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世界恐龙之乡探寻史前时代的生命之谜

2015-12-17 16:23李晓佳杨艳青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禄丰古猿许氏

李晓佳 杨艳青

两条不同时代的恐龙化石相互叠压,前后竟相距数百万年,这一跨越时空的“拥抱”,至今无人能解。

从1938年发现第一具恐龙化石至今,禄丰境内已发掘出许氏禄丰龙、三叠中国龙、禄丰滇中龙等110多具恐龙化石,分为24属34种。

禄丰腊玛古猿已经进化到从猿到人的临界点,头骨的结构、形态与早期人类非常相似,禄丰腊玛古猿是“刚开始成长的人”。

在云南,存在着一个神奇的“化石轴线”:在东经102°周围的一条狭长地带上,沿北纬25°—27°之间,集中分布着3个古生物化石分布带:元谋、牟定、武定分布带;禄丰分布带和滇池分布带。其中,位于云南省中部的禄丰分布带是最重要的一个。

在禄丰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下,埋藏着不计其数的古生物化石。早在20世纪30年代,禄丰就因为出土了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而蜚声中外,其后“禄丰腊玛古猿”化石的发现再次让它名声大噪。

如今,禄丰的名字被很多国家写进了古生物教科书之中,世界最顶尖的古人类学家、古生物学家都来此探秘,禄丰的身价越来越高。但禄丰仍是一个谜。

“世界恐龙之乡”,洪荒巨兽们的终老之地

6500万年来,无数恐龙静静地躺在禄丰地下,不为人所知。直到1938年,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来到这里,发掘出第一块“许氏禄丰龙”的化石,禄丰恐龙逐渐引起世人关注。然而“许氏禄丰龙”揭开的,仅仅只是禄丰侏罗纪时代的小小一角。1995年,一位普通农民的发现,才真正让禄丰恐龙震惊了世界。

1995年夏天,禄丰县川街乡村民罗家有到地里种花生,在田埂边挖出一块带纹理的“黄石头”。眼前的这块石头,老罗似曾相识——这不就是电视上常说的“化石”么!几天后,罗家有带着石头来到县城向专家请教,专家们随即证实了老罗的猜想。他们跟着老罗来到化石发现地,经过简单的挖掘,一条恐龙化石赫然露出土层。禄丰恐龙化石群的大规模发掘就此拉开序幕。

在陆续出土的恐龙化石中,最为完整的是一具长约20米的大型蜥脚类恐龙骨骼化石,它保持了大部分颈椎、脊椎和四肢骨骼。更为奇特的是,一具侏罗纪中期的植食恐龙的躯干下,竟然压着一具侏罗纪晚期的肉食恐龙的化石。两条恐龙生长的时代,前后竟相距数百万年,这一跨越时空的“拥抱”,至今无人能解。

从1938年发现第一具恐龙化石至今,禄丰境内已发掘出许氏禄丰龙、中国虚骨龙、三叠中国龙、禄丰滇中龙等110多具恐龙化石,分为24属34种。禄丰是我国乃至世界发现恐龙化石数量最多、个体最为完整、种属最丰富的地区,被誉为“世界恐龙之乡”。

禄丰恐龙化石的年代跨越了近一亿年,在这漫长岁月里,不同时代的恐龙化石叠压、埋藏在同一个地质层位上,而这种集中埋藏绝不是由于地层变动、冲刷所导致。一个疑问由此产生:禄丰难道真的是恐龙们“落叶归根”的墓地吗?

根据古生物学家们的描述,在恐龙生活的时代,禄丰地区水草丰茂,银杏、针叶乔木、蕨类植物郁郁葱葱。那时云贵高原还未隆起,海洋离恐龙们并不远,它们甚至能听到大海传来的波涛声。恐龙们在这里愉快地生活着,它们在林间寻偶、交配、筑巢,组成新的家庭,生儿育女,一代代地繁衍种群。

对于许氏禄丰龙这些植食性恐龙来说,它们一生都在不停的行走中度过。为了维持自己庞大身躯所需的能量,它们得把一天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进食上,不断迁徙寻找新鲜食物。而群居生活进一步加大了恐龙们的运动量,因为一个地方的植物很快会被群体吃完,它们不得不频繁更换进食场所。恐龙们沿着清澈的河流,追逐肥美林地,但这种“逐水草而居”的迁徙充满了艰辛,它们的天敌——肉食恐龙如影随形,死亡经常发生。

不管走得多远,恐龙们总是把禄丰当做永远的故乡。大部分恐龙历尽艰险,终究会回到这块被现代人称为“世界恐龙之乡”的土地上,在这里终老,结束它们传奇的一生。

禄丰腊玛古猿,煤层下挖出的人类先祖

在禄丰,腊玛古猿化石与恐龙化石一样驰名。

从古老的恐龙到引人注目的“古猿化石群”,禄丰形成了一条非常完整的“生命演化链”,上苍似乎非常钟情这块土地,让一波波的生命在这里登场和谢幕,上演了无数精彩绝伦的生命大戏。

1975年5月,禄丰县考古工作者在县城以北的庙山坡石灰坝煤层下发现一枚古猿牙齿化石,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会同云南省博物馆、禄丰县文化馆到该地进行发掘,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古猿下颌骨和数枚单个牙齿——禄丰地区接连不断发现古猿化石的消息,引起了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汝康教授的关注。1980年春,在吴教授的主持下,石灰坝首次发现了较完整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还有200多枚牙齿、40多种动物骨化石,禄丰再次让世界震惊!

腊玛古猿是类人猿与人的共同祖先,生活年代大约距今1400万年至800万年。腊玛古猿的化石,最先是由美国人刘易斯于1932年在印度西瓦立克山区中发现的,他以印度教神灵“腊玛”的名字为它命名,意思是“希望之光”。随后,腊玛古猿化石在我国云南省开远县、南亚、东非一些地区相继出土,但都比较破碎和零星,无法与禄丰古猿化石相比。目前在国内外,禄丰不仅是发现腊玛古猿化石最丰富的地方,而且是世界上唯一发现其头骨的地方。

从禄丰腊玛古猿的头骨构造看,它已经进化到从猿到人的临界点,头骨的结构、形态与早期人类非常相似。专家证实,禄丰腊玛古猿已能直立行走,逐渐发达的双手开始取代吻部来搏斗和取食——种种迹象表明,禄丰腊玛古猿是“刚开始成长的人”。它的发现,填补了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缺环,正是从这里开始,整个人类的进化历程才完整展开。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在禄丰这块暗紫色的土地上,埋藏着人类祖先生存与进化的密码,它是人类祖先生活的乐园。面对这些丰富的化石资料,那个遥远的洪荒时代便会在我们脑海中清晰浮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禄丰古猿许氏
云南龙抢走红蘑菇②
超新星爆炸导致地球生态变异和癌症风险提高 非洲古猿或因此开始直立行走
镇馆之宝——禄丰龙
水温变化对近海网箱养殖中许氏平鲉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Skeleton from Ethiopia
勇闯通天塔第二层
第一龙
名医妙用单方治好胃下垂
禄丰土官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尝试与实践
许氏平鲉早期异速生长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