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医学高职院校人文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2015-12-17 20:51陶宏伟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我院

陶宏伟

摘要: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的形势要求当下的医学生既要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然而,医学生重视医学专业课程,轻视人文课程这一现象普遍存在,本人认为这一问题与学院办学传统,人文课程的设置紧密相关,找出学生缺乏人文课程兴趣的原因,对培养医学生人文课程的学习興趣,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医疗单位培养高素质医卫类人才意义重大。

关键词:人文课程;课程设置

一、研究资料来源

笔者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为例,搜集了2015年三年制医学大专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按照各专业开设的课程情况对人文课程的具体设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人文课程中必修课的设置概况

我院人文课程必修课一共15门,按照具体种类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思政类,身心类,语言类,技能类四类。其中思政类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及卫生法律法规四门课程;身心类包括国防教育、体育与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五门课程;语言类课程主要是大学英语;技能类包括礼仪素养、人文素养与应用文写作、人际沟通、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五门课程。人文课程必修课设置概况如表一所示:

2.各专业中人文课程必修课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我院医学三年制高职共设八门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护理、眼视光、口腔医学技术、药学、助产、中药、康复治疗技术。在这八大专业中,人文课程课时数最少的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约512节课,而人文课时最多的专业则为临床医学专业,课时总数达到了628节。其中,护理专业人文课程总学时在所有专业中所占的比重最小,仅有18%,而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所占的比例最大,也仅为20.1%;具体情况如下图表二所示:

3.各专业人文课程中实践课所占比例

在我院八大专业中,人文实践课学时最多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总学时为268节;最少的则为中药专业,实践总学时为227节;其中中药专业的人文课程的实践课所占比例最小,仅为39.4%,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文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最大为49.0%,接近人文课程总学时的一半,具体情况如表三所示:

4.人文素质课程在选修课中的比例

我院人文素质的选修课一共有9门,以网络授课的形式面向全院各专业开放,分为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自我认识与人生发展,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五大模块。人文课程选修课在全院选修课中所占的比例如表四所示:

三、总结

1.人文课程设置比例整体偏少

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人文课程所占的比重为20%-25%。美国在1995年以后,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了人文课程,并得到了国家相关的支持。日本医学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校以“医学概论”课程涵盖医学人文课程,人文课程学时数占总数的25.6%。我院除了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数量所占比例在20%左右外,其余七大专业人文课程比例均在20%以下。从量上看,人文课程设置数量上的差距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专业课程偏多,专业课的学习压力偏大,因而很容易把自身的注意力更多的偏向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人文课程的学习。因此,要改变学生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首先必须从量上着手,优化课程设置,把更多的时间让给人文课程,保证课程的绝对数量,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文课程学习中。

2.人文课程设置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在我院的八大专业中,仅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文课程中的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接近50%,其余专业人文课程的实践课比重均在43%左右。这说明了人文课程从整体上看,理论课偏多而实践课偏少,重理论而轻实践,较医学课堂动手实践机会多而言,人文课堂上显得较为沉闷,思想上原本就不重视人文课程的学生,加之理论教学偏多,课堂上师生互动偏少,

从而加剧了学生对于人文课程固有的“偏见”。因此,加大人文课程改革力度,优化人文课程设置,增强实践课程在人文课程中的比重是当前人文课程设置中亟需改变之处。

3.选修课程的局限性较大

学院引进“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作为人文课程的选修课部分,主要是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而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表四所展示出来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学院为了弥补人文必修课程在数量上的不足,虽然选修课程中人文课程所占的比重达到了84.6%,数量上有了保证,然而从另外一个层面看,选修课中人文课程中的实践课时仅仅只有不到17%,虽然通过网络教育,学生接触到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这类教学依旧没有走出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窠臼。加之这类选修课又是在晚上进行,缺少严格的质量控制,加之学生白天课业的劳累,这类选修课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四、建议

1.增加对人文课程建设的投入

在当今社会的医疗体系中所出现的种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出在“人”上。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与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于人文课程建设的投入。首先,每年不断加大引进高素质人文课程教师的力度,严格把控人才引入制度。其次,鼓励教师在教研教改方面的创新,对于人文课程改革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成果予以表彰并实行经验推广,加快学院课程改革的步伐。最后,在课程改革配套资金方面予以支持,实现“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一方面鼓励教师定期外出学习他校宝贵的经验,同时按照学院发展需要聘请外校优秀教师来我校进行讲学,传授相关办学经验。

2.深化人文课程改革

人文课程的改革离不开学院的支持。目前我院人文课程的现状在于实践课偏少,这一方面需要任课教师不断进行学习,积极探索改革方案,力求把人文精神引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去;另一方面,学院需要为课程改革设立专项经费,保证实践教学活动能够积极的开展起来。同时,实践教学也不能浮在表面。当今的医学模式已经不是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医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所面对的也不仅仅是个体,而面对的是人本身。因此,实践教学活动必须真正的把学生拉入具体的情境,讲究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带入感”,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妥善的处理不同的情况。

3.建立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

人文课程的学习并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学习过程,而是贯穿于人的生命始终。因此,对于课程的考察也并不能一考定成绩,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模式,通过多样的考核模式来调动学生对于人文课程的参与度。尤其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现人文课程和医学课程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人文课程的内容与要求融入到学生见习、实习甚至是一般的社区服务中去。只有这样,人文意识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人文的意识与精华才会真正在学生自觉能动性的活动中内化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医学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才有可能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健.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概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第6卷第3期

[2]冯静.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_成就目标定向_学习动机间的相关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6期

[3]张佩.护理专业人文教育课程的优化研究[J]全科护理,2014年10月第12卷第28期

[4]覃晓龙.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研究[J]创新教育2014年25期

猜你喜欢
医学生人文我院
人文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人文绍兴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