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古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12-21 12:12马元明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西藏大学古汉语思考

【摘要】大学语文是西藏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对许多藏族学生而言,最难的就是课程中的古汉语文章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藏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是提高古汉语教学质量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西藏大学;古汉语;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改变目前理工科学生和其他非汉语文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让他们在学习本专业学科的同时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认识华夏文明,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和语言表达能力。从长远看,可以使学生在大学语文课的学习中接受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同时,提高道德情操的修养,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西藏这样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除了上面所列原因外,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提高藏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言说、写能力,为他们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为此,在西藏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大学语文成为一年级新生必须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在西藏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是由文学院汉语系来承担完成的。在教材的选用上,主要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当然,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感觉这些内地大学使用的大学语文,对西藏地区的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教材所选篇目过多。西藏地区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实行双语教学,他们的汉语接受水平与内地学生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课文的教学上不能过快,为了适应西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有目的性地挑选一定数量的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把其他没有在课堂学习的篇目留作学生课后自学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克服教材编排臃肿上与西藏学生接受水平低下之间的问题。二是古汉语对民族地区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以西藏地区学生为例,这里的学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虽然开始进行了汉语的教学,但是,除了拉萨等少数城市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一些古汉语知识和文章,其他地区学生对古汉语基本处于陌生的状况。而在目前使用的众多大学语文版本中,古汉语在其中占据着相当大的篇幅。比如,由严廷德、冯川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中,古汉语知识和文章就占到该书内容的70%;在由徐绍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中,共有87篇文章,其中古汉语文章就有53篇,比例高达61%。从上述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古汉语文章是当前大学语文选编主要构成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在大学语文讲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西藏学生在大学语文的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古汉语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难以明了的文章内容,所以许多少数民族学生不得不放弃课本中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而这部分内容又恰恰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修养,增进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了解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关键所在。笔者总结在西藏大学十余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结合西藏地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认为要使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藏地区学生掌握好古汉语课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有可能最终达到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加强西藏地区学生的古汉语基本知识点的学习

古代汉语,从广义上讲,凡五四运动以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称为古代汉语,它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由于五四以后中国语言文字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使得我们今天的语言文字与古代汉语之间有了比较大的差异。要正确掌握古代汉语,就必须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古词古义。

古汉语由语音、语词和语法三大要素组成,古今发生变化的在这三部分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并且具有相当的规律可循。比如在古汉语的词义上,古汉语中大多数的词都具有多意性。“及”,在古汉语的使用中就有下面一些常见意义:(1)赶上、追上。《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2)到;到达。《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等到。司马迁《报任安书》:“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4)和;与。《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差不多都具有这样的多义性,但我们应注意,多义词的意义虽多,但并不是说它们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各种意义之间呈现出比较稳定的规律性联系,这就是词义的系统性。在词义的系统性中最重要的是掌握词源意义体系,即本义和引申义。对西藏地区学生来讲,这些必备知识都是他们所欠缺的,这也造成他们往往用现代汉语的一些字词意义和语法规律去套解古代汉语,其结果可想而知。对以前没有接触古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这些变化多端的多义词就成为他们掌握古汉语的一道拦路虎,所以在西藏大学的古汉语教学时,就应以这些知识为重点,帮学生建构起古词汇知识体系,把学生缺乏的基本知识补上。当然,古汉语语法也是古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与词语的难度相比,它又要简单得多,语法主要结构与现代汉语并无大的差异,除了一些词性的活用和特殊情况下宾语的前置,语法还是较固定的。在开始古汉语学习之前,把语法方面的这些特殊处作一个系统的梳理,就能较顺利帮助学生进入语法的语境。

二、加强藏区学生古代历史知识的提高

古汉语作为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字,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它离不开古代这个具体的历史语境。比如我国的第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其内容就包括誓词、文告、贵族的告诫以及历史大事的记载文字,这些都与当时的历史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民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这些内容涵盖了这个历史时段的丰富生活。还有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其具有特色的思想内容反映了特定历史环境中人们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等方面的思考。这些内容都通过文字写入了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汉语当中。要学好古汉语,就不能脱离这些历史知识。而西藏地区的很多学生,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知识是比较陌生的。我在大学新生入学的一次调查中发现,班上40个学生中,对孔子有所了解的只有三个学生,其余的根本不知孔子为何人,所以对历史文化知识的缺乏也是藏区学生学习古汉语的另一个阻碍。我们认为,在西藏大学进行大学语文教学之前,抽取几个学时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方面相关知识的普及是很必要的。只有增强他们的史实知识,才能提高他们学习古汉语的认知水平。

三、拓展藏区学生对汉文化的心理自觉认同

西藏自治区的汉语教学,应该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藏区学生的汉语说、写能力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汉语的教学还只是停留在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方面上。真正要提高古汉语的学习成绩,我们就必须转变过去的这一思路,在藏区学生的心里培养起对汉文化的自觉认同感,只有藏区学生有了这样一个文化的自觉认同,他们才能从内心对古汉语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总之,古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应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效果突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严廷德,冯川.大学语文[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2]徐绍建.大学语文[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王传金: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1.

[5]倪新:大学语文课程目标与教学改革探讨[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7).

作者简介:马元明,男,1976年生,回族,拉萨人,硕士研究生,西藏大学文学院汉语系,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藏族文学。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藏大学古汉语思考
西藏大学2022 年度社会科学类项目一览表
西藏大学2021 年度社会科学类项目一览表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总目录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西藏大学2014年度社会科学类项目一览表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