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渐无“书”?——基于《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的文化学启迪

2016-01-04 02:13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4期
关键词:传记人文读书



渐行渐远渐无“书”?——基于《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的文化学启迪

万宇

摘要论文讨论了南京大学徐雁教授新著《阅读的文人与人文的阅读》中的文化学底蕴,即基于“文化保守主义”的“大阅读”观,从而解读了“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的文化底色,声援了作者所参与推动促进“全民阅读”立法的取向,认同阅读文化学对于“书香社会”建设的推动之力。

关键词阅读的人文人文的阅读大阅读观

分类号G252.1

Going Far Gradually and Drained of“Book”:Cultural Enlightenment of Reading Culture &Culture Reading

Wan Yu

Abstract This paper talks about Reading culture &Culture Reading by professor Xu Yan, which elaborates“read everything”based on cultural conservatism, so as to interpret cultural background of Reading culture & Culture Reading. It supports the legislation of National Reading and takes reading culture as driving fo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larly society. Keywords Reading culture. Culture reading. Read everything.

如今,信息与传播新技术的日新月异,阅读尤其是读书将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一个紧要的社会问题。

现今社会职业繁多,时代价值多元,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对人们的阅读正产生着全方位的影响,kindle、手机阅读、网络小说,微博、微信公众号——新媒体时代的阅读从阅读硬件、阅读内容、阅读习惯等与传统相比发生了性质巨大的变化,现在的人们似乎更习惯从闪烁的屏幕进入阅读世界。

然而,巨量的阅读内容与有限的阅读时间及越来越不知真伪的阅读信息使选择的困难代替了阅读的饥渴,种种焦虑不安、患得患失的新媒体阅读取代了“手倦抛书午梦长”的书卷闲情。在这剧烈的震荡中,“阅读”会被取代吗?“阅读”会以什么方式出现?对于“阅读”的价值和秩序的坚持,在多元化阅读时代更显得紧迫。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先生的《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更显得及时。在作者不疾不徐的笔下,“阅读”尤其是“读书”,不再被轻忽地理解为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不再被矮化为少数精英的个别需求,而是在一个灵魂探索的过程中,思想的内涵和人生的品格逐渐发展、成型的过程,是与“人”、与“文”相关的人文阅读。

1 一部具体宣讲“阅读人文”与“人文阅读”的文化学专著

《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全书共计四十余万字,依次分为“人文阅读的丰沛内涵”“阅读推广的文化创意”和“‘大阅读’的人文魅力”三编。

作为一部以“读书”为主题,以书人、书理、书事为板块,以阐发阅读的人文内涵、推广全民阅读事业为主旨的著作,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和新颖的见解,对自朱熹以来,到莫言为止的若干古今人物的读书生活进行了阐发,叙述了陈汉章、萧乾、孙犁、姜德明、曾祥芹的读书观,探讨了有关书目、家庭阅读、文学名著、传记图书、文学疗愈、诺贝尔文学奖图书与全民阅读推广,以及学习型图书馆馆员、阅读与人生及其“大阅读观”等问题,是作者多年来辛勤耕耘在阅读文化学领域所收获的硕果。

也许正是如作者这般的人士对人生价值和文化秩序的长期守望和不断坚持,才在一个乱象纷繁的世道中,保有了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空间,如同当年的苏东坡那样,“一蓑烟雨任平生”。浏览全书,其中使我最受感动的一篇文章是《“圆满的自亮”:解读北京大学教授赵萝蕤女士的才学人生》,作者悲天悯人的柔笔让人不免内心温润,那种“理解的同情”,正是对“阅读的人文”和“人文的阅读”的最佳诠释。

烽火岁月、浪漫情怀,多舛的命运,在读书、写诗、译书的孤寂人生中,“她”——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的赵萝蕤教授,是如何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也保持着乐观的精神?“她”是如何活得睿智、恳切、热烈和达观?一位知识女性是如何应对那个非理性、无人道的黑暗时代?一度进入病态的她是如何修复过来,在文字的世界中继续流光溢彩?虽然是薄薄书页,黑白文字,但读作者的解读文字,却也是心惊魄动,令人生发无尽感喟!

徐先生在《“圆满的自亮”》中写道:“读书,多读‘有字书’,多读比较好的中外小说、散文和诗歌;还须多读‘无字书’,无论是听音乐、看戏,还是参观博物馆和随处旅行观光……这也许就是赵萝蕤应对多舛命途、孤寂人生的重要法宝,也是其才学人生的真谛。”[1]也许这正是作者借由传主的人生而引发的关于人生的“阅读”药方吧?

“当一个人的眼界开阔了,知识增长了,对于文学作品的鉴别能力‘极大地提高了’,那么一时的名誉利禄,固然没有什么不能抗拒的;一生的艰难险阻,就更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了。赵萝蕤以自己的学识追求,摒挡了‘浮滑虚空’的昙花般的人生,更成功地拯救了自己的后半生。”[1]大概这就是“人文的阅读”和“阅读的人文”吧?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方式的阅读,它贵在理解和同情,无论是“理解的同情”,还是“同情的理解”,决定着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虑。它是人生的底色,情感的基调,关乎生活的内容、取向乃至智慧,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品格和文化气质。那么,世俗的人生,又怎能离得开“阅读的人文”和“人文的阅读”呢?

2 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大阅读观”

我所认识的徐雁先生一直都是有所“坚持”的人。他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并钻研的是那些有些冷僻但又自有价值的学问;他梳理中国藏书文化史,呼吁“救救古旧书业”,呼唤“图书馆学教育优秀传统”的回归。正是在他的坚守中,逐渐体会到了“文化保守”的厚重,以及“激进”和“进步”的浅薄[2]。

文中,徐雁先生曾经告诫我们,一个没有阅读过旧书的人,一个任旧书业衰落下去的时代,一个旧书店百不存一而新书发行难以上万册的国度,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和“书香社会”建设的目标,一定是背道而驰的。这是何其沉痛的文化反思,也是“文化保守主义”对于距离传统渐行渐远的当代文化的诘问与警示。作者在该书中撰写的《“智是知得到,圣是行得到”——朱熹读书法的现在时分析》《“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著作的读者接受、时政颠簸以及书文化余韵》《“陈古典与要籍,邀赏识于群彦”——毕生与书为友的国学家陈汉章教授》等篇文章,都体现了其对于民族文化和国学的温情与敬意。

在徐先生笔下,自有大气象,并不全都“向后看”,也有“前瞻性”的。最能体现“大气象”的主要在他的有关文字和讲演稿之中,那就是他所倡导的“大阅读观”。

图1 “大阅读观”的四大原则注:笔者根据《大阅读深思考高提升》一文整理[3]

作者的“大阅读”概念不仅仅限于纸质书的范畴,而是拓展到了包含行旅走读、看影视、阅网的“大阅读”范畴,也符合学术界对于“阅读”概念外延的界定。读书、读人、行旅、事理,处处学问通达。

据王萍在《做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阅读推广人——访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的采访中了解,徐教授特别倡导“从无字句处读书”“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阅读观”。这种“大阅读”的关键是,“读有字书,悟无字理”与“读无字书,悟有字理”两种阅读思考方式的有机结合。这一观点倡导:旅行+阅读,一个人的社会阅历、时代体验增加了,有了知行合一的自觉,“大阅读”的气象就呼之欲出了。“大阅读”并非走马观花,一定要有“深思考”。“深思考”,就是在有了一定知识积累和学识储备的基础上,结合自我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进行刨根问底式的求索性思考。深思考的“问题意识”与先贤所提的“学贵有疑”暗合,有疑然后求解,所求得的知识就是一个人的真知与学问了。徐雁先生用详细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这个由“浅阅读”到“深思考”,进而跃升到“泛阅读”“深思考”的良性互动过程,也将成为未来更多读者选择的“大阅读观”。

这些对“大阅读观”的阐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该书中的《大阅读·深思考·高提升——基于“阅读与人生”的一个主题报告》《从“知识奠基”到“文化给养”:作为“终身学习者”楷模的孙犁》[4]等篇章里。

3 阅读,尤其是读好书佳作、名著经典的文化传承意义

敬惜字纸、书香传家,是华夏文化的宝贵经验和优秀传统。徐雁先生在长期的淘书、藏书、读书、讲书和评书过程中,最深切的感受是“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最是书香能致远,至乐何如诵好诗”等励学箴言的价值,这是中国人对读书价值观的历史认识,也是先贤留给时代的宝贵精神遗产。

“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在家庭教育界最近很流行的话,在徐雁看来,更关键的秘诀在于,“不要让孩子们滑跌在读书的台阶上”。他认为,一个人理想的读书台阶是:“在童年、少年时代应多读古今文学佳作,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植入感悟力和想象力的智慧芯片;到了青壮年时期,则需要多读中外人物传记,去设身处地地体会职业、事业与志业的不易,让自己脚踏实地地为人、处世和做事,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做实、做好、做强大。”[5]

如何实现这一理想的读书台阶呢?如何在众多的图书文献中选择适合阅读的种类呢?该书中给出了很多有益的推荐。在第三编中的题为《阅读“名人传”,汲取“正能量”——传记佳作阅读的五个人文内涵》的讲演稿中,徐先生指出了传记的重要性。传记有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等繁多名目,其中的人物自传对于人生的启迪性值得重视,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胡适《四十自述》、萧乾口述自传《风雨平生》、季羡林《牛棚杂忆》、郑丰喜自传体小说《汪洋中的一条船》、董竹君《我的一个世纪》、平鑫涛《逆流而上》、朴槿惠《绝望锻炼了我》等等,无论古今中外,他们的生活经历都特别具有故事曲折、细节生动、个性鲜明的可读性。阅读人物自传,可以领受家教文化、沐浴亲长恩德;直面成长烦恼、疗愈受创心灵;鼓舞为人志气、启迪成才路径;接受个性叙说、把握社会真相,以及求取智者真经、导航现世人生。

阅读传记佳作,足以让读者通过别人的镜子照见自己曾经的青涩,而让童年受过创伤的心灵获得一定的心理疗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妨阅看为自己所心仪的人物的传记,从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作为中,获取不丧志、不气馁、不断励志进取的精神“正能量”。在先辈生活的遭际中真诚领受和感悟传主的人生,领略人生感悟,滋养自己的生命。感恩尊长、惜缘惜福,积极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这是读者的知识理性和文化自觉的深入过程,也是阅读传记在提升“情商”与“逆商”方面的根本性收获,因此,传记也往往被选择为“阅读治疗”的内容之一。

徐先生指出,阅读传记佳作,能够给予读者丰富的民间记忆和个性化的见闻细节,还能够教给读者遭遇人生坎坷和曲折时的应对智慧,这些都会让读者有所启发与共鸣,在获得认同、激发共鸣之后,促进读者对阅读内容的内化与升华。这是很多读者喜欢阅读传记的原因,也是传记对于人生的疗愈作用的体现。以此培养的读者关注细节、宁静从容、融会贯通的读书心态和阅读素质,更是阅读向读者提供的人生财富。

除了关注传记之外,徐雁先生还着意于向大家推荐以“亲子阅读”为抓手、以文学作品阅读为基础的家庭阅读,尤其建议家庭、学校、社区等多向儿童提供名著经典和好书佳作。为此,书中收录有《“读书种子”的培育与图书的“可读性”问题——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性》,其中一份精心遴选的《一个培育“读书种子”的中外少儿读物书目(26种)》《一个提升“阅读情商”的“书与人”读物书目(22种)》及《一个提升“人生悟性”的中国知识女性自传类读物书目(36种)》非常切合我们的生活。

试看当下不少青少年一机在手网上游,读书少,读好书佳作、名著经典尤其少,即使有所开卷,也是在“轻阅读”“浅阅读”和“泛阅读”中流连消磨,令人忧虑。一个社会究竟应该给家庭和民族的未来人口一种怎样的指导?有没有在他们受教求知的人生关键时段,给予他们多元而活泼的知识资源、艺术天地和文化环境,让他们在书林学海中驰骋想象?有没有完整的教育让他们陶冶品格?有没有采取务实细致的措施吸引孩子们愉快地出入图书馆、音乐厅、美术馆,培养他们的美感、品位和见解,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家长是否能够主动自觉地引领孩子们去书店、图书馆、美术馆?学童们在课堂上读什么样的课本?社会上买书阅读的风气盛不盛?城市有无“文化街区”,有没有真正活得下去的书店和象点样子的旧书店?

这一切,都需要有担当有胸怀的阅读学者加以关注。而阅读,尤其是如何多读好书佳作、名著经典的问题,不仅仅是图书馆阅读推广领域的公益,也不仅仅是阅读文化学专家的科研,而应该发生在城乡家庭的空间里、每个人的闲暇里、渗透在人们的作息环境之中。为此,徐先生身体力行,积极推动着“全民阅读”的立法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近年来积极推动促进阅读立法工作的专家之一,徐先生为阅读立法,推广全民阅读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全民阅读”的推广,目的在于努力消弭社会上客观存在

的各种“阅读鸿沟”。阅读推广的主要内容在于中外经典,包括人文、科学等各方面的优秀图书。他强调,立法主要针对的是政府,也就是怎样配置公益性阅读的社会资源,这是政府的“无限责任”,而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担负着“有限责任”[6]。

徐先生对于全民阅读的推广工作细致到明确“抓三个方面”:一是少儿阅读,要明确家庭对少儿阅读的责任,加强少儿在人文、科学图书等方面的阅读;二是老年人的阅读,要和麻将桌争夺老年人,把老年人吸引到阅读上来;三是公务员的阅读,公务员队伍更应该做好表率,做引领全民阅读的榜样,更能让人见到读书人的担当与责任感[7]。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一个渐行渐远渐无“书”的网络时代,阅读,尤其是读书,依然是一种可以不受文化世像扰攘的生活方式。为着“阅读的人文”和“人文的阅读”,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可以用感悟、用情怀和热忱融入阅读文化学的天地,去探寻与自己的生命有缘的那一份文化气象。

参考文献:

[1]徐雁.“圆满的自亮”:解读北京大学教授赵萝蕤女士的才学人生[C]//徐雁.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43-67.

[2]万宇.由《秋禾话书》看读书的那点“乐子”[C]//万宇.书卷温情.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3]徐雁.大阅读深思考高提升:基于“阅读与人生”的一个主题报告[C]//徐雁.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25.

[4]徐雁.从“知识奠基”到“文化给养”:作为“终身学习者”楷模的孙犁[C]//徐雁.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43-67.

[5]王萍.做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阅读推广人:访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J].图书馆报,2014-08-01.

[6]中国江苏网.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EB/OL].[2014-12-28].http://jsne ws.jschina.com.cn/system/2014/12/01/022764499.shtml.

[7]徐雁.“读书种子”的培育与图书的“可读性”问题: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性[C]//徐雁.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44-153.

万宇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210097。

收稿日期:(2014-02-04编校:方玮)

猜你喜欢
传记人文读书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传记书坊
读失败者的传记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我们一起读书吧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