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法指导从理论走向实践

2015-12-30 05:59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传接球教法学法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体育学法指导从理论走向实践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案例研析(研讨网址:http://bbs.sports.edu.cn/viewthread.php?tid=6474&extra=page%3D1)

编者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该理念强调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始终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的情况,对学生的学法关注不够,对学生如何开展及时有效的学法指导则更显不足。本刊“案例研析”栏目总第11期研讨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的主持与引导下,针对“体育课堂如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进行了研讨。通过研讨,广大教师对学法指导有了更清晰、更系统、更准确的认识,为今后开展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基于本期研讨,就学法指导的概念、理论及实践应用等问题择优组稿,其中,于博士对学法指导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运用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他来稿中一线教师重点阐述了他们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并从实践的角度阐释了学法指导的运用与实施,充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指导思想。

《中国学校体育》“案例研析”总第11期研讨,针对体育学法指导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从一线教师们积极踊跃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对体育学法指导是什么?体育课堂上如何实施等问题都颇感兴趣,而且,有些教师对学法指导的认识已经比较到位,还有一些教师已经将体育学法指导渗透在课堂中,只是尚未对其进行归纳和理论提升。如同李春林老师说的那样:“其实学法指导经常会被教师有意识和无意识地运用着。在教学各环节,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上,同样运用着学法指导”。然而,从对众多的讨论内容进行梳理后发现,为了能够在体育课堂上将体育学法指导工作做得更明确、更有效,大部分教师还对体育学法指导与相关概念的关系问题,以及学法指导的基本理论的清晰化问题十分期待。为此,笔者通过十字象限法进一步对体育学法指导的关键问题做进一步探讨,希望能够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一、体育学法指导的理论认识

体育学法指导究竟是什么?是属于教法范畴,还是独立的元素?从其概念上来看,体育学法指导的实质应该是什么?就该问题还很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因为,目前对体育学法指导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在探讨某一件事情时,概念是否清晰直接影响到在实践中应用的有效性。

1.体育学法指导与教法不完全是一回事

在讨论中发现,有不少教师认为体育学法指导等于教法,或归属于教法的范畴。还有教师对该问题产生困惑后提出:“学法指导究竟归于教法,还是独立于教法与学法之外的一种教学行为,希望于老师给予解答”。实际上,体育学法指导与教法并未完全等同。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二者并非在一个层面上,体育学法指导属于行为范畴,而教法属于方法范畴,行为与方法是有本质差别的。行为,简单来说是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如,做出动作或发出声音等。而方法,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知识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因此,二者的本质区别,我们可以定位于一个是行为本身,一个是行为方式,即方法是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达到预期的目的。教法一般指的是教师教的方法,而学法指导属于教师教的范畴,是一种教的行为,假如我们将学法指导看作是教的行为的话,学法指导方式,即教的行为方式,在这种层面上才可以基本上将学法指导归属到教法之中,因此,学法指导本身并不等同于教法,只是相当于一种教的行为。正如李春林老师所言:“学法指导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研究和认识途径的教学行为”,即已经把学法指导当作教学行为而非教学方法。

2.体育学法指导的概念的释义已趋于统一

学法指导是什么,目前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但是,在认识上略有细微不同,一线教师对概念的界定或释义如表1所示。

表1 学法指导概念释义

从以上一线教师给出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学法指导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即教学生会学,这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的第三条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教师们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贯彻落实《课标》这一基本理念主要通过学法指导来具体实现。从这些概念的具体表述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有些概念释义更加具体和深入,如任洪章老师和何祥国老师,都深入地阐述了学法指导的概念。由此看来,对于“学法指导是什么”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且相对比较具体。从概念层面上尚不存在明显的歧义。

3.体育学法指导的分类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体育学法指导该如何归类,这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讨论中,一线教师就该问题也都分别谈到了自己的认识,下面将一线教师对“学法指导”的归类列举如下(见表2)。

如表2所示,一线教师对体育学法指导的分类或指导环节的认识,可以归纳为:基本上,大家都能够找准指导的时机,归纳的也较全面,如,陈昌福老师归纳的,在教师示范之前、讲解之前,学生练习之前、讨论之前、展示之前、评价之前等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时机。另外,臧向前老师还将学法指导分为预设指导和生成指导,实际上,他告诉我们,学法指导不仅仅是在备课撰写教案阶段预设,对某些教学环节的学法指导也应预设。另外,还包括课堂生成的及时性指导。这样的指导往往更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实际上,体育的学法指导除了上述大家讨论到的分类以外,还要对学法指导有一个层次之分,即清、懂、会的层次性。如,当教师给学生做示范动作时,学生对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观察,此时此刻的观察法指导就可以划分为如何让学生看清的指导、如何让学生看懂的指导及如何让学生看会的指导。能力较强的指导者可能将三个层次的指导同时预设,部分指导者可能只预设到前者或前两者。另外,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时或许仅仅需要看清,那么就要适时做出如何看清的指导方式。

4.对体育学法指导的目的和意义较为明确

为什么要进行学法指导,从大家的讨论中发现,很多教师已明确其目的和意义。如,陈昌福老师认为:“学生运用学法的过程正是其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说,学法指导是加速学生内化的有效凭借”。涂敏老师认为:“通过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这是体育教学改革核心所在”。又如,任洪章老师认为:“首先,学法指导可以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教会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方法;其次,学法指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李春林老师还用比喻的方式进一步指出了学法指导的作用,他认为:“学法指导是教师和学生直接的媒介,为教法和学法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关于学法指导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何种作用,以及为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及时有效地指导等问题,一线教师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概括起来是:加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学会有效学习;提高能力和素质等。实际上,还可以将教师施教的体育学法指导进一步理解为:通过教师有效的学法指导,能够使学生达到三个转变,即实现从“不学”到“学”,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善学”的转变。

二、体育学法指导的教学实践

该期“案例研析”对体育学法指导的研讨,一线教师们除了就相关理论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还对“学法指导如何在教案中呈现”进行了交流,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对“体育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学法指导”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根据教师们的研讨内容,笔者收获很多。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谈个人的认识。

1.预设的学法指导可以呈现在教案合适的位置

受臧向前老师对体育学法指导分类(预设指导和生成指导)的启发,在教案上只能对预设的指导呈现出来,而生成指导由于具有随机性或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在教案上体现。然而,应如何、在哪里体现预设的学法指导的内容呢?

首先,最为理想的位置是在过去的教案上写“要求”的位置,哪个环节需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就可以将该部分的要求提得更为详细和具体,而且,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如何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过去我们有可能会在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部分提出要求:要认真观察。今后要体现出学法指导的内容,在教案中可以将该要求提得更为具体,提出如何观察,即观察哪儿,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观察过程中要思考什么等,而不是简单地提出“认真观察”的要求,因为,实际上即便是过去提了“认真观察”的要求,学生还依然不知道该如何观察,因为他们有可能注意力不集中,有可能抓不住重点等。

其次,假如新课改以后,体育课的教案格式发生了变化,没有了“组织教法与要求”要素,而是变成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由于学法指导属于教师教的行为,因此,也作为“要求”放入“教师活动”部分较为合理。或许有教师认为,学法指导的对象是学生,可能会提出放入“学生活动”中是否恰当?笔者对该问题的认识是:放入该处依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学生应如何活动,可以提出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要求。因此,实际上学法指导放入哪里并不重要,关键的问题在于,备课环节任课教师要考虑哪些环节需要进行学法指导、如何指导等。这或许会改变过去备课的思路与方法,这样会使教学的有效性有所提高。

2.体育学法指导要在课堂上体现出准确有效

体育学法指导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的,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实施,这是学法指导作为“案例研析”研讨的最主要的目的。从一线教师对这一实践问题的讨论中发现,有些课堂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实施着十分有效的学法指导。如,万立江老师在教授篮球传接球时,首先,让学生明确传接球练习要扩大篮球传接球的视野,培养传接球意识;其次,制订了练习规则,明确了练习的方法:全场在防守情况下进行传接球进攻击打篮球柱子的练习。并提出了具体的练习要求:在传接球练习时,不运球、不投篮,只能在有防守的情况下传接(特殊规定:只要运球了就不能再传了)。万老师的分析告诉我们:这样就能逼迫学生把头抬起来看同伴的位置,只有通过跑动才能选到最佳位置,同时都是在防守的情形下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如何摆脱防守去完成上述任务,其难度是很大的,但是能够让学生明确传接球的目的,取得传接球的最佳效果。这样的学法指导,准确找到了学生过去的不良习惯(传球之前先运球,容易失去最佳传球时机)和掌握该项技术的关键点,实现了有效的学法指导。

同样,在教师们的交流讨论中还发现,有些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具有明显的引导启发作用。如,韦民老师在教授“持轻物投掷动作”时,选择了羽毛球作为投掷器材,并对该项技术动作的练习进行了高度概括,即“方向:抬头举臂找目标;准备:侧身转体移重心;难点:转肩翻肘成反弓;重点:蹬地发力快又狠”进行的学法指导,一是让学生先集体朗读一遍所归纳的动作要领;二是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和示范中的提示,逐一说出各部分动作的关键点;三是教师找一名学生配合示范,并明确提出了其他学生观察的要点,即“(1)老师是怎样帮助他完成难点‘转肩翻肘成反弓’练习的?(2)老师的右手放在哪里,左手在干什么?(3)转向时,练习同学的身体是怎样转过去的,变成什么动作了?观察后我提问”。这一番指导语,采取有效地引导启发的方式,学生听了不仅知道如何观察,而且还会认真观察,并能观察出门道来。为此,学法指导要落到实处,教师要把握好指导的关键点和具体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学法指导的针对性和相对性,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准确、有效的指导。

最后,笔者用李春林老师在讨论中的一段话,结束本次关于“体育学法指导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探讨。在该期关于学法指导“案例研析”讨论时,李春林老师说:“应该说‘学法指导’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一直都在做,这次于素梅老师提出来,我认为能够让大家从思想上对‘学法指导’有更深、更清晰、更系统、更准确地认识,将‘学法指导’从一个分散的无意识行为或模糊的教学行为,转化为概括性、原则性的知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教学行为”。愿体育学法指导能够在未来的体育课堂上生根、开花、结果,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传接球教法学法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实战视角下擒敌拳教学教法路径研究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