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组合体模式

2015-12-17 09:54宫红梅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油气藏油气田

宫红梅

摘要:陆相断陷盆地勘探理论对油气成因缺乏深入研究,制约了勘探开发的开展。油气成藏组合体是以输导体系特点为主要标志的含油气单元,断陷盆地划分为潜山披覆型、陡坡型、中央背斜型、缓坡型和洼陷向斜型5种油气成藏组合体,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保障。

关键词:成藏组合体;含油气系统;油气田;油气藏;输导体系

含油气系统概念从九十年代初提出后,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国际石油地质研究领域的热门。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含油气系统的理解与应用,在不同学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涉及的研究层次,二是具体操作的原则和标准。因此要在研究和实践中去理解与发展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和方法,以便提出更切合实际的含油气系统划分方案,进而有效地应用于油气勘探。

1.成藏组合体概述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发育多套烃源岩,彼此重叠地充填在同一凹陷或洼陷中,平面上分布面积基本一致,被同样的上覆岩层和盖层所覆盖,且烃源岩均已成熟,形成了垂向叠置的、由断层沟通的多套烃源岩。它们对油气运聚均起重要控制作用,从而形成同藏多源和同源多藏的复杂含油气系统格局。若按“含油气系统”理论或方法来划分这种复杂断陷盆地的含油气系统,势必会出现系统间的交叉和重叠,甚至把同一个油藏组合划分到两个或几个含油气系统中的情况[2]。这也就给我们在研究断陷盆地的含油性中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应用于陆相断陷盆地是否可行、如何应用、应用效果如何等。

从勘探找油的角度应用成藏动力学原理和含油气系统的方法,提出了济阳坳陷成藏组合体的新概念。成藏组合体是以一套连通(横向或纵向连通)的储集体为核心,包括与该储集体捕集油气有关的烃源岩、疏导层、盖层和上覆岩层的、相对独立的成藏空间单元。它是以控制油气运移指向的正向构造单元为核心,以流体剩余压力分割槽为单元的下边界,包括与该单元捕集油气有关的烃源岩、疏导层、盖层和上覆层等组成的三维单元,它是相对独立的油气生、运、聚空间单元,也是油气潜力定量评价的基本单元。成藏组合体与以往的油气聚集带相比也存在一定差别,油气聚集带是以构造单元为划分依据,未能确定有关源岩的边界,使区带油气潜力无法定量预测。成藏组合体单元在区带资源评价、勘探程度评价、油气潜力预测方面可实现量化,使预测性增强,目标更具体,其评价结果更有利于指导油气勘探。

2.断陷盆地成藏组合体类型

由于断陷盆地内油气聚集明显地受二级正向构造带控制,因此,成藏组合体的内部往往包含一个或几个二、三级正向构造带。在这些不同的构造单元受制于济阳坳陷的半地堑构造格局及其演化[1],按成藏组合体核心部位所具有的构造特征,可把成藏组合体归纳为5种类型:

2.1潜山披覆型

潜山披覆构造带发育在前第三系基岩古隆起背景上,其形成和发展都与长期活动的基岩断裂有关[2]。济阳坳陷发育的北西、北东和近东西向三组基岩断裂,控制了潜山披覆构造带的展布。这些基岩断裂的下降盘即为生油深洼陷,因此都具有近油源、油气运移通道好的特点,从而为油气运移、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基岩隆起程度和上覆新生代地层的发育状况不同,使的盖层条件变化较大,有下第三系覆盖的低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条件优于缺失下第三系的高潜山披覆构造,可形成亿吨级大油田。构造层主要发育前第三系的潜山油藏或构造油藏,中构造层往往在潜山围斜部位发育下第三系的地层超覆油藏或构造岩性油藏,上构造层主要形成上第三系的披覆背斜油藏及岩性油气藏。

2.2陡坡型

由于陡坡带受控于主断层,主断裂(层)的长期活动引发其上盘的砂泥岩剖面中发育了诸多大、中型滚动背斜构造,他们是该带的主要聚油场所[3]。陡坡带在下第三系发育过程中具有多物源、相变快的特点,主要发育了众多的砂砾岩扇体,如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陡坡浊积扇等,这些砂砾岩扇体呈指状插入生油洼陷,为油气运聚于扇体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在陡坡带共有四种油气藏类型,且呈规律性组合分布,构成陡坡带特殊的油藏组合序列模式。在湖盆深水部位扇体前端,构造单一,油藏受控于储层物性,主要发育与扇体有关的岩性油气藏[5];在中部断阶上受到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至凸起上形成地层超覆不整合油氣藏和上第三系构造油气藏。

2.3中央背斜型

大型断陷盆地往往在盆地中心发育中央背斜带,一般处于浅湖与深湖区之间其在盆地演化早期与洼陷为一体,油源十分丰富[4]。中央背斜带沿盆地长轴方向往往是大型三角洲沉积有利地区,三角洲前缘砂体可以直接覆盖于早期沉积的烃源岩之上或侧向插入两边的生油洼陷之中,在成藏组合序列模式上总体表现为下部发育小型岩性油藏,上部形成大型构造油藏。

2.4 缓坡型

缓坡型断裂阶状构造带是济阳坳陷十分发育的一种构造带。由于构造带宽,构造带演化及沉积横向上存在不均衡性,是形成大、中型地层或岩性重质油油气藏的主要地区[4]。由于构造变动持续缓慢,地层超覆、剥蚀、不整合现象频繁,有利于油气侧向运移,可形成中小型岩性—断块油藏。

2.5 洼陷向斜型

洼陷是盆地的沉积中心,是深湖相沉积区,洼陷带储集层以(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前缘滑塌浊积砂体为主,滑塌浊积体互不连通,但常常叠合连片分布,可形成岩性相对较细的岩性油气藏。

洼陷区成烃、排烃作用较强,在向斜坡部位易形成泥岩裂缝油藏。洼陷区滑塌浊积体岩性油藏最为复杂,埋深大、隐蔽性强,每次认识上的深化,都有较大的发现,仍是今后勘探的重要目标。

3.结论

陆相断陷盆地复杂的地质背景使得含油气系统的理论的研究难以实现对油藏的精确认识。成藏组合体理论采用了含油气系统先进的成因分析思路,同时也继承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对陆相盆地油藏空间组合精确描述的长处,为断陷盆地油气藏精细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宋国奇.含油气盆地成藏组合体理论初步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5):4-7.

[2]童小兰,卢明国,廖忠礼,等.江陵凹陷成藏组合体与勘探思路[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3,23(2):67-70.

[3]郝雪峰,熊伟,闵伟.陆相断陷盆地成藏组合体定义及划分—以东营凹陷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6):29-31.

[4]高长海,杨子玉,查明.埕北断坡区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分布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1):63-68.

猜你喜欢
油气藏油气田
油气田工程造价控制要点及其管理模式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大数据统计在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基于油气藏认识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运用测井资料识别岩性油气藏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环空带压初步研究
境外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HSE监管实践
我国产量最高的油气田长庆油田
生物酶破胶在油气田压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