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辉

2015-12-19 01:18
世界建筑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东南大学

高庆辉

GAO Qinghui

1973年出生

1997年入学东南大学建筑系(硕士)

2000年就职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在职博士)

现任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研究员级高级建筑师

2006年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作为东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我有幸从硕士至博士阶段就一直在东南大学接受建筑学教育。东大历来具有的理性淳朴、自然清新的建筑之风感染着一代代学子,特别是在职读博期间,师从钟训正院士,无论从建筑知识的传授还是建筑师的职业角色,钟先生均为后来的学子树立了模范的榜样。他精湛过人、唯美传神的绘画技艺,严谨务实、谦逊洒脱的学术品格以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事态度,均感染着一代代的学生。从硕士阶段的间接指导以及博士阶段的直接点化,钟先生的孜孜教诲让我受益终身。犹记得钟先生每每将自己的细致入微的铅笔草图拿出来给学生展示出来之时,均引得大家惊叹不已。10余年前,在读博期间曾与钟先生做一个景德镇博物馆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我也用钢笔画画了几张鸟瞰与外部透视图,得到钟先生的认可,内心也曾开心了许多日。

毕业之后,我有幸留在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在东大建筑潜移默化、一脉相承的学术风气影响下,在以沈国尧先生为代表的前辈建筑师的感染下,建筑师们在工作的互相学习与交流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由于日常的工作主要以建筑创作为主,因此在我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设计了诸多国内各种类型的建筑设计项目,代表作品为:浙江长兴大剧院、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九江市文化艺术中心、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连云港分公司通信枢纽工程、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新校区机电与电信学院楼等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均获得了优秀设计奖项以及社会好评。

作为东大建筑的传承者与受益者,我深深地领会到东大建筑在历经近百年的历史中,始终以建筑师职业技术与精神感染着一代代学子,并在工作中至今影响着我们。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应该对于从建筑的原始创作理念、细部建造到施工管理的全过程都需要具备清晰的思路、职业的精神以及丰富的经验。设计应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图纸的交付并不代表设计的完成,而仅仅是建筑真正意义的开始,建筑师既要学会“画房子”,也要学会“造房子”。建造始终与设计密不可分,从设计到建造,尽管这一过程十分艰辛,但从整个建筑的生命历程来看,也正是建筑师“见证”建筑从“孕育”到“诞生”的过程,每每看到设计图纸化为实物作品,对于一个建筑师而言的美妙总是令人难以言表,或许这也正是像我一样诸多受到东大建筑教育的建筑师们以作为东大人最引以为豪的地方吧。

工作以来主持并完成了若干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涉及公共文化建筑、城市综合体、教育建筑、科研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多种类型。建成作品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教育部、江苏省以及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奖等国内数十项奖项。其中,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银奖1项、建筑创作奖2项;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设计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住建厅优秀设计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住建厅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南京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优秀设计一等奖1项;上海勘察设计协会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优秀奖1项;省土木建筑学会江苏建筑师杯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省中青年建筑师建筑创作三等奖2项;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2项。

1 北京建筑大学机电电信学院楼

2 浙江长兴大剧院

3.4 九江文化艺术中心

猜你喜欢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东南大学
中国建筑学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线路防火设计标准》将于2022年5月1日起实施
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发布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设计手稿在建筑设计创作中的运用探讨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两项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议在宜兴召开
浅论建筑创作思维的培养
浅析阿里巴巴总部办公楼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