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电外送”大幕开启

2015-12-24 07:04蓝颖春
地球 2015年4期
关键词:西电东澜沧江怒江

本刊记者 蓝颖春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在6.76亿千瓦以上,为世界之最,有“中国水电甲天下”之说。而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2亿多千瓦,占全国的约30%,居各省区市之首,可以说“西藏水电甲中国”。

西藏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藏南和藏东,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干流。其中,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能资源最丰富,理论蕴藏量1.14亿千瓦,其下游的大拐弯地区更是堪称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在50公里直线距离内,形成了2000米的落差,汇集了近7000万千瓦的水电可开发资源,相当于三四个三峡水电站。2014年11月, 藏木水电站的成功投产,是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的“第一桶金”,也同时按下了“藏电外送”的“启动键”,西藏电力由内需向外送的转折已来到眼前。

西藏水电“快步走”

2005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尽快开展雅鲁藏布江和藏东南“三江”流域等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和前期工作,论证建设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这为西藏水电开发提出了新的任务与目标。

2010年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郝鹏表示,西藏水电开发中期(2013~2015年)规划,从根本上解决区内用电问题,同步加快外送电源建设,实现用电人口全覆盖,加快推进“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电源项目建设。远期(2016~2020年),能源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电力装机满足区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藏中地区基本形成以水电、火电、光电、风电以及输入内地优质能源相互补充的电源结构,能源工业逐步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撑产业,全区主要城镇实现集中供暖,广大农牧区传统能源基本被替代,并向电气化迈进。

根据规划和目前情况来看,在2016年前后,西藏主网水电装机会达到150万千瓦,总装机达300万千瓦,人均约1千瓦,可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15年,200多万千瓦的装机就能满足区内电力需求,到2020年,也只需要400万千瓦的容量。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西藏将再开工一批外送电源,期望投产和在建装机容量不低于3000万千瓦。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表示,2014年冬季至2015年春季,藏中电网方面最大用电负荷约70万千瓦,电网综合可调电力约81万千瓦(不含燃油发电),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随着新一批电站投运,到2015年夏季,藏电外送将实现零的突破,藏中电网、昌都电网将首次通过青藏直流输电系统、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实现电力外送,预计外送最大电力将分别达到35万千瓦和2.0万千瓦,电量约达到10亿千瓦时和0.6亿千瓦时。

“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加大电力外送规模,预计到2020年,西藏电网将首次实现电力大规模外送。2020年、2025年、2035年藏电外送规模将分别达到2000万千瓦、4000万千瓦、1.1亿千瓦左右。

根据规划,要尽快建成以500千伏电网为主网架,各级电压电网协调发展的西藏统一电网,积极推进涵盖川、渝、藏电网的西南特高压同步电网,打造坚强的特高压送端电网平台,加快藏电外送步伐。预计西藏电网建设投资将超过600亿元,到2020年,实现藏中电网与昌都、阿里电网联网运行,西藏电网覆盖西藏全部74个县(区),最高电压等级提升至500千伏。同时,雅江中下游、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怒江上游和易贡藏布、帕隆藏布的水电开发全面提速。

多布电站、果多电站、羊易地热电站及藏木3至6号机组2015年将全部投运;林芝、鲁朗、羊湖输变电工程于2014年底建成投运。到2015年年末,西藏电网统调装机将达到225.29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达到150.97万千瓦,光伏装机达到26.01万千瓦,风电装机达到0.75万千瓦,地热电站装机达到5.92万千瓦,燃油(煤)电站(含阿里热电联产)装机达到40.09万千瓦,其他电源装机达到1.55万千瓦。

“到2020年前后,我国规划的除西藏外的大部分水电工程将开发完毕,我国水电开发的重点将逐渐向西藏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流域转移。”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院长、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晏志勇表示。

金沙江中下游河段的各水电站大都将在2020年前建成或开工建设。随着金沙江中下游水电的开发,将逐步形成输电至华中、华东电网和南方电网的输电通道。金沙江上游的藏区水电站可利用该通道,将电力由此转送至华中、华东电网和南方电网。澜沧江干流中游河段上的云南古水水电站,下游各水电站和怒江干流云南马吉、亚碧罗等水电站的开发,则会打通西藏电力外送的另一通道,也为西藏境内的澜沧江干流和怒江干流上游水电站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同时,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为藏电外送提供了网络平台。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的交、直流特高压主网架的形成,将为西南水电包括西藏水电及藏北煤电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可靠的电力传输网络平台。

“藏电外送”两步走

晏志勇介绍,西藏水电除满足自身需求外,外送设想总规模达7500万千瓦。考虑到地理位置、前期工作的程度和输电技术发展,“藏电外送”可考虑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外送。西藏境内的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水电开发规划工作,以及澜沧江古水水电站、怒江松塔水电站前期工作正在进行。金沙江川藏界河的水力资源通过西藏与四川的联合开发,可进入四川并通过四川进入华中和华东。云南古水水电站建设,可打开西藏电力进入云南的通道,并南送至南方电网或华中电网。怒江西藏境内河段规划先期开发的松塔水电站,可通过古水水电站和松水水电站建设,实现藏电外送零的突破。

第二阶段,雅鲁藏布江水电的开发外送。这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等河流基本开发后,在藏电外送形成的送电通道基础上进行的,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输电投资,还将为在西藏开发水电积累宝贵的经验,为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与外送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藏水电的电力市场可能主要在南方电网、华中电网和华东电网。西藏水电的电力外送及消纳,初步考虑有两种方式:一是接力式,即澜沧江、怒江上游水电开发后送电云南,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后送电四川;一部分藏电满足云南、四川在2020年以后的电力需求,另一部分再通过云南、四川送电南方电网、华中电网和华东电网。二是直送式,即通过特高压输电系统直接将藏电送往南方电网、华中电网和华东电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南方电网、华中四省电网或华东区域电网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其本地区能源资源的不足,使得能源需求主要靠区外输入。到2020年以后,能够提供能源输出的省份已经越来越少,电力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西电东送”的外援

“西电东送”是我国电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云南省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分别居我国的第一位和第三位。2020年之前两省水力资源开发除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外,还要大规模地实施“西电东送”。

四川省、云南省作为“西电东送”的中通道和南通道,2020年以后,两省为满足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难再新增“西电东送”的规模,为保持“西电东送”能满足中部地区和东南地区的需要,必须另辟电力供应地。而西藏邻近四川、云南,利用四川、云南电力外送的输电线路通道,建设西藏至四川、西藏至云南和西藏直接东送的输电线路,可与四川、云南一起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共同担负“西电东送”持续送电任务。

按照西藏自治区政府的规划,在2010年之前,西藏将以建设中小水电为主,其间开发水电108.3万千瓦,2010~2020年适当开发中小水电站,其间分为2015年开发153.89万千瓦、2020年开发192.53万千瓦。根据此进度,2020年前西藏总共可开发的水电容量是454.72万千瓦,可以说,相当大的资源潜力将在2020年才会更大程度地得以释放。

晏志勇认为,到2020年以后,能够提供能源输出的省份已经越来越少,“藏电东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西藏水电开发在2020年前选择小步前进的主要原因,是受制于当地目前相对独立的电网结构。据了解,目前藏中地区最高电压等级仅为110千伏,而且在拉萨、日喀则、山南、那曲、林芝、昌都及狮泉河7个地区中,目前只有拉萨、日喀则、山南和那曲实现连网,构成了藏中4地市电网,其他3地还是自成体系的独立电网。根据西藏自治区的中长期电网规划,“十一五”期间林芝电网将与藏中4地市电网联接,形成西藏中部电网。 昌都和狮泉河由于地理位置较偏,则维持独立电网。 到2020年,西藏自治区将形成中部电网、昌都电网和狮泉河电网三大区域电网,以保证西电东送的持续送电。

据悉,华电怒江中游西藏境内的松塔电站、华能澜沧江上游的古水电站目前正在规划当中,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打开“藏电入滇”并通过云南进入全国的通道。

猜你喜欢
西电东澜沧江怒江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澜沧江源头
怒江 神秘绝美的“东方大峡谷”
南方电网“西电东送”通道损耗特性及影响因素
西电东送
云南西电东送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
西电东送还有多大的意义?
澜沧江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