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

2015-12-21 21:17孟庆刚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3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摘要:近一段时间以来,各高校都在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是很多任课教师一直感觉很棘手的问题。“三位一体”教学法在教学中把课堂、实训和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证明,“三位一体”教学法是科学的、可行的,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三位一体”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13-02

“三位一体”教学法把课堂、实训和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中突出一个“动”,实训中突出一个“用”,校园活动突出一个“议”,丰富知识,增强能力,提升素质,[1]教学取得明显成效。

一、立足课堂:在“动”中传授知识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各高校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热情和关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运用多种语言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首先,以“嘴动”互动学生。课堂上,我们教师总是结合教学内容用幽默的话语、精练的语言讲授知识。比如,一次,老师在台下走动,发现一个学生戴着耳机在听音乐,老师就开玩笑地说:“有些同学还要戴着助听器听课,声音这么大还听不到吗?”引来同学一片笑声,这位同学也就不好意思地摘下了耳机。我们有的老师在讲到“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一节时,指着一个睡觉的同学说:“同学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有的同学想通过睡觉从我们同学中超脱出来是不可能的,因为联系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果引得同学一阵大笑,那位睡觉的同学也不好意思继续睡觉了。再如,我们在讲到“事物的联系是普遍性的”这一节时,老师就说:“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同学之间也是有吸引力的。”接着老师就问跟前的两位同学说:“你们感觉到你们之间的引力了吗?”他们回答:“没有感觉到。”接着老师就说:“这两位同学之所以感觉不到他们之间的引力,是因为他们的质量太小。如果他们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一个肯定会绕着另一个转。”结果引得同学哈哈大笑。这样一方面活跃了气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欢笑中学到了知识。

其次,以“身动”贴近学生。一是“眼动”。老师的眼睛要不断环顾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总盯着课本或者一个方向,通过老师的眼神可以给学生或表扬或鼓励或批评的暗示。二是“腿动”。公共课是大课堂,人数多,教师必须到台下多走动,才能观察到相互的表情和学生的一言一行。有些同学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老师的到来会对他们起到督促的作用。三是“表情动”。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总是把授课内容和表情结合起来,用丰富的表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比如,我们在讲到国家巨大成就的时候脸上就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在讲到“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就慷慨激昂,在讲到“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就声音低沉。

再次,以“屏动”吸引学生。我们还通过课件的制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屏幕上增加具有动画效果的图片,增加带有声音的文字等,有些老师的精美制作往往引来同学的一片赞叹之声。我们还给学生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且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短片,如《学生生活短片》等,都受到学生的普遍关注。这样我们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依托实训:在“用”中培养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根据不同的科目设置了不同的实训项目,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设置了社会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设置了读红色经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设置参观芷江纪念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主要设置了讨论社会热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首先,走基层撰写调查报告。近年来,我们教研室曾组织学生到农村、社区、企业参加社会调查,之后让学生撰写了调查报告。比如我们有些老师组织学生到沅陵等地进行调查;有些老师组织学生到芷江路社区调查;有些老师让学生调查我校学生的消费状况;还有些老师让学生调查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自身在实践中受到了教育。比如让学生调查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通过让学生调查图书馆占座,上课穿拖鞋、接听手机和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现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自身的文明意识。

其次,读原著领略伟人思想。我们教师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原著,以准确把握伟人的思想精髓。比如,从马克思著作中,学生了解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和马克思的革命精神;通过读毛泽东的著作,学生从白求恩身上学到了他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解决了学生心中“日本曾经侵略过我们,在日本发生地震时我们为什么还给予日本人民国际援助”的疑问,从张思德身上学生也学到了他那种“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愚公身上学到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品质;通过读邓小平的著作,学生了解到了他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的改革精神,同时也认识到今天改革成就之来之不易。

每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老师都要组织一年级学生到芷江受降纪念馆和飞虎队纪念馆参观。回来后,学生还进行了演讲和图片展览。通过参观和老师的引导,学生也认识到了我们现在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路线和实行韬光养晦政策的必要性。

第四,观视频把握时代主题。当今时代,大国关系摩擦不断,短期内会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是学生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组织教师给学生播放了《百年小平》、《大国崛起》等纪实片。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了解到了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理论等。看完视频,我们再以“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什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为题给学生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上台讨论。通过谈心得话体会,学生加深了对我国国情和国际关系的认识。

最后,议热点学会做人道理。我们让学生讨论了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如何处理哥们义气和法律的关系”、“如何看待长沙女孩骑在伟人塑像头上照相”、“如何看待不让座肖像被传上网的现象”等话题。曾经有这样的事情:一个人的“哥们”和别人发生冲突,他拔刀把人捅死,自己却锒铛入狱。还有一个朋友,在他的“哥们”“犯事”的时候,自己利用作为一个单位司机的方便条件,开车把他送了出去,结果自己被判刑入狱。帮忙是应该帮,但如何帮是应该引起思考的;长沙女孩骑在毛泽东塑像头上照相,这是对伟人极大的不尊重;不让座是道德问题,把肖像传上网却侵犯了别人的肖像权,是违法行为。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三、校园活动:在“议”中提升素质

教学中,我们还把课堂教学、实训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让学生接受社会教育。

首先,把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来“议”。我们要求所教班级把课堂教学内容融入班会主题和其他班级活动中。我们规定不同的课程“讨论”不同的课题,讨论的课题要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讨论的课题要有用。比如我们要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要讨论有关新闻热点、民生、国家大政方针等课题,如“二胎政策应不应该放开”、“我们国家应不应该放弃韬光养晦政策”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讨论法律与道德方面的问题,如“许霆案对你有何启示”、“长江大学大学生为救小孩牺牲值得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结合政治经济学部分主要讨论“做生意是不是就应该‘唯利是图”、“做生意要不要讲职业道德”等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结合哲学部分,我们主要讨论“南街村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雷锋精神过时了吗”等问题。

其次,把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来“议”。我们把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的同时还把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训课教学中,金卫婷老师和校团委联合组织学生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和飞虎队纪念馆,把拍到的图片进行了展览,并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主题分组进行了讨论。在教育系,魏建忠老师和系部团委联合举办“我和祖国共奋进”的形势政策讨论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还把经典阅读和学校读书活动结合起来,谈心得话体会,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我们通过在“动”中传授知识、在“用”中培养能力、在“议”中提升素质,实现了课堂、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途径和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培养内容的有机结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孟庆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探析——以怀化学院思想政治论课教学改革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1,(09):124-125.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