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人物的原型

2015-12-17 05:42
当代工人(B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张中行老妻易经

反面人物的原型

20世纪80年代,耄耋之年的张中行应《读书》杂志之约,写散文,没想到大受欢迎,随后结集出版的散文集《顺生论》《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等全部成为畅销书,被人称为“文坛老旋风”。

张中行自谦说,有人问:“这新冒出来的一位是怎么回事?”

其实张中行不是“新冒出来的”。人家新中国成立前就是北京大学教授,与著名学者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其参与编写的《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文言文选读》《佛教与中国文学》等广有影响。

但他成名还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他的前妻——著名作家杨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没有不知道《青春之歌》的,这部小说奠定了杨沫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改编成电影后,女演员谢芳又一举成名,她饰演女主角林道静。而反面人物余永泽就是以张中行为原型创作的,他因此在“文革”期间受到牵连。张中行很少提及这段往事,大家只知道他“与著名作家杨沫育有一女,两人因信仰不同而分手”。

张中行自小酷爱读书,博闻强记,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涉,他还喜欢书法、字画、古玩,人称“杂家”。读张中行,最受益的是他的人生态度。他主张“顺生”——既然天下之事多不如意,与其哭哭啼啼,不如以平常心待之,顺应宽容。张中行学名张,字仲衡,中行是他北大毕业时,自己起的。他晚年曾刻一枚闲章:“中行无咎”。语出《易经》,这也许是“中行”的本意吧?《易经》有“中行独复,以从道也”:行至半途独自返回,为的是追随正道。《易经》还有“中行无咎”:中间行走无所怪罪。这些正是他为人为文的准则。

张中行一生低调淡泊、无欲无求,他把读书当作毕生大乐趣,一生求索,活得充实而安宁。他一生清贫,86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除了两书柜书几乎别无他物。老人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

读张中行,仿佛与一位渊博慈善的长者漫步于岁月的深处,超然物外。

张中行的夫人比他大一个半月。他称她为姐。他把婚姻分为四个等级:可意,可过,可忍,不可忍。关于自己的婚恋,他说他们的婚姻属于大部分“可过”加一点点“可忍”。他曾说:“添衣问老妻。”并解释道:“吃饭我不知饥饱,老妻不给盛饭,必是饱了。穿衣不知冷暖,老妻不让添衣,必是暖了。”张中行冬天爱穿一件小棉袄,很贴身儿,当是夫人亲手缝制。

2006年2月24日凌晨,张中行在北京安然辞世,享年98岁。

本栏漫画责编/雪妮xxn@lnddgr.cn

猜你喜欢
张中行老妻易经
《易经·序卦》探微
老妻
丙申三月独走青藏老妻为备行囊(外一首)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
张中行的悔:只知她的寒素,忽视了她的狷介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
老妻,也要多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