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爱财:移动智能理财新模式

2015-12-21 02:34海川
新经济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金融资产金融机构资产

文/海川

聚爱财:移动智能理财新模式

文/海川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理财增值服务平台,聚爱财不产生资产,不对外放贷,只做安全优质资产的“搬运工”

“金融应该让所有人受益,而不能只服务于少数人。” 聚爱财科技有限公司CEO任衡对普惠金融深信不疑。他表示,聚爱财服务的人群不是金字塔顶端的人群,而是中部的人群甚至是中下部的人群,也就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我们的梦想就是为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资产保值增值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聚爱财不是P2P,因为我们不往外放贷,我们只做财富管理,我们只做面向金字塔中低端人群的资产管理。”

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任衡,拥有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工程(金融方向)双硕士学历,师从曾任美国里根总统国家经济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美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投资学家卢恩伯格教授,专门从事量化投资模型研究。曾在微软、eBay、甲骨文等互联网软件公司担任产品管理职务。2012年回国后,先后担任爱奇艺、PP 钱包要职。他笑称自己是“金融圈最懂互联网的,互联网圈最懂金融的”。

本可以顶着高管头衔稳拿百万年薪,但是刚过而立之年,任衡却选择风高浪急的互联网金融开始创业。然而,他并未投身热得发紫的P2P(个人对个人)、P2B(个人对非金融机构)网络借贷领域,而是开创了P2F(个人对金融机构)互联网智能理财新业态。

“去年创业时,P2P很热,但我不认为互联网企业能做金融资产定价的事情,互联网企业的长处是开放共享、锐意创新;金融机构比较稳妥,注重风控和资产质量,双方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而不是颠覆的关系。”任衡强调,P2P涉及到风险定价,而国内数据共享和信用体系建设还不成熟,需要五到十年的培育。

聚爱财于2014年8月份在北京成立,旗下已开发聚爱财理财和聚爱财Plus两个理财平台,为用户提供安全、优质的理财产品。作为国内技术先进、成长迅速的移动理财平台,聚爱财的个性化产品体验已经独树一帜。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注册用户量超过190万人,日成交量过千万,累计投资金额40多亿元。

安全优质资产“搬运工”

“中国人口基数大,居民财富也一直在增长,不缺钱,也不缺金融资产,但老百姓缺少渠道接触各类资产,也不知道如何去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任衡说,“聚爱财正在努力做的,就是首先帮助用户轻易地在手机、电脑上接触不同种类的资产,然后挑选出比较好的资产,再在好的资产中构建出适合他们的投资组合。”

据了解,传统金融机构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但大部分在线下交易,获客成本、运营成本较高。不过传统金融机构在资产的获取、定价、风控等方面具有多年积累的经验,这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而互联网天生的优势在于3点,一是长尾性,非常适合满足各种不同人群的诉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二是大数据处理,利用各种线上、线下数据来判别用户需求;三是云计算,俗称并行处理能力,他可以同时服务一万人或者一亿人,而成本不增加,反而降低。

业内人士表示,传统金融机构重资产轻用户体验,一切都以风险为导向,降低出错的几率和成本,而互联网是不断地试错,重用户交互和体验,减少交易的复杂性。思维理念和机构设置决定了传统金融机构很难做好互联网产品,它们也希望与一些可靠的互联网平台来合作。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理财增值服务平台,聚爱财不产生资产,不对外放贷,只做安全优质资产的“搬运工”。聚爱财主要和银行、信托、券商、基金、小贷公司等具有足够兜底能力的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其金融资产都是来自传统金融机构。

聚爱财犹如互联网金融理财领域的一匹黑马,短短一年时间,已拓展金融机构客户40多家,其中不乏重量级机构,例如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海通证券、申万宏源、阳光保险等。

其合作模式是,聚爱财把传统金融机构已有的金融资产(房屋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艺术品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通过债权转让的模式转化为理财产品,然后在互联网上销售。比如小贷公司有一笔房屋抵押贷款,希望资金能快速回笼,于是以债权转让的方式把这笔资产交给聚爱财,通过做二道风控,充分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把这个债权转化为一个理财产品,放在聚爱财平台上向民众来销售。实际是在金融资产生产者和金融资产消费者之间直接搭起了一个沟通的桥梁。

“由于我们的运营成本较低,所以我们可以更多让利给我们的用户,用户就能获得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任衡说。

客户最为看重的还是资金安全和收益。聚爱财有5重保障确保每一名客户的投资都安全可靠,一是信息公开透明,每笔投向都有明确的标的;二是风控公开透明,包括筛选合作机构,筛选优质机构提供的产品,比如房贷,二次抵押的房和抵押价超过房屋价值7成的均不接受,当发生极端情况时,聚爱财有权第一时间卖出房屋偿还客户理财款项。三是合同保障,每一个理财产品都要签订三方法律合同,并有第三方担保。四是保证金,每一笔债权都向金融机构收足额的保证金。五是加强放款后的检查和追踪。

2014年12月,聚爱财推出首个手机交易客户端“聚爱财理财”,从银行定期存款级安全理财切入培育用户,为大众投资者打造一个安全、智能、便捷的网络理财平台。其盈利模式为仅收取传统金融机构1%-3%的服务费。

首创“机器人理财顾问”

美国近年被大众认可的“机器人理财顾问”服务,为不满足传统银行服务的中产阶级提供投资理财建议。日前,聚爱财把“机器人理财”服务带到了中国。用户下载聚爱财Plus APP,即可享受这种安全、智能、便捷保本保息的理财服务。

之所以叫机器人理财,是因为聚爱财通过先进量化算法为用户提供自动投资组合的建议。量化算法是通过计算机并行运算技术,将人为干涉因素降至最低,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公平、公立的理财方案。

传统金融理财顾问,是通过一对一的人工服务,为用户提供理财建议。但是,国内专业理财顾问水平参差不齐,私心过多,让许多老百姓望而却步。此外,专业理财顾问从业人数有限,无法面向13亿社会大众提供一对一理财服务。而机器人理财顾问,利用互联网技术,并行运算同时服务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大大提高服务效率。

量化投资理财对于国内高净值人群并不陌生。他们将资产分散投资不同金融资产,形成投资组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机器人理财,正是让普通百姓也可以享受到相同的优质理财服务。

聚爱财以服务百姓理财为己任,看准痛点,抓住理财服务的缺口,利用量化投资算法,结合互联网并行运算技术,制作机器人理财,让普通百姓也能和有钱人一样享受到保值增值的理财服务。

聚爱财Plus是中国第一款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投资理财工具,具有革命性意义,实现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投资理财个性化定制。任衡表示,“我们的投资组合理论都是基于我们15位投资经理在过去5到10年期间管理过20、30亿的资产总结出来的一套模型,我们背后有30多个数据模型不停地监控中国不同的金融资产,并且计算它最优的一个组合。”

目前聚爱财理财Plus有30多套量化投资模型,定时监控各类不同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化,为用户个性化推荐投资组合。组合覆盖各类产品,包括:股票、ETF、期货、保险、房地产、艺术品等投资标的和金融衍生品。通过机器人自动量化投资方式,让中国普通老百姓都享受到以前只有高净值人群才能享受到理财服务。

任衡表示,“机器人理财顾问,将是下一个互联网金融的风口。”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股市投资风险较高。但中国百姓投资理财需求依然旺盛,庞大的民间财富开始重新考虑如何布局。而国内理财顾问水平参差不齐,且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为聚爱财开展机器人理财服务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聚爱财的理财机器人实测最高收益年化89.92%,理财周期可选3天、30天、90天、和180天。起投门槛100元。用户只需轻点手机,只选择想要的收益率和期望的理财天数。聚爱财后台的量化投资模型就可以为用户推荐一款保本金+浮动收益的投资理财组合。

风投看好聚爱财发展前景

对于数以千万为资金绞尽脑汁的创业者来说,任衡可谓非常幸运。短短一年,聚爱财已经进行了两轮融资,成立之初即获得数千万元风险投资,资方是红杉资本旗下源码资本和上海景林投资,今年上半年又完成华远集团对其的注资,现正进行第三轮融资。

风投机构之所以频频青睐聚爱财,一是看中了聚爱财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中国大概有5-7亿中产阶级(按照任衡的理解,投资资产为2万-50万元),而且中产阶级理财在中国是一个空白,这个市场规模很大,按每人投资3万元-4万元计算,有20多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二是聚爱财的团队来自于专业金融、法律、互联网领域资深人士,通过专业的精密法律结构设计、严格风控制度,可以确保聚爱财发展的持续性。

“我们的团队有80人,一半是做金融资产和量化投资的,一半是做互联网技术开发的,比较均衡。”任衡说,而且聚爱财有专业的金融工程团队来开发数学模型,有研究基本面的、有研究财报的、有分析资金流向的、有分析成长性和收入预测的。

此外,聚爱财的品牌信誉和技术实力也令风投放心。据了解,聚爱财曾荣获中国际投资博览会颁布的“金牌示范企业”,工信部、商务部、国资委、发改委联合评定的“诚网站认证书”以及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颁发的“放心交易”安全认证平台,并且拥有国家版权局审核登记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对聚爱财核心技术予以法律保护。

虽然聚爱财发展迅猛,但任衡并不急于追求规模,更注重培育用户的粘性。“未来到了行业洗牌的时候,能否留存下来的关键,一是能否深度挖掘用户理财需求,二是能否建立起用户对公司的信任。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短则五年长则十年甚至更多。聚爱财现在追求的不是交易量、交易额上涨有多快,而是努力建构用户对聚爱财平台、对聚爱财公司的信任。”

谈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任衡告诉记者,互联网金融是渠道性行业,不是扩张性行业,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互联网金融很难出现巨头,因为用户需求不一样,资产供给不一样,是一个强线下风控、强定价、强符合当地特征的行业,在A城市的业务很难复制到B城市。

猜你喜欢
金融资产金融机构资产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论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问题探析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国家金融体系差异与海外金融资产投资组合选择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