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在数学活动中绽放

2016-01-05 02:17谢彩琴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磨课数学思维反思

谢彩琴

【关键词】《三角形的内角和》数学思维 磨课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76-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建构是一个由学生亲自经历,并获得深刻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探究,展开创造性的思考和学习,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让数学课堂实现有效性和高效性。笔者根据执教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两次磨课实践,谈谈思考和体会。

【磨课一】

在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新授课前,笔者是这样导入的:我们共同研究了三角形的特征,请大家总结出来。学生认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也有学生指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此时笔者追问:你还知道什么呢?部分学生因为已经提前预习过,因而有人指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笔者出示课题并板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接下来,笔者让学生拿出学具(三角形上印有虚线),在学具上分别标出三角形的每一个角,然后根据课本中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看看能否验证课本中的说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展开操作,根据教材的方法,将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由此,学生推理认为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至此,笔者带领学生进行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具体操作过程是将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拼接,拼成一个180°的平角。然后出示一些练习,让学生实践。

【反思】

审视整个教学过程,笔者总觉得不对劲。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仔细思考之后,笔者发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活动环节,学生很少有自主思考的机会,所谓的课堂探究并不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是在教师的安排之下进行的。也就是说,笔者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而是根据教案预设进行教学,剥夺了学生自主操作、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那么,该如何设计才能实现个性化教学,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进行了第二次试教。

【磨课二】

笔者先出示教学内容:我们今天一起研究三角形的角。然后让学生思考:你想研究有关角的什么内容?有学生指出,想要研究每个角是什么角;也有学生指出,想要研究三角形的每个角的度数;还有学生指出,想要研究三个角的度数之和。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探究:谁能解答前两个问题?说说你的做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为可以通过用量角器测量等方法,得出三角形的每个角的度数,并根据分类(小于90度的角为锐角,大于90度的角为钝角,等于90°的角为直角)确定三角形的每个角是什么角。

接下来,笔者带领学生对第三个问题(求三角形三个角之和)展开探究。首先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内角和?学生认为,就是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接着让学生猜想: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比较好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不同的方案:有的认为可以运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每一个角,然后将三个角的度数相加;有的学生认为可以采用剪切的方式,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正好拼成一个平角;还有学生认为,将长方形剪成2个三角形,可以推理得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案,笔者鼓励学生继续讨论和分析。经过讨论后,学生认为第一种运用测量的方案有误差,影响结论;而第三种方案中,从长方形剪下的三角形并非都是直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其他三角形,因而这种方法也没有普遍性和适用性。所以,只有第二种方法最简单有效,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学生由此展开实践,在动手操作中验证之前猜想,确认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反思】

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强烈的求知需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求知需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展开探索。第二次磨课中,笔者一开始就出示研究内容,让学生找到自己想要关注的问题,确定自己想要研究的内容,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数学探究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接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到底用哪种方法最有效呢?促使学生根据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展开探究,使其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在问题的引领下步步深入,走进数学的本质内容。学生讨论后,提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剪掉三角形的三个角而后拼接,组成一个平角,并依据这一方案展开实践操作,获得了自主体验和认知,加深了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定理的理解。

通过两次磨课,笔者深刻体会到,教师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首先要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其次,要将数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借助有效的课堂操作,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再次,要将思考和探索融合起来,用学生的视角进行设计,帮助学生找到探索的规律。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磨课数学思维反思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磨课中磨砺成长——“华夏之祖”的磨课故事
“磨课”让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