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事体育训练的发展路径

2016-01-05 10:06邓运龙
军事体育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军人身体素质体育

邓运龙

(八一军体大队 科研所, 北京 100072)

● 军体理论与应用

论军事体育训练的发展路径

邓运龙

(八一军体大队 科研所, 北京 100072)

军事体育训练是提高军人身体素质,支撑战斗技能,培养战斗精神,形成战斗力的基本途径。论述了军事体育训练的内在规定与关键技术,提出了以主体的定位,在军事体育训练中提高自己;以开放的姿态,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强大自己;以实战的标准,在军事体育训练中锻造自己的三个层面的发展路径与实现方法。

军事体育训练;身体素质;关键技术;战斗力;军人;主体;开放;实战

2014年12月31日,四总部联合颁布了《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必将推进军事体育训练的发展与变革,促进战斗力的提高。鉴于目前的军事体育训练还比较薄弱,距离强军目标的要求差距较远,为更好地落实《纲要》,应以主体的定位、开放的姿态和实战的标准,在认识深度、思维广度和着力程度上进行深化、拓展与强化, 为增强官兵体质、鼓舞军心士气、促进战斗力提高发挥更大作用。

1 军事体育训练的内在规定

1.1 练什么,作战样式决定了军事体育训练的方向性

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没有前后方之分,进入战争情况迅速,攻防转换频繁,局部拼抢的对抗性更强,对军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必须具备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对抗和高速运动的能力。如美军的体能训练理念是越来越注重发展军人的功能性体能生成,注重对功能动作、灵活性、稳定性和速度、加速度、反应速度、突然变向能力的训练,注重结合作战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1—4]。美国陆军司令部2011年颁布训练教范《身体准备训练》(TC 3-22.20 Physical Readiness Training),将军人的身体准备与作战及长期驻扎的要求相结合,对军人在健身房或利用体育器械进行体能训练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旨在使士兵能够适应作战任务需要,而不是仅仅使其通过半年一次的体能测试。

1.2 怎么练,士兵体质决定了军事体育训练的针对性

一方面,在近二十多年来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的背景下,沿袭传统训练的方式方法肯定是不行的,士兵的身体素质已适应不了过去的训练方式与负荷水平;另一方面,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运动素质水平与特点。每个人有不同于他人的身体素质基础、锻炼背景、饮食习惯、能量代谢、训练要求以及身体的适应性[5]。不是所有身材和外表相似的训练对象都能够承受系统的共性负荷。在决定负荷的量与强度之前必须评估个体的能力,这将成功增加负荷并降低损伤的概率,所有这些都对身体素质训练的针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练多少,战争属性决定了军事体育训练的对抗性

《战争论》有个精辟的论点:关于战争具有“以暴易暴”的无限化暴烈性[6]。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虽然表现出“小打”的特征,但战争双方的争斗极为激烈,这种“小打”的战争丝毫没有改变暴烈性的本质[7]。军事体育训练的内容构成必须立足于实战,一切从战斗技能的提高与战斗力的增强出发。在信息化战争中,非常规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等行动对军人身体素质的要求比常规作战的要求更高,战争样式多样化、环境复杂化、作战单元小型化对军人承受高负荷能力的需求更加明显。同时,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不论是反恐制暴、抗洪救灾,还是参加国际维和,对军人的身体素质水平都有更高要求。

2 军事体育训练的关键技术

2.1 开发军事体育训练移动学习平台

为实现军人“随时随地、随身随用”的需求,可通过流媒体技术建立移动学习平台。涉及的多媒体资源能够兼容各类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格式文件。考虑军人数量大、岗位多、地域广的现实特点,采用流媒体技术应用于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触摸屏和多用户点触摸的视频墙等,使用户可以与平台互动,实现军人个性化的需求。

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军事体育训练可以整合国际最先进的军事体育训练理论、技术与方法,并对关键技术、方法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一方面进行适用于军人的选择优化处理,另一方面进行适合军人作训需要及其相应场景、器材、服装下的专业化制作。

2.2 构建军事体育训练监控体系

从训练监控内容来看,主要包括训练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三个学科;从训练监控方式来看,主要包括士兵个人监控、训练团队监控和专业人员监控三个方面。军事体育训练监控目前还缺乏系统的构建。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林建棣教授提出了军人体质测评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指出可建立中国军人体质测评中心,并建立全军各战区的军人体质监测点,形成军人体质监测网络[8]。肖长海研究了军队院校军事体能、技能训练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指出实施军事体能、 技能训练质量全过程监控,是获取教学与训练最大效能和最佳效果的根本保证[9]。何敬等应用身体形态、 生理机能、 运动能力等指标, 评价特种大队士兵以60%~90%的心率储备( 即训练心率)进行间歇训练和退让性力量训练为主的肌力训练的效果[10]。而针对军事体育训练的体系构建,还需要专门的研究与应用。

2.3 建立军事训练伤分类防控系统

借鉴交通信号灯的方式,通过功能动作筛查(FMS),可以具体区分红灯(疼痛)、黄灯(风险)、绿灯(健康)三类人员的健康、风险、疼痛和动态情况。从而构建《军事训练伤分类防控系统》,进行分类防控、专业干预,并进行功能动作、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训练,实现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及专业技能,又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的目标,从而促进和提高作训能力。“疼痛”对应的是停训与康复锻炼,由康复医师进行动作模式的纠正;“风险”对应的是运动受限与纠正练习,由体能教练进行功能训练;“健康”对应的是正常作训与体能训练,由作训人员进行正常训练。

训练部门与卫勤单位及其相关专业人员,通过筛查、评价和纠正练习、动作模式的纠正,来实现体能训练与损伤发生的个体化评价、群体性防控。

3 军事体育训练的发展路径

3.1 以主体的定位,在军事体育训练中提高自己

军事体育训练是官兵的活动形式或生活方式之一,活动的主体是人,活动的内容就是体育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就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军事体育训练发展的主体是官兵,发展目标的物质层面是人的体质水平提高,发展目标的社会层面就是更好地满足国家与军队需要。军人职责也是军事体育训练的职责,强军目标也是军事体育训练的目标。军事体育队伍必须认识“姓军为兵,服务实战”的内在本质,围绕“能打仗、打胜仗”,为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服务。

3.1.1 注重军事体育的人才建设,推进军事体育训练开展

一是强化军事体育教练员、科研人员为主体的高水平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培养技能精湛的服务部队教学人员队伍。二是根据《纲要》对人才建设的要求,开展一条龙的军体参谋和军体士官培训、认证与上岗指导服务。按照热爱军事体育事业、训练成绩优异、管理组训能力突出的标准,开展常态化的军体参谋和军体士官培训、认证、上岗指导工作,建立教学、交流、演示的人才与教学资源配置和建设,积极为部队送学送教。三是发挥士官(长)在军事体育训练的主导及传帮带的作用。士官(长)是组训的核心,训练的关键角色,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军体士官(长)要发挥组训作用,带头练、比着练、对抗练,激活和推进军事体育训练。

3.1.2 注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掀起军事体育训练热潮

一是充分认清广大官兵是军队体育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始终坚持广大官兵是军事体育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定期组织军体队伍的训练人员到部队示范表演与教学交流,组织全军军事体育竞赛比武,适时召开全军军体训练教学与学术交流研讨会,促进军体训练专业化。二是选强用好训练骨干,提供人才支撑。坚持每年在新兵入伍、学员报到、特招干部等时机,通过翻阅档案、当面了解等方式,发现体育骨干人才,并通过授课辅导、培训学习、现场观摩教学等形式培养骨干人才。三是创新形式内容,为军事体育训练注入活力。把军事体育训练与军事训练任务结合起来,把军体科目列入军事训练计划,定期组织考核竞赛。四是发挥部队体育训练“考、比、拉”的牵引作用。以形式多样的比武竞赛活动促进训练水平提高,激发军事体育建设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兴起精武强体谋打赢的热潮。

3.1.3 注重军事体育理论创新,促进军事体育训练科学化

一是加强军事体育理论建设,创新军事体育特色技术。军事体育要紧贴部队紧贴实战,提升官兵身体素质,强化战位身体素质,发挥部队战斗力的基石作用,在军体训练理论创新、训练手段方法探索等科研攻关服务上不断发展,发挥理论先导与科技支撑作用。二是加强军事体育科研建设,走突出军体特色实现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子。三是加强国际军体交流,大力推进军事体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军体理事会工作和国际军体比赛,加强与军体项目具有优势的国家军队交流合作,促进教练员的执教能力、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提高,。

3.2 以开放的姿态,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强大自己

军事体育属于特殊行业体育范畴。它作为军队体育的组成部分,有着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密切的共性关系与内在的特殊性质,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因此,军事体育训练要以开放的姿态,充分借助其他的体育运动,在开放中搞活、强化和发展。

3.2.1 发挥竞技体育的帮带作用

竞技体育如何催化、帮带和推动军事体育训练,可以有多种方式方法:一是通过观摩竞技体育赛场上争金夺银、为国为军争光,激发官兵献身国防事业热情,促进其积极投身到军事体育训练中去。二是根据不同军兵种特点与训练科目特点,基层部队可与相似相近的运动项目队形成挂钩单位,通过相互间选材、训练、退役互通路径,共帮共建,相互促进,发挥多种效应。三是可组织专业运动员到连队体验生活、军训。既锻炼专业运动队又为部队培养体育骨干。四是发挥专业运动队的训练帮带作用,可为部队培养体育裁判、训练骨干,提高执裁和训练的专业水平。五是建立与体育教育科研院所的联系,提高训练理论和训练监控的能力与水平。

3.2.2 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础作用

广大青少年学生是国防建设的人力基础和军队建设的兵员来源。完成学业后,他们有的会直接参军入伍卫国戍边,有的会编入民兵组织、预备役部队,战时则都要依法履行国防勤务、保家卫国。广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关乎着兵员质量,他们今天的体质影响着明天军队的战斗力甚至国防实力。鉴于此,不但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应从国防建设的战略高度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状况,把学生体育锻炼作为国防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实抓好。

3.2.3 发挥群众体育的助力作用

一是部队要积极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着眼强健官兵体魄、凝聚军心士气、激励战斗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二是部队要善于借助群众体育的互动作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明确指出:重视军队体育。国家体育总局将继续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部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增强官兵体能,活跃部队文化生活,提高部队战斗力。如2011年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联合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文化体育局,发起了“强健官兵体魄,送健身器材到边防”的体育拥军活动,向边防部队官兵捐赠体育健身器材[11]。三是部队要适当参加群众体育的健身比赛活动。如驻沪部队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双拥杯”健身系列赛活动,为进一步加强驻军各单位间的合作交流、活跃军营体育文化生活、促进部队体育健身活动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2.4 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借鉴作用

民族体育是各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显著民俗特点,以健身、防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围绕部队战斗力生成这一中心,通过创新训练形式,把民族体育融入军事训练中,激发官兵爱军习武热情。

3.3 以实战的标准,在军事体育训练中锻造自己

战争不等同于健身运动,也不等同于有规则的体育比赛。我们倡导科学训练促进健康,还远远不够,需要艰苦磨炼、实战锤炼,才能造就出有力有种、有刚性有血性、有能力有斗志的军体斗士。

3.3.1 安排竞争性军事体育训练,不能各自为阵

美军在部队推行了“竞争性健身活动”[3]。 一般认为,竞争比赛对于参赛者的体能和情绪激发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体育竞争通过促进合作、灵活性、平衡性和速度等方面的发展来提高士兵的战斗准备力。竞争性健身活动是促进战斗效率提升的重要条件,包括团队精神、必胜的信念、信心、毅力、进取心和团队合作。

3.3.2 组织比赛性军事体育比武,不能练为达标

可组织不同单位层级、不同项目内容的比赛性军事体育比武。可设置单人项目、班排项目、集体项目、接力项目,组织擂台赛、挑战赛,年度分站赛、年度总决赛等形式的比武。训练团队积极参加军种、战区、集团军和代表国家、军队出国参赛等相关军事体育比武、军事科目比武,通过比武牵引军事体育训练。也可开展与军事科目捆绑的综合对抗演习。既可单独组织军事体育训练演习,设置不同分队的对抗;也可在综合性演习中,设置军事体育演习科目或单元。

3.3.3 执行实战性军事行动任务,不能只练不战

在和平时期,需要在反恐制暴、抗洪救灾或是参加国际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来检验军人的身体素质、战斗技能和战斗精神。战争性军事行动是更好的检验,也是最好的训练场。

[1] U.S. Army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M].Fredonia Books,2005.

[2] United States Army Physical Fitness School U.S. Army Fitness Training Handbook[M].Books Express Publishing 2010.

[3] U.S. Army Fitness Training Handbook Fm 21—20:Official U.S. Physical Fitness Guide[M].www.bnpublishing. com,2008.

[4] Mark De Lisle.Special OPS Fitness Training[M].Ulysses Press,2008.

[5] 国外体育科技与运动训练科学化最新成果丛书:规范化力量训练[M].李少丹,等译.北京: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2007:13.

[6]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7] 杜福增,刘玉东.高技术战争的暴烈性[N].解放军报,2001-03-19.

[8] 林建棣.关于中国军人体质建设及其测评体系的构建[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3(3):1—5.

[9] 肖长海.军队院校军事体能、技能训练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1,1(3):95—96.

[10] 何敬,姚丽,姜斌.特种大队士兵体能训练效果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7,26(3):42—44.

[11] 窦雨佳.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赴西沙群岛慰问守岛官兵[N].中国体育报,2012-02-20.

On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DENG Yun-l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litary Sports Science, Beijing 100072,China)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is the basic way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soldiers′ physical fitness and combat skills, but also to cultivate fighting spirit, and get fighting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nal regulations and key technologies, and presents to the positioning of the subject in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with an open attitud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using combat standards, forging three dimensions of development path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fitness; key techniques of combat;soldiers; subject; open;combat

2015-09-06

邓运龙(1962—),男,安徽蒙城人,研究员。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G807.0

A

1671-1300(2016)01-0004-04

猜你喜欢
军人身体素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军人就该这个样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