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5-12-21 21:02张晓辉杨楠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3期
关键词:实训课程检测技术教学改革

张晓辉+杨楠

摘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人才为目标,针对传统《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实训课程特点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探索适合研究型大学学生特点的五环节教学法,建立新的评估学生能力的考试体系。

关键词:检测技术;创造力人才;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77-02

一、引言

《检测技术》实训课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相应技术领域的渗透与应用,检测工具不断升级换代,检测手段层出不穷,因此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在传统《检测技术》实训教学中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检测技术教学要求,一些不足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年来教学内容主要以老师机械地讲解、指导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理念亟待提高;(2)对机械类和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没有根据其学科特点进行区分和细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单一,课程定位需要重新规划;(3)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实验简单,缺乏创新;(4)考试评估手段单一,不能满足对学生操作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积极发掘传统,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对《检测技术》实训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考试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适应研究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教学理念的探索

《检测技术》实训教学应该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和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以知识传授为先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个性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意识为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是以完成素质教育和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是以我校所有专业本科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实践性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多,各种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及检测量具相对独立,而且教学对象经常来自不同专业,机电类专业和非机电类专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各专业的类型、特点及教学目标来合理地设计课程体系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将教学知识点按照教学项目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实验模块,按照专业需求合理设置,使课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特色,又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一)实训教材选择和编写应遵循“理论够用,注重实用”的原则

实训教材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以及是否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根据研究型大学工程训练教学理念和课程定位,应降低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训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应遵循“理论够用,注重实用”的原则,力求理论适度、应用多、内容新,注重应用实例的介绍,同时尽量反映检测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动向。

(二)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检测技术的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一是由新检测仪器和新设备带来的检测方法的多样化;二是检测系统的微机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带来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的提高。因此,《检测技术》实训课程应及时修改教学大纲,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压缩传统教学方法的训练内容和时间,及时补充、更新检测原理和检测方法,加强新检测仪器和新设备的应用,将各模块、各训练项目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并介绍现代检测技术的新内容和新技术,以拓展学生眼界,开拓学生思路。

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在上课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审核学生根据本次实训内容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并评估其方案合理与否。在实训组织和实训指导方法上,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化整为零,以2人为一个实训小组的合作形式来组织实训。根据每次实训内容的安排,教师只介绍实训目的,实训过程中将使用的检测仪器,检测量具及其使用方法,由学生自己根据实训内容设计实训方案和实训步骤,并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教师在实训过程中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判。如果误差较大,则帮助学生分析误差原因,直到学生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

学生在下课前应递交完整的工程训练报告和检测报告。工程训练报告包括填空题和判断题,重点是考察学生对理论和知识点的掌握。检测报告内容包括:检测目的、检测仪器和量具、检测方案及检测理论依据、检测步骤、检测结果、结论与分析,以及对思考题的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工程训练报告和检测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应采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增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检测技术》实训课程可以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作为学生辅助学习的手段。如将抽象的检测概念和检测原理以形象生动的动画、图形等形式展示出来,能够更为通俗易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课前预习,例如开设网络预习课,学生们可以提前在网上获取实训内容和实训要求,在课前进行设计实训方案和实训步骤,老师可以进行网络指导和答疑,突破了时空限制的全新教学环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

五环节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受到许多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通过多年教学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检测技术训练课中针对非机电类专业的学生的教学要求,引入五环节教学法。五环节教学法是以掌握某种具体知识或某项操作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它由定向自学、立体讨论、示范讲析、检测巩固和归纳总结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各个环节既相辅相成,又环环相扣。

(一)导学

教师首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图、实物或模型向学生阐明检测技术的目的和意义,讲解涉及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即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训练室检测量具配置情况设计具体的预习题,供学生自学使用。

(二)立体讨论

立体讨论是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就某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并且在教师引导下构建一种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活动形式。其任务是通过学生自学将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升华到理解阶段。

(三)示范讲析

本环节在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和自学的基础上,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内容进行示范讲解,并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等三个方面来展开,其宗旨是讲疑难、讲规律、讲方法。

(四)检测巩固

同学们根据老师的示范讲析,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按步骤完成测量并将被测件的相关信息及测量结果填入检测报告单中,并检验零件的测量误差是否合格。老师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检查本节教学的教学效果。

(五)归纳总结

总结本节实训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考试体系改革

新的考试体系改变了以往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确定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取消理论考试,探索多要素、多形式、多途径的评价模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激励,将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包括出勤率、是否穿工作服、迟到早退、课堂纪律、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纳入到考试体系范围。《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最后将过程评价(占总成绩中20%)、检测报告(占总成绩中40%)、工程训练报告(占总成绩中30%)等按比例综合叠加的办法确定最终成绩。

考试体系的改革能够综合评估一个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研究型学习。

七、结论

《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工程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检测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也不断地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所以今后我们仍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文广,李伟,齐建家,国绍文.检测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8).

[2]左淑红.《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

[3]张琳,袁新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6).

[4]佟雪松,王显丰.五环节教学法在钳工技能训练课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5]周祥才,孟飞.“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12).

[6]张宇驰.《检测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猜你喜欢
实训课程检测技术教学改革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煤矿机电产品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