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教师顶岗实践对一体化教学的影响

2015-12-21 20:42陈琛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3期
关键词:一体化师资校企合作

陈琛

摘要:在政府和学校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的同时,各大技工院校越来越发现一支优秀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优秀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在一体化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体化教改的排头兵,是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是通过一体化教学培养出高水平技能人才的核心。本人通过技工院校多年的一体化教改实践发现,顶岗实践是提升一体化教师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一体化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为例,介绍技工院校教师顶岗实践对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顶岗实践;一体化;师资;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35-02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形势下,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大力推行课改项目,通过对改革对象“专业”、“课程”,改革深度“教材”、“评价”等多方面、多角度来打造具有徐州技师学院特色的课改方案,而改革的前提就是要打造一支优秀的“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没有实力过硬、思维活跃的师资队伍,所有的改革都将是空谈。然而具备一体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就是教师的培育,在对教师的培育过程中,有制度可依、有方向可寻、有激励可行的顶岗实践是重中之重。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是技工院校努力的方向。

一、技工院校教师顶岗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来源影响顶岗实践的开展

目前,技工院校的师资绝大多数来源于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本科生、研究生。以我校为例,90%以上的教师毕业于本科院校,少数教师是参加省市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留校学生。这种师资队伍基本没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都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教书,而不是既具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这样的情况导致一线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向学生讲授企业所使用的实践技能,存在理论和实践脱离、新技能新工艺与教学脱离、企业需求和教学内容脱离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危害是巨大的,教师得不到企业一线的实践学习,也无法通过其他方法进修提升,那么要实现一体化教学就是空谈,这也是目前大多技工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步伐减慢。另外,还出现社会少认同、政府少作为、办学少特色等现实问题。

(二)校企看似合作、实质貌合神离影响顶岗实践的开展

技工院校与行业、企业联系不紧密,形成“校企看似合作、实质貌合神离”的局面,且大多数技工院校还未形成社会服务及科技开发的机制,简言之就是“政府拼命催、学校难启动、企业没动力”!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技工院校也有成套的工学结合模式,也有较为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规划,也将顶岗实践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然而在真正的运行中,无法按照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顶岗实践,无法对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实现轮岗,一切变成了纸上谈兵。

(三)企业对一体化教师开展顶岗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从对部分技工院校的调研来看,企业对培养“一体化”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企业大多只愿意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对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认识不够;发展压力大、无暇顾及技工院校教师的培养;担心培养“一体化”教师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影响产品质量。

二、顶岗实践对一体化教学的影响

技工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担负着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技工院校的毕业生是企业一线生产的主力军。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技工院校的学生较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来说更应该掌握企业第一线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技工院校的教师便是企业一线和学生的桥梁。

(一)未参加顶岗实践一体化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在我校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之初,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各项制度尚未完善。一体化教师团队是由原有教师队伍临时组建,这里面既包括纯理论教师也包括实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变成了理论教师只讲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没有涉及任务操作部分,实习教师只讲实习,没有将理论知识与操作结合。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发现,这和原有的传统教学没有区别,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经过专家评估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成为真正的“一体化教师”,教师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离;书本知识和现场实践脱离;新工艺新技术和学生应知应会脱离。教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缺乏对口企业顶岗实践这一重要环节。

(二)参与顶岗实践后一体化教学效果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分析总结上一学期试点班授课情况的基础上,学院颁布了一些一体化教师顶岗实践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由院长组织联系了对口专业的相关企业,签订了关于教师顶岗实践的相关合作协议。教师利用寒暑假以及实行轮岗的办法深入企业一线,充分了解各专业工种的业务流程、岗位要求、知识技能等,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技术技能。在完成每一阶段的顶岗实践后对教师进行考核、奖励并制定下一步的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完成,保证了一体化教师顶岗实践的持续性。

教师顶岗实践的成熟和发展成就了优良的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开发了具有行业特点和职教特征的精品课程,在授课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在评教中反映,通过教师的讲授改变了传统先理论后实习的模式,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并转化为课题任务,使得学生兴趣大增,提高了对专业的热爱程度。

三、技工院校教师顶岗实践方案

根据技工院教师顶岗实践中存在的种种困难,结合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推行一体化教师顶岗实践的经验,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一)明确实践目标,完善实践内容

明确技工院校教师参与顶岗实践的目标,使得培训内容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连接。一体化教师顶岗实践不仅要与教学工作相联系,而且能帮助其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和发展,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参与顶岗实践的教师对顶岗实践的专业课程具有选择权,培训机构和单位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参与培训的教师,在顶岗实践的过程中要提高内容的新鲜度、使用性和可行性,彻底摒弃为晋级职称评定、应付上级检查、完成工作计划任务而参与顶岗实践,应该使顶岗实践与教学连接,使得培训真正做到服务教育、满足教学。

(二)顶岗实践形式和途径灵活多样

根据我校数控工程系多年实践经验,设立两种形式供一体化教师顶岗实践选择,效果较为显著。一是在暑假前联系好企业。所联系的企业一定是与该教师所教授课程对口的企业,在教师去企业参与顶岗实践前由教师提出期望培训的内容、时间和形式,然后由企业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制定实践方案。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过程中全程跟踪产品流程,学习先进工艺技术。这种顶岗实践,学校会给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二是从企业聘请一线专家技术人员来我校为一体化教师举办讲座。通过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讲座使一体化教师了解企业发展,和企业技术人员互动,提出疑问,共同解决。

(三)增加顶岗实践机会

增加一体化课程专业教师参与顶岗实践机会的同时,不能让一体化教师满负荷地从事单一教学工作,应该将顶岗实践纳入教师工作任务中,从而根本解决一体化教师教学任务重、业余时间少的问题。此外,还要增加经费,做好计划,使一体化教师有序参与,将顶岗实践覆盖面拓宽、将顶岗实践内涵延深。

四、顶岗实践在一体化教学中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教师参与顶岗实践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显著的,我校在推行一体化教师顶岗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进行教学教改,还不断拓展,将我校经验成果推广,与兄弟院校学习交流,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一)顶岗实践是职业教学理念的新突破

通过顶岗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发现了书本知识与企业工作需求之间存在的鸿沟,教学内容和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之间的距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后,其工作能力得到提高,技能水平得到提升,也更加明确了技工院校教改的方向和目标。

(二)教师实践能力的新提升

通过参加顶岗实践,教师对所承担的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新技术和新工艺、职业需求和专业技能有了深入认识。在顶岗实践过程中,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取经学习,提高了其推广和应用新技能、新工艺和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了全面提高。

(三)与兄弟技工院校交流学习

我校一体化教师通过顶岗实践锻炼,迅速成长,对教学改革出谋划策,在学校的一体化课程改革中起到了带头作用。学校选派优秀的一体化教师去兄弟院校传授技艺、介绍经验,将顶岗实践的过程、目的以及相关制度介绍给兄弟院校,同周边地区技工院校共同成长。

(四)寻找联合办学新伙伴、开辟实习就业新渠道

教师顶岗实践,不仅加强了与原有联合办学企业的联系,还拓展了新的合作伙伴:先后与徐航压铸、徐挖集团、徐州瑞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徐州昊天机械等多家企业初步达成联合办学意向,为开辟实习就业的新渠道做好了准备。

五、总结

在参与顶岗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获得了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新技术的应用实例;参与了企业生产的整个流程,对企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等有了深入研究;参与了企业的难题公关,使得教师科研水平得到提高。这些教师的职业技能明显提高、教学水平突飞猛进、科研能力蒸蒸日上、职业热情高涨,假以时日,教师便可以成为学校骨干,成为企业培训中坚力量,通过努力使学校、企业和个人都全面受益。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这个桥梁使得学生和企业之间实现了零对接。因此,技工院校教师参加顶岗实践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朱慧敏.对技工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业,2010,(2).

猜你喜欢
一体化师资校企合作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