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5-12-30 05:59王军,杜振斌,杨涛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课间课外

草根争鸣

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质量管理中存在着管理行为被动、职责不清、质量监控内容片面、方式单一、调控不力、保障制度不全等弊端。为了有效保障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笔者以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科学、校本与精细化管理等理论为指导,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制度等,对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

一、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协同性。学校、教务、政教、少先队、后勤等部门和家长协同参与管理;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与体育课教学管理并重。

(二)多样性。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间、大课间、俱乐部或体育社团、校外锻炼等,针对不同的活动形式需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活动规范,采取多样的监督评价方法,以便有效诊断、评价、改进与提高。

(三)发展性。建立与实施质量保障体系应着眼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校体育特色的形成。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适应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需要。

(四)协商性。协商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协商主体涉及干部、师生、专家、家长等。内容包括质量规范的制订、资源利用、运动项目选择、评价依据和教学活动进度调整等。

(五)校本化。依据有关政策、理论,因校制宜,确定质量监督与保障办法。

图1 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保障体系结构

二、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监督保障体系由四个系统构成(见图1)。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中应做到目标明确、标准与要求全面、职责分明、保障制度健全、监督评价客观、调控及时、激励有效。

(一)建立分层联动、责任明晰的组织保障系统

第一层,由正、副校长组成决策指挥系统,聘请专家参与指导。负责制订管理组织人员与各成员的岗位职责,制订学校体育政策,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全面管理。

第二层,以教导主任与大队辅导员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负责指导、协调与活动质量监控。教导主任分管体育俱乐部、校外锻炼,大队辅导员分管大课间、体育社团、眼保健操以及课间体育活动。其他部门负责行政管理:教务主任负责选聘俱乐部教师、制订课表等;德育主任主抓宣传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总务主任保障常用器材、设备的添置、维护;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小课题研究等。

第三层,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执行系统。教研组长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与体育教师一起制订、落实活动计划,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分管干部进行质量监督、评价等;正、副班主任负责本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学生活动项目的选择等;保健教师负责卫生与疾病防控以及眼保健操指导等。

(二)健全科学规范的质量保障系统

保障系统由两部分组成(见图2)。“活动过程保障”包括课外体育活动的准备、实施、效果等管理细则。“资源与环境保障”涉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经费与硬件条件、学校文化环境建设等全方位的保障制度,并建立针对中层干部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评价表》。

图2 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保障系统结构

(三)建立质量监控系统,落实对各项教学活动与管理环节的动态管理

根据《课外体育活动质量评价标准、要求》中的内容,中层干部对各活动环节进行监控,依据《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评价表》,校长定期对中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进行监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商解决问题。质量监控包括6项制度和3个环节(见图3)。

图3 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监控系统结构

1.检查:包括对各种教学资料的查阅;课外体育活动过程的巡查;学生“达标”成绩的抽查;校外锻炼的专项检查;改进问题的督查等。

2.听课:主要针对俱乐部或学生社团活动。听课形式有随机、预约、考核、研讨、汇报、展示等。

3.调查:“评教评学”问卷。师生座谈或随机访谈。

4.评价:按照自评与互评、定性与定量、随机与定期、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等原则,平时进行例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月底将各项检查按一定权重计算得分,记录在“教师月查评价表”(见表1)中。期末再将月查与期末各项检查、问卷、学生成绩等折算成分数并汇总(见表2)。

表1 体育教师月查评价

表2 体育教师学期教学质量评价

5.谈话:学生干部与教师或教师与学生干部及时沟通,反馈检查意见。对暴露出的较大问题,进行个别谈话,督促并帮助其解决。

6.会议:校务委员会会议上反馈信息、诊断问题、商议对策。月末和学期末在教师大会上进行总结。

7.公示:在校园网或公示栏中公示月查、期末评分以及各种评比奖励结果。

(四)完善激励系统,促进师生主动发展

针对竞赛、展示和质量考评结果等,分别对优秀教师或优秀学生进行不同等级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或惩罚。存在异议的问题,由校务会协调解决。激励系统由奖惩制度与仲裁办法组成(见图4)。

图4 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监控系统结构

三、实施建议

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和多因素有机融合的整体。需要学校根据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结构内容,完善相关措施;需要分管干部掌握体育教学管理规范,处理好监控与教师“自控”之间的关系,把握好监控频度,关注教师心理认同感与主观能动性,使监控与支持、帮助、指导、促进有机结合;需要教研组长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提高活动计划制订的科学性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需要学校形成积极的执行文化氛围,使学校体育政策内化为行为,形成自主约束、主动改进、积极创新、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王军(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体卫艺教育中心,430061);杜振斌(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回民小学,430061);杨涛(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棋盘街小学,430064)整理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课间课外
区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的现实路径与保障体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基于任务的航空装备保障体系概念建模研究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筑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