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瓦孜与新疆高校体育共同发展的思考

2015-12-21 20:50程卫宏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3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程卫宏

摘要:通过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发展地论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达瓦孜在新时期发展中的瓶颈及发展契机。在呼唤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新契机的新时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达瓦孜却依然以家族流传的形式继承、发展着,突显出其一定的局限性。学校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手段,民族传统体育又可以把学校作为一个发展平台,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为地方区域文化发展做出贡献,二者相互需要、相辅相成。本文透过问题看发展,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足发展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达瓦孜;新疆南疆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52-02

新疆南疆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叫英吉沙的地方,流传并发展着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这个体育活动既产生过世界吉尼斯纪录,又是平常百姓节日里的娱乐节目,它的名字叫“达瓦孜”。达瓦孜,维吾尔语称“达尔阿齐克西”,即“高空走绳”,为上高架踩大绳的意思。维吾尔语,是借用波斯语“达尔巴里”,“达(尔)”是悬空的意思,“瓦孜”是嗜好做某件事的人。通俗解释其现代意思可以为:单人或双人从地面踩绳走到高空,再在高空中踩在大绳上做表演,或跑或跳,或坐或舞,又或双人相向通过等。表演者在高空的绳索上做着各种难度的动作,表演不能不说惊险,观者都会叹为观止,表演的精彩程度不言而喻。达瓦孜项目在发源地新疆南疆,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民族情节包含其中,更有民族英雄精神的体现,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和现实故事。2006年5月20日,达瓦孜成为国务院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中的一项,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继承和传播达瓦孜。

一、民族传统体育达瓦孜的发展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虽在社会演变过程中留存下来,但其自身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产生于自然经济时代,由于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广大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科学、文化相对落后,有许多项目仍然没有摆脱其原生形态或次生形态的烙印,仍然带有浓郁的文娱色彩,与杂技、舞蹈、节日庆祝活动浑为一体[1]。特别是广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大多数少数民族生活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文化思想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加上旧时民族歧视以及民族压迫的思想意识,进一步阻碍了少数民族文化及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从《新疆通志·体育卷》以及《新疆民族体育》中我们可以查到,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已经收集和整理了270多项,可以说项目众多且素材贴合生活,而且这些项目很多都是规则浅显易懂,方法简单易学,但是从我们的调查中又了解到,有太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不容乐观,达瓦孜就位列其中并且存有众多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通病。达瓦孜自从在新疆产生到如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在政府的帮扶与支持以及达瓦孜艺人不断地创新和尝试下,达瓦孜在新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不断地挑战和刷新世界记录。如今,达瓦孜已成为自治区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传统表演项目,并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项目表演,2006年5月20日,新疆维吾尔族达瓦孜运动项目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这些措施为达瓦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达瓦孜技艺发展的新契机。但是,达瓦孜一直都是通过家族世传的形式留传下来,这样的方式对于达瓦孜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手段

现在许多体育研究都指出要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课堂,其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具有地方特色,民族传统浓郁的项目。2002年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课程内容要“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2]。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当中,是众多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者共同的希望和观点。因为民族传统体育教中不仅可以传播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精神,同时还能丰富高校体育活动内容,增强学生民族情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又能使学生学习到新鲜事物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不断学习体育的内在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上,胡小明的观点是: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成为现代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标志着古老的原始体育形态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分支,民族体育走上现代体育曾经走过的路,是一条必由之路[3]。李鸿江认为:民族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中,具有传统体育的一些共同特征,即体现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合作等传统文化精神,可以从不同侧面较好地展现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从而较好地继承民族体育运动,并为提高民族体育的现代健身、娱乐身心等作用奠定良好的认识基础[4]。学校体育是体育发展成熟的平台,而高校体育是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接受正规体育教育的场所,是从民间原始形态的体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5]。就像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欧美的各种球类活动等,都是在学校中发展,以学校教育为中介,在学校进行正规教学和科学训练,进而普及并最终发展强大。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应使学生加深对民族体育项目内涵的了解,使学生重视和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规则、背景、历史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扬,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6]。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要不断地向各种困难挑战,进而培养出学生顽强、果断、努力进取的精神,这对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源比较匮乏,但民族氛围浓厚,就给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民族传统体育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学校体育经费、设备匮乏的局面,同时又充实了现代体育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学生的民族亲和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民族大团结有着重要意义。对项目进行挖掘整理与改造使之适应教学需要,要使我们的教学能有较强的针对性,要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就应在搞好公共课的基础上,努力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特点开展特色教学,但新的教学内容的开拓是艰难的、繁复的,需要经过不断地摸索、实践、总结、改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同时也要进一步拓展教学范围,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7]。

三、达瓦孜运动与校园文化共享性

原创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民族运动、生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或者说占有主导地位,因为它负载了不同民族、地域、文化的特色。任何体育项目的开展壮大都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支持和推动,引入体育课堂,能使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文化交融互动。文化接触是实现文化突变的重要条件,两种物质文化接近、交叉、相互联系的过程就是实现发展的过程。通过达瓦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接触就可以实现文化的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达瓦孜的发展迎合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改革,满足了学校体育教学体现民族区域性、多样性的特点,既能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又能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学校是文化传播发展的集散地,高知识水平结合活跃的思想,理论联系实践将对民族传统体育达瓦孜科学长足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对新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南疆英吉沙县是达瓦孜的发祥地,对于发祥地来说,达瓦孜在这里有着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优势。第一,群众基础好。不仅是知道和熟知它的人多,更重要的是达瓦孜文化已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中。第二,地理位置好。发祥地与南疆几所高校成三角形分布,相互之间可以督促、共进、学习。达瓦孜从发祥地向南疆几所高校辐射,能够推动达瓦孜走出南疆,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达瓦孜从节日里的娱乐表演到今天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和杂技项目,展现出达瓦孜不仅仅是单一的走高绳、极限挑战、节日里的娱乐节目,更是形式多样、花样繁多的极限体育运动,同时也是同世界文化进行交流的介质。达瓦孜项目的开发对地方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到新疆旅游除了领略自然风光外,达瓦孜表演也是必不可少的游览项目,可以说,达瓦孜对新疆的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旅游者可以把新疆的文化带到全国,甚至全世界,让全国、全世界的人都了解新疆,认识新疆。

五、结论

达瓦孜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的实体之一,要充分地发扬及发挥项目的特点,综合、交叉地发展这一项目,让其走上更成熟、更完善的道路。达瓦孜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校需要选择一些有浓郁地方特色,适合学校体育教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促进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并丰富校园的体育文化。达瓦孜走进学校去发展,寻找更广泛的授群,让大众去接触,让掌握着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群体去发展、传播,这样就足以促使该项目在理论加实践中科学地发展。让小有名气、卓有成就的达瓦孜在校园的平台上科学地发展,茁壮地成长,同时也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叶伟,王晓东.试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设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314-316.

[2]李政.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因素探悉[J].体育世界学术,2006,(7).

[3]胡小明.民族体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李鸿江.中国民族体育导论[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

[5]于兆杰.对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2006,(10).

[6]程二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研究综述[J].广西轻工业.理论探讨,2008,(11):191-192.

[7]黄善球.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