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与实施

2015-12-17 10:53苏东霞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尺度规划

苏东霞

摘要: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是城市地域文化不断的丧失。与主流文化相比,地域文化显然更为弱势,若不加以保护城市特色终将不复存在。城市规划在保护地域文化方面理应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规划;保护;实施

引言

随着国际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城市建设风格、样式趋同现象越来越普遍。大城市追求所谓国际化和现代化,中小城市则在建筑风格和形态上极力模仿大城市,从而使原有的城市特色消失,于是“地域文化”这个词汇被反复提及。要理解“地域文化”首先要弄明白“地域”是什么。地域不同于地理学上的“地区”,它更接近于“区域”,通常是指人类聚落在一个区域形成的共同或相似的习俗、文化和认知,具有地域内明显的相似、地域外显著的差异的特征。人们这样形容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别,“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容易理解,现代以前由于交通、信息溝通的不便,很小区域内就可以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但在今天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多年以前人们就说“地球变小了”,并把地球称之为“地球村”。因此,全球融合和趋同也是大势所趋,问题在于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提出地域文化和地域文化保护,其主要理由、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实施地域文化保护措施正是本文想澄清和探讨的。

1.地域文化保护的理由和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1.1 地域文化保护的理由

笔者认为保护地域文化有以下理由:一是留住历史。历史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有意义的事情,地域文化作为相当长历史时期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有特色的文化传统[1],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若不加以保护,将永远失去这一宝贵财富。地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并非仅仅通过文字、音像、图片等载体就能够保存下来的,例如历史建筑、传统民居拆除了就永远恢复不了,因为它们是与风俗习惯、居住的人群联系在一起的,况且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必须保持原真性、风貌完整性和可读性[2],很多地方拆除历史建筑再异地重起的“历史建筑”,其价值根本不能相比,充其量只是挂着“历史建筑”名称的赝品而已。二是为今所用。在全球化语境下很容易失去自己的特色,作为非原创的“国际风格”和“现代风格”,即使模拟再逼真,也是人家的东西,话语权在人家手里,而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只能从民族传统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地域文化就是鲜活的、有价值的、可借鉴的元素。三是“和谐”所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珍贵要素,“以和为贵”就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现在许多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资源破坏等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是背道而驰的,实际上许多发达国家近年来发起了“逆城市化”运动,也是为了追求社会“和谐”,所以保护地域文化是“和谐”所需。

1.2 地域文化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基于保护地域文化的上述理由,其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如下:一是延续城市文脉,利于城市发展。有句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地域文化既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在城市规划中通过吸收地域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可以制定出富有地方特色、满足地方实际需求的规划,使城市更温馨、更有发展活力。二是留住城市肌理,彰显城市特色。地域文化展现的城市特征和风貌特色,犹如城市的肌理,印记着城市的风俗民情和文化底蕴,增加城市的认同感、亲切感、归属感和宜居感,如城市的山水格局、城市形态、街巷空间和建筑风貌,直观显现出城市的特色。在城市规划中注意保护城市的肌理,然后再进行整合和有效利用,不仅保持了城市特色,也等于留住了城市的根。三是用好地域资源,促进和谐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利用地域文化资源,避免大拆大建,是推动城市协调、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外国有句名言,大意是人生中永难忘怀的两件事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城市是不会停下前进脚步的,但能不能留下城市的印记,显然城市规划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2.地域文化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的实施方略

2.1 分析地域文化要素,形成合理规划思路

城市规划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要经过形成规划思维、确立规划目标、制定规划程序以及规划反馈、调节四个阶段,形成规划思维是规划工作的基础,而要形成合理的规划思路,就必须对城市地域文化要素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分析。地域文化要素涉及自然、人文和空间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挖掘城市地域文化的特征。城市地域文化特征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典型特征是对城市地域文化形成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特征,否则为非典型特征。如信阳是典型的综合地域文化特征城市,位于淮河-秦岭地理分界线上,正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交界处,淮北北方特征明显,淮南江南景色鲜明,故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这就是自然地域文化特征;同时历史悠久,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在此交汇,所以又具有独特的人文地域文化特征。

2.2 基于城市地域特点,采用适当保护策略

弄清楚了城市地域文化特征,就需要采用适当的保护策略,一般可采取空间技术的策略和非空间技术的策略两种方法。前者是针对城市空间的尺度和地域文化侧重性进行考虑,而后者是通过参与观察、文化分析、效果评价等方法进行策划。针对空间尺度的分析,宏观尺度扬“势”,中观尺度表“形”,微观尺度塑“场”。地域文化侧重传承的采用应答式保护规划,侧重发展的采用演绎式保护规划。仍以信阳地域文化保护为例,宏观尺度上,如对淮河两岸自然格局的保护规划,应对淮南、淮北鲜明差别景致进行保护。中观尺度如对狮河沿岸美丽景观的保护,“新八景”的规划部署就是成功的案例。微观尺度如对鸡公山独特历史建筑的保护等。从传承地域文化的角度,可以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如鸡公山自然生态资源、动植物资源如何保护?如何解决原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在设计保护规划时适用“减法”原则,按照最低限度、可逆、可还原的原则,设置合理开发规模、环境容量和游客人数等。

3.结语

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历史的高度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立场上,重视城市地域文化的保护,城市规划可以在这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使地域文化得到传承和光大。

参考文献:

[1]郑潇,赵秋涵.谈地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J].山西建筑,2014,40(14):9-11.

[2]刘歆,罗向军.历史建筑遗产地域性文化特色与保护利用策略研究[J].人民论坛,2013(33):174-175.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尺度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宇宙的尺度
迎接“十三五”规划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