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微信息素养研究

2015-12-19 09:09
新媒体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发展



高校教师微信息素养研究

熊美保1,叶伟剑1,刘绍冰2

(1.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315175;2.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信息社会的发展除了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外,还必须掌握移动学习的相关技术和理念,要求教师能快速有效地制作微课和相关的教学资源,为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定制服务。高校要努力提高老师的微信息素养,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微信息素养;定制教育;高校教师;发展

信息已取代物质和能源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一资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Negroponte教授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如今,将近二十年过去了,从有线到无线、从纯浏览到微应用……,移动而又高速的4G数据网络正普及到每一个角落,教师的信息素养也随“数字化生存”而发生剧变。

1 微信息素养的演进

1)微信息素养内涵。微信息素养是指在移动网络、微应用条件下个人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素养的发展。根据钟智贤教授的定义,信息素养一般是指合理合法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工具,确定、获取、评估、应用、整合和创造信息,以实现某种特定目的的能力,其核心是信息能力。

2)单机期信息素养。自从PC问世之后,教师的信息素养逐渐被提起,不过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教师的信息素养仍被限定在文字、图片和少量的视频,设备主要是台式电脑、录像机、电视机等级,强调的是多媒体技术,各级各类学校以多媒体课件比赛为抓手,普及教师的信息素养。

3)网络期信息素养。进入21世纪,网络逐渐普及,2003年质量工程,首批国家精品课程151门,2012年评选视频公开课,要求教师面向更广大的受众,有较多的专业互动,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

4)微信息素养。2013年,教育部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微”教育以官方形式首进校园。其实在网络社交领域,微应用早已萌芽并野蛮生长,我国的三大通信供应商经过多年耕耘,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活力校园、用户体验、移动教学等逐渐被教师接受。我们认为,自2013年始开启了信息素养新的时代。

信息素养演进相关情况可用以下简表描述。

信息素养1.0(单机期)信息素养2.0(网络期)信息素养3.0(微时代)时间、主要工具2013----、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移动网络主要信息技能----1999,PC、磁盘2000----2012、中高速网络、U盘操作系统、PPT、动画检索、发布、教学设计 技能提高、教学理念相关传播 共享、互动 移动、个性化、反思典型教育项目演示、单向多媒体课件比赛教学博客、QQ、各级精品课程微课、移动学习

2 高校教师微信息素养构成

1)微信息素养构成三要素。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三大要素组成。信息素养结构是一个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能力既是基础又是核心、信息伦理是保证。微信息素养与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有机结合,形成职业能力;微信息素养与自我奋斗有机结合,助力老师专业发展。一般结构可用下图表示。

2)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信息素养表现为一种综合能力,信息技术则是信息素养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信息素养中最具活力和最核心的因素。

3)微信息素养与移动学习。微信息素养支撑着移动学习,比如掌上公交、手机导游、动车上电子阅读等;学习与日常活动越来越密不可分,混合现实学习、无缝学习改造了原先的形式;移动学习要求教师提高信息技能和专业知识,更新知识获取方式和沟通方式,更迭教学模式,使碎片化的知识体系自觉综合化;移动学习与微信息素养密不可分。

3 微信息素养与个人定制学习

1)微时代使定制学习更趋个性化。网站会利用cookie跟踪用户行为,淘宝和百度根据用户行为推送个性化服务已是公知,同样,在以智能手机、掌上电脑为终端的微时代学习中,高校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推出个性化的教育已成可能,也是趋势。由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网络的出现,高校可以将在研究生和家教中采用的个性化教育模式用到大众教育的大环境中。每个人的文化基础、理解能力和感兴趣目标不一样,在满足学校对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情况下,可以对每个个体可以开展不同的学习。

2)个人定制学习需要教师更高的微信息素养。个人定制学习是新的学习模式,对高校教师的微信息素养有了新的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对网络的大数据、上网行为管理等功能有所了解,能使用和掌握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工具软件,并形成能力,这些软件是业余、实用和易于掌握的,比如屏幕录制专家、白板工具、会声会影、美图秀秀等。鉴于微信的影响力,教师在有精力的情况下能够制作个人的原创微信。

3)高校教师微信息素养助推教育定制。提高高校教师微信息素养并有意加以应用,可以助推教育(教学)定制。具体做法上,一是要继承“内容为王”,将教学内容微型化、碎片化,制作大量的、全面的教学资源;二是资源名称可以体现“看脸时代”的特色,在不影响理解的基础上使标题形象化;三是系统编制,应用图书情报的分类方法,依据课程、内容、难度、类型等维度进行编号,给散乱的“珍珠”贴上标签,以学生的个人需求作为线索将他们串起成“项链”;四是教师要借助学校或教育机构提供的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五是学生可以参与资源创建,经审核后形成新的资源。

4 高校教师微信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

1)微信息素养是微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要求。高校教师面对的大学生是信息世界原住民。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据有关统计,目前在校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超过九成,沿海地区已达100%,部分大学生有两部或两部以上智能手机,高校“微平台”是信息发布的出色载体、言论表达的开放平台、展示公众形象的良好工具!这种大环境下,教师只有主动整合移动网络上的资源并应用到教学中来,不依赖传统教室教学方式,才能在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

2)微信息素养全面提升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一是专业情意,包括专业态度、专业理想和专业情操等,二是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三是专业能力,包括知识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微时代的交流节奏快、跨度大、信息化程度高,较高的微信息素养可以加强交流,紧跟时代,较好地与时代同步,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校内柔性培训。对于教学和教师都十分重要的微信息素养,高校当然要加以培训和提高。微时代,除必备的信息技能外,高校对教师的微信息素养培训更多地应该采用柔性的、个性化的策略;建立信息素养培训档案,不搞“一刀切”;组成学习共同体开展团队特色培训;开展师生互助及对抗培训,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务处的统一组织下充分发挥教育技术中心的作用,用心引导,看准就做,动作要快,要多开展活动,不能等待政策和规定。

4)全面创新,服务社会。在理念、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创新,大力构建微传播平台,积极推行微创作实践,多种方式培养师生终生学习观念,建设更优质的微网络公开课,把教育定制推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钟志贤.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与标准[J].中国远程教育,2013(8).

[2]陈正辉.微时代的教育创新初探[J].教学研究,2014 (4).

[3]周红春.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4]徐玲.英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对我国教师发展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3(12).

[5]胡威.内容可定制的一体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5(3).

作者简介:熊美保,宁波大红鹰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叶伟剑,宁波大红鹰学院副研究员。刘绍冰,江西师范大学讲师。

项目基金: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全球视野下高校IT专业竞争力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3YB046)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05-0078-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