照“界值=均数-标准差”得分低于界值的指标被淘汰,低优指标按照“界值=均数+标准差”得分高于界值的指标被淘汰。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增加或修改指标,形成下一轮问卷。研究还取得了来自美国孟菲斯大学、澳门镜湖学院以及澳门理工大学护理学院的3名教授对最终构建的“目标”进行了整体的修改与指导。

1.2.4 评价标准 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4],研究表明70%以上的回收率可看做一次很好的调查标准[12]。专家的权威程度(q)一般由3个因素决定,即专家学术水平(q1)、判断依据(q2)以及熟悉程度(q3),计算公式为:q=(q1+q2+q3)÷3[13]。 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程度≥0.7为可接受[14]。指标条目的重要性分值均数和满分率来衡量专家意见集中程度[4],数值越大说明该条目越重要。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表示专家对所有指标意见的协调程度,是函询结果的可信度指标之一[15]。

1.2.5 统计学方法 将咨询结果用 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算各指标重要性的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专家一般情况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以及意见协调程度。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轮分别咨询了18名来自全国7个省份包括6所医院以及12所本科院校的护理专家,其中护理教育专家9名、既是护理教育专家又是护理管理专家的有5名,4名属于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专家;专家年龄 41~54(46.41±0.62)岁;工作年限 10~34(24.43±0.24)年;本科学历 4 名,硕士 9 名,博士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

2.2 专家咨询的可靠性

2.2.1 专家积极系数 第1轮发出问卷 23份,回收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8份,有效回收率为78%。第2轮仅对第1轮有效回复的专家进行咨询,回收问卷18份,有效问卷17份,有效回收率为94%,说明专家积极性较高。

2.2.2 专家权威程度 本研究2轮咨询专家平均权威程度分别为 0.891、0.893。专家权威程度≥0.7,因此本研究专家权威程度较高,预测结果可靠性好。

2.2.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第2轮咨询结果各条目重要性均数为4.2~5.0,满分率为41%~100%。见表1。

表1 国际适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1、2级指标重要性、满分率和变异系数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

2.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本研究2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系数分别为0.31~0.33,根据国内几项大型德尔菲法在卫生系统的应用研究,经过2~3轮专家咨询协调后,协调系数一般在0.5范围内波动[4]。

2.2.5 专家咨询结果

2.2.5.1 第1轮咨询结果 各项指标重要性评分为3.67~4.94,变异系数为0.01~0.07。专家意见主要集中于2、3级指标,1级指标中将 “专业价值及态度”修改为“职业价值及态度”,职业是一种性质相似的工作的总称,专业是指专门从事某种学业的总称,因此改用“职业”更为合适。2级指标修改3项,将“职业态度”修改为“专业价值及态度”;“信息管理与科研能力”修改为“科研能力”,专家认为科研能力涵盖了信息处理能力;“管理与领导能力”修改为“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可归为领导能力的一部分。1级指标与2级指标无删除项,剔除了3级指标重要性分值均数与满分率得分低于界值以及变异系数高于界值的指标共11项,删除“具有爱伤观念和友好的服务态度”,专家认为该项的内涵可融合在职业礼仪、工作态度以及各项纪律中;将“对护理实践行为后果负责”删除,专家认为该项可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护理实践”包涵其层面的意义;删除了“掌握相关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理论知识”,专家认为该项可合并到 “掌握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患者的护理知识”;删除了“能够提供多元文化护理服务”,该项与“尊重个人信仰、价值观和文化”存在交叉;删除“能够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能运用多种沟通技巧与他人进行恰当、有效的沟通”,该两项与“能够与其他医护人员实现有效合作”存在交叉;删除“能够使用电脑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该项与“能够对科研数据、结果进行表达与公布”存在重复;删除3级指标“能够对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提供咨询”、“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该两项与“能够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咨询”有交叉;删除3级指标“能够进行自我管理与团队管理”,该项与“能够对团队保持监督与负责的态度”相交叉;删除“能够运用多种沟通技巧与他人进行恰当、有效的沟通”,专家认为可以将该项的内涵进行拆分,形成与患者进行的治疗性沟通,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的合作性沟通。3级指标增加了6项,包括在“职业态度”2级指标下增加了“具有利他思维及价值观”、在“角色发展”2级指标下增加了 “行为表现专业护士特质”、在“社区护理能力”模块下增加了“具有自我防护能力”、“能够帮助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管理档案”、“能够进行社区干预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在学习发展能力模块增加了 “能够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项。修改22项,主要在表达规范性、科学性方面进行了修改,其中将2级指标“科学基础知识”改为“专业基础知识”,“卫生服务政策”改为“卫生服务知识”。见表2。

表2 国际适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指标条目的高优指标、低优指标界值表第1轮专家咨询结果

2.2.5.2 第2轮咨询结果 各项指标重要性评分为3.7~5.0,变异系数为 0~0.25。 专家对 1、2 级指标没有异议,意见主要集中于3级指标,其中2级指标修改2项,将“专业价值及态度”修改为“护理专业价值及态度”,专家认为这样会更加具体到护理学专业;“卫生服务知识”修改为 “卫生服务体系知识和技能”,因为“卫生服务知识”不仅指政策、体系、制度等内容,其涵盖方面较广。3级指标修改12项,将“支持护理事业,愿意投身于健康促进事业”改为“热爱护理事业,愿意投身于健康促进事业”,专家认为“支持”不一定表示自己直接投身于护理事业;将“严格遵守医院各项法规和医疗机构各项纪律”改为“严格遵守医疗规章制度”,表达更加简洁、清晰;将“具有利他思维及价值观”改为“具有利他意识以及奉献精神”,参照英文“Altruistic awareness”的翻译,将“思维”改成“意识”更加合适;“卫生服务体系知识与技能”下的3级指标设定对于本科生要求过高,建议将目标要求降低,修改为 “了解全球基本卫生服务状况”、“了解基本健康服务系统政策与法规”、“了解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医疗保障制度”;将“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及动态”改为“明确本专业发展趋势及动态”;将“能够正确执行给药等各种治疗性医嘱”改为“常规性治疗医嘱”,专家建议某些特殊性治疗医嘱恐难执行;将“了解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方法及心理护理知识”改为“掌握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方法及心理护理知识”;将“能够对科研数据、结果进行表达与公布”改为“能够分析科研数据、展示科研结果”,专家认为“展示科研结果”比“结果的表达与公布”更加直接,也更加贴近临床的需要;将“具备至少使用一种外语沟通交流的能力”改为“具备英语沟通交流的能力”,目前英语已是全球通用的一种技术语言;将“能够进行自我调节”改为“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与控制”,表达更为具体化。见表3。

表3 国际适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指标条目的高优指标、低优指标界值表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

修订形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包括3项1级指标 (职业价值和态度、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13项2级指标、73项3级指标。总目标在内容方面主要强调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培养、人文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多元角色适用能力培养,各目标指标细化,具体化、可操作性较强,能够符合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的标准。

3 讨论

3.1 国际适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化趋势下护理教育注重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建立以护生为主体,以专业系统知识和核心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观,使护生成为自主的、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个体成为当前护理本科教育的目标[16]。通过第2轮咨询各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均≥4.2分、满分率为41%~100%,说明制定国际适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各部分内容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适用型高等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首要步骤。

3.2 本研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分析 咨询专家来自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等领域,说明具有较好的代表性。2轮咨询专家权威程度>0.8,说明专家权威性较好[14]。2轮问卷回收率≥90%,说明专家积极性较高[17]。第2轮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高于第1轮咨询结果,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基本趋于一致[18]。根据以上专家基本情况说明本研究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3.3 国际适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分析

3.3.1 职业价值和态度 职业价值和态度属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loom教育目标分类中的情感领域,个性行为(包括职业行为和道德行为)的改变,基于人的态度(包括信念)改变,而态度的改变又基于人的知识、观念、价值观的改变[19]。护理专业价值体系是实践的基础,它引导护士与病人、同事、其他专业人员和公众的联系。护理价值观是护理专业实践的核心概念[20]。基于上述认识,本研究将护理职业价值和态度细化为3项2级指标,16项3级指标。注重从培养专业价值感,利他精神、慎独精神,尊重病人自主权等法律伦理方面以及对护理专业角色发展等方面来培养护生良好的护理职业态度和道德。经过2轮专家咨询,如表1所示,2级指标中得分率最高的是专业价值及态度指标得分率最高,变异系数最低,说明专家一致认为职业态度和价值是现代护理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培养护生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建立对专业与工作的肯定态度是高等护理教育的首要任务。该模块专家强调要加强医疗法律法规的教育这是进行安全护理的基本要求。在法律伦理模块,专家提出该项指标要突出跨文化护理服务,注重对护生不同信仰、文化、价值观的理解的培养,这是实现跨文化护理的重要前提。

3.3.2 专业基本能力 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与学术考试机构从教育的角度将“能力”分解为“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护生只有在“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都得到培养后,才能具备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也就是岗位胜任力[10]。本研究将专业基本能力分为4项2级指标,23项3级指标。2级指标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卫生服务知识,临床护理能力以及社区护理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能力两项重要性评分和满分率较高,变异系数较小,说明专家赞同该2项的重要性,是护理人员岗位胜任的基本能力要求。而适用国际化趋势的护理服务要顺应国际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能力与跨文化护理能力,提出了加强全球卫生服务知识的掌握,而临床护理能力中也重点提出要加强对服务对象的心理护理能力。社区护理是院外护理服务发展的重点,是对护理服务对象包括患者与健康人群的重要体现。调查结果显示该2项均数得分>4,说明专家普遍认为其重要性较强。其中在社区护理能力项目下专家特别提出护生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专家认为围绕该模块所进行的课程设置是护理毕业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进行安全护理的关键的临床技能。

3.3.3 专业核心能力 目前国内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描述大都比较笼统模糊,特别对护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创新能力、较强社会交往/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等能力均提及甚少[20]。21世纪的护士不仅要掌握传统的生物医学、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和老年护理等知识和技能,还要加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人际沟通、与他人合作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培养其人文关怀能力,增强其责任心和同理心。本研究在ICN于2003年首次提出的护士核心能力框架的理论基础上,以及“通用能力”中按照核心能力标准进行界定,即为“专业核心能力”[21]。将专业核心能力设定为6项2级指标,30项3级指标,本研究将非专业基本能力进行细化,各目标表述明确,增加其可操作性。表1显示专业核心能力项目得分较高,满分率为80%,说明专家普遍认为该项是护生培养目标的重点。各项3级指标得分较高,均≥4.2分,其中沟通合作能力指标得分最高,满分率也最高说明专家普遍赞同该项能力是护生在进行跨文化护理服务中应培养的重点,其3级指标中专家提出了加强对不同文化知识以及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护生自我调适能力得分居于第2位,说明加强护生自我管理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管理、领导能力得分最低,可能是因为专家们认为本科毕业生难以达到较高水平的领导能力,必须要经过临床工作锻炼才能得到提高。

确保毕业生能提供高品质、安全的护理服务,以改善病人的预后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重点,国际适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从职业态度、知识和技能3个方面明确列出对护生的具体要求,在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提高了目标的可操作性,可为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以及护理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严彩红,曹晓慧.浅谈本科涉外护理人才培养的对策[J].黄石理工学院报,2009,25(4):54-56.

[2]袁开福,尚婕妤.物流管理本科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西部地方财经院校为例[J].物理工程与管理,2011,33(8):150-153.

[3]方国辉.医学文献检索[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6.

[4]曾 光,李 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0.

[5]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2009)[EB/OL].[2013-02-19].http://www.docin.com/p-705426810.html.

[6]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EB/OL].[2013-05-29].http://www.aacn.nche.edu/ccne-accreditation/BSNEssentials1998.pdf.

[7]台湾国家卫生研究员卫生政策研发中心.Framework of Competencies for the Generalist Nurse(2003)[EB/OL].[2012-12-29].http://www.docin.com/p-7953093.html.

[8]The Nursing Council of Hong Kong.Core-competencies for Registered Nurses[EB/OL].[2013-04-10].http://www.nchk.org.hk/filemanager/en/pdf/core_comp_english.pdf.

[9]王曙红.临床护理评价量表及应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44-248.

[10]郭桂芳,刘化侠,刘 明,等.中国护理人才通用能力培训教材[M].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护士基金,2011:11.

[11]侯小妮.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12]张 琳,李亚洁,赵喜兰,等.应用Delphi法确定护士灾难护理学课程设置的内容[J].护理学报,2011,18(5A):4-9.

[13]关勋强,李瑞兴,刘运成.医学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49-64.

[14]周厚秀.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6.

[15]胡晓林.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成都:四川大学,2007.

[16]刘艳艳.本科护理人才质量标准的构建[D].郑州:河南大学,2012.

[17]李淑花.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18]吴欣娟,谢瑶洁,马丽莉,等.医院护士长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872-875.

[19]沈 宁,李俊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框架[J].护理研究,2002,16(12):717-718.

[20]严 婧.适应国际化趋势的护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21]刘 明,殷 磊,马敏燕,罗少霞.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oriented Nursing Talents

WANG Hui-zhen,WEI Xiao-xue
(School of Nursing,South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

ObjectiveTo construct a training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oriented nursing talent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tern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MethodsThe preliminary index of training system had been established after literature review and group discussion.With Delphi method,18 nursing education specialist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wo times.ResultsIn the two rounds of expert consultations,experts’positive coefficients were 78%and 94%,respectively.The authoritative coefficients of experts were 0.891 and 0.893 respectively and Kendall’s W coefficients 0.31 and 0.33 respectively.The training system included three first-level dimensions(Professional value and attitude,professional basic skills,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13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73 third-level items.The general goals emphasized the abilities of cross-cultural nursing,the humanistic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s well as applicable ability of multiple roles from professional value and attitude,professional basic skills,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ConclusionThe training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oriented nursing talents proves to be scientific and applicable and it offers reference for intern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nursing undergraduate,international-oriented;nursing education;education objective;Delphi method

2014-08-03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2012JK275)

王惠珍(1954-),女,河北安国人,本科学历,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G421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7.014

方玉桂]

猜你喜欢
咨询专家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致谢审稿专家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专家答疑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