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砂区现场监管水下地形动态监测与分析的方法

2015-12-29 20:47陈尚林汪鹤卫
建材与装饰 2015年44期
关键词:采砂采区波束

陈尚林 汪鹤卫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 安徽 芜湖 241001)

采砂区现场监管水下地形动态监测与分析的方法

陈尚林汪鹤卫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安徽芜湖241001)

长江安徽省段位于长江下游段,蕴藏着丰富的江砂资源。科学、有序地开采不仅可以提供很好的砂石原料,而且可以兴利除弊疏浚河道,有利于通航行洪。本文主要论述了采区现场监管水下地形动态监测与分析的方法。

水下地形;动态监测;数字高程模型ArcGIS

1 概述

长江安徽省段长约416km,蕴藏着丰富的江砂资源。近年来,安徽省组织开采了鹅眉洲规划采区、芜湖合福铁路工程性采砂等项目。鉴于采砂作业对河床自然变化影响十分复杂,为保证河势稳定、防洪安全及其它工程正常运行,在现场监管中,对采区作业前后加强水下地形动态监测与分析,不但可以有效控制开采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确保防洪和航道通行安全及时提供基础资料。

2 采区现场监管加强水下地形动态监测与分析的依据

《安徽省长江河道采砂现场监督管理办法》(皖水政[2004] 320号)第十三条规定:“负责管理可采区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采砂管理机构应当在开采前和开采过程中对采区本期的水下地形进行测量监测,及时掌握采砂区域的河床变化情况,并将监测资料报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备案。”

3 水下地形动态监测与分析方法

采区现场监管加强水下地形动态监测与分析,可采用采砂作业前、作业过程中及作业结束后对采砂区和所在河道进行水下地形动态监测,必要时可对作业区上下进行水文观测。结合现有历年来的实测水文、水下地形测量等资料,分析采砂区所在河段河道演变特点及演变趋势,重点分析工程前后局部河床的变化情况。为防洪、航道安全以及后续可采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3.1测图比例尺的选取

合理的地形测图比例尺的选取,不但关系着着外业工作量和直接生产成本,而且关系着测图的实效性。如果测图比例过大,每个测次的时间相对较长,失去动态监测含义;测图比例过小,难以满足分析要求。同时长江现有历史测图主要为1:10000测图为主,因此采砂区所在河段河道测图宜选取1:10000水下测图,采砂区作业前后也可采用1:5000比例尺。

3.2水下地形数据采集

要想得到比较准确的水下地形数据,地形数据采集的方法是关键。特别是特征部位的数据采集决定了DEM模型的质量。

常规水下地形数据采集适合采用横断面法观测。在原有测图上合理设计航线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实时差分或CORS客户端进行测点平面位置定位,水深采用超声波测深仪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获得数据为线状,要想获得高精度的数据必须增加测线,这将大大增加成本和工作量。目前,多波束测深系统能够更加有效的获取水下地形高精度数据。

图1 多波束测声系统

多波束测深系统与单波束回声测深仪相比,多波束测深系统具有测量范围大、测量速度快、精度和效率高的优点,它把测深技术从点、线扩展到面,多波束测深系统能够有效探测水下地形,得到高精度的三维地形图,特别适合进行大面积的水下地形探测。多波束测深系统与卫星定位系统配合,由计算机实时处理标绘等深线图。

3.3水文观测

对采砂区进行水文观测,分析采砂作业前后流速、流态的变化,为研究采砂对河势变化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水文观测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施测,并采用DGPS定位系统和外接高精度GPS罗经(罗经与3#探头方向一致性校正)进行航迹定位和底沙运动校正。观测方法采用走航式,分别在采砂区上、下游各布设一条水文观测断面,观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速、流量等。

3.4水下地形变化分析

水下地形分析采用采砂区及附近河段河道作业前、后水下地形数据,结合现有历史资料和水文观测成果,利用ArcGis软件进行了分析。ArcMap下的3D Analyst工具能满足地形建模的需要,数字高程模型构建的效率很高,但构建时为全自动。目前的成图软件大多是基于AutoCAD平台下开发的,ArcMap下能够加载AutoCAD图形和数据。因此,只要将编辑好的库区数字地形图,按图层将等高线和高程点输出,导入ArcMap中就能建立数字高程模型。

(1)数据提取:打开CAD软件,调入准备好用于比较的CAD地形图,绘制分析范围线,剔除图中不合理和无关的数据,分别输出高程点、等高线和范围线。

(2)数据建库:打开ARCMAP软件,新建一个项目,在项目文件中新建地理数据库,设置好单位、比例尺和坐标系。把CAD图层中高程点、等高线和范围线分别转换成GIS中点、线、面shapefile图层。

(3)TIN模型生成和编辑:TIN模型的生成主要使用3DAnalyst扩展模块。单击ArcToolbox窗口,展开“3DAnalyst工具”,展开“TIN管理”工具,双击“创建TIN”,创建TIN,如图2所示。在对话框中输入TIN的名称、坐标系,要素类中输入点、线、面数据,height_field域中点、线选择“Elevation”,范围线选择“None”。TIN模型生成后,可直接添加、移除或修改TIN结点、隔断线或面,改动时表面可实时反馈,使生成的TIN更加合理。

图2 创建TIN模型过程图

(4)开采量计算:所有的TIN生成后,利用“TIN转栅格”工具,把生成TIN转换成Raster数据,TIN数据转换成栅格数据后,便可进行开采量计算和栅格计算。沖淤计算使用“栅格表面→填挖方”工具,等数据计算完毕,便生成一个CutFill_tin文件,导出报表,计算出开采量、面积和开采深度等内容。

(5)导入水文观测和历史数据,对比深泓线变化、采区流速流态分布变化情况,分析对附近涉水工程、防洪安全以及河势变化的影响。

4 总结

在采区现场监管过程中加强水下地形动态监测与分析,有效控制开采高程和开采量,分析其对相邻涉水工程的安全影响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建议在采砂作业结束经过一个水文年后,对工程区及附近河床进行一次水下地形测绘,分析河床砂石补给和回淤情况,为以后的采砂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

[1]牟乃夏,刘文宝,王海银,戴洪磊.ArcGIS10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中国测绘出版社,2012(9).

[2]澎寿涛,张金山.GIS软件计算蓄洪区库容初探[J].治淮,2004(10):37~38.

[3]张宗德,王卫平,张亚群,陆桂华.GPS在水库库容测量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1999(01):29~33.

P237

A

1673-0038(2015)44-0263-02

2015-10-10

陈尚林(1966-),男,安徽芜湖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长江河道治理工作。

汪鹤卫(1969-),男,安徽芜湖人,工程师,硕士,从事长江河道治理工作。

猜你喜欢
采砂采区波束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采砂对沅水典型采砂河道影响初步分析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毫米波大规模阵列天线波束扫描研究*
Helix阵匹配场三维波束形成
基于Delphi-TOPSIS法的露天矿采区接续方案优选
论江河流域非法采砂行为违法判断根据
鸡东县河道整治及采砂治理
对直管河道采砂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基于非正交变换的局域波束空时自适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