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城: 从边缘到主流

2016-01-15 20:30习牧歌
中关村 2016年1期
关键词:博客免费

习牧歌

2015年10月16日,创业生态服务平台和融资平台36氪在北京宣布完成D轮融资,由蚂蚁金服领投,华泰瑞麟、经纬中国跟投,据传投资金额为1.5亿美元。至此,36氪这家中国最知名的创投服务机构之一,在创办5年之后,估值已达10亿美元之巨。

寻找的路上也可能做出有价值的事情

在大一的时候,刘成城就和一个朋友一起鼓捣着做电子用品团购,显示出一定的商业才能。在大二的时候,他蒙头学专业课,大三的时候他要为未来思考了。将来干什么呢?他问一个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兄告诉他:学这个专业,将来进中国移动这样的公司可能不是很难,但是在那里,专业未必用得上,因为一般的大专生就可以胜任了。

刘成城想到的是放弃这条看起来平稳的路。虽然,对不少人来说,国营电信部门算是一个肥缺。

不去垄断性国企,那么,能干什么呢?他有点迷惘。兴趣倒是广泛,在职业选择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对各种新兴行业都做过探讨,比如机器人、环保节能、生物医药、数字出版、团购等。但他很难专注于一个行业。

他唯一能做的是,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世界继续寻找。

美国的“TechCrunch”博客网站进入他的视野,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一个叫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的年轻人写的科技博客,日积月累,影响力越来越大,每个月的访问量一度达到了920万人次,年吸金量已达1000万美元——这个哥们所做的一切吸引了刘成城。

而国内缺乏这样的媒体。受TechCrunch的启发,他开始写博客。“我需要一个(中文)媒体,我想看一些新的东西,但是当时没有这样的媒体可以满足我的需求,那么我就做了这样一个媒体。”

后来,36氪的所有辉煌都建立在这个看似随手创办的博客上。

做有价值的事情,稀缺的事情

据一些观察者透露,在2010年成立之初,36氪报道的内容,多以编译TechCrunch的文章为主,逐渐过渡到原创内容越来越多。

如果说刘成城最初杀进科技博客圈的方式有“搬运工”之嫌,会让博客圈和媒体圈的一些专业人士颇有些不以为然,但是客观上,它却受到了不少互联网从业者的欢迎。36氪的网站上不断更新的有关国外最新技术动态和明星创业公司的报道,给寻找机会的IT年轻人带来了有价值的信息,网站也迅速积累起了相当的用户规模。

36氪推出后,渐渐在业内获得关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刘成城等人的勤奋。上线三年的时候他们做过统计,他们共发了两万多篇的文章,这在很多传统媒体朋友看来是一个非常有颠覆性的数字。

刘成城特别希望自己的东西有价值。创办36氪微信公共号后,他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媒体一定要给用户预期。我们的微信账号是会给大家预期的。每天早上、晚上,我们都会报道国内外最优秀的创业项目。”

创业大潮的兴起,让36氪这样一家以报道初创企业为职责的网站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了行业的主流。2012年,36氪成了“媒体的媒体”,众多新闻网站的记者编辑每天浏览36氪,从中筛选有潜力的初创企业。2011年天使投资人王啸第一次注资时,36氪每天的访问人数是1000人。2012年经纬注资A轮时,36氪每天的访问人数是10万。一年多时间,100倍的增长,这就是坐在风口上的好处。

媒体的成功为36氪的后续的一系列扩展奠定了基础。丰富而实用的内容本身成为强大的吸引流量的入口。

之后,36氪的氪空间、创业融资平台,到私募股权融资,可以看作是媒体大数据之上的衍生产物。通过一系列产品,36氪实现了创业者与投资者的连接。

平常心作“太史公曰”

如果说刘成城的36氪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就是:作为一个“非专业”的媒体,他们坚持了专业的精神。这听起来有点误打误撞的意思。

中国的媒体生存在特定的体制下,资金方面或依赖于政府补贴,或依赖于商业合作。客观上,新闻和宣传文、软文的界限往往被一些媒体区分得不那么严格。而与主流状况不同的是,非新闻专业出身的刘成城在写博客的过程中,就制定了一个原则:为保持客观和中立立场,明确“不发布新闻稿和软文”,坚持“说产品,不废话”原则。

刘成城曾经这样告诉本刊记者:“我们写东西的逻辑的和史记的逻辑是一样的,我们只讲这个公司做了什么事情,是怎么做的,不评价公司的好还是坏。司马迁写刘邦的时候也不会带着情感去写。他写完后可能最多会再一句类似‘太史公曰的话。我们也是这样。”

刘成城不是没有观点,但他有一种理工男的纯客观的态度,觉得在一些非自己专业的领域,宁可保持沉默,也不愿意妄加评论。

在转型原创网站后,36氪以国内新出现的小微创业公司为报道对象,坚持了原创和干货的原则。2012年的一则报道揭示了36氪的高规格:“必须是产品首发报道,已经曝光过的就别来了。”“采访30分钟内必须讲清楚产品和模式。”这样的处理也保证了内容的稀缺性。

36氪联合创始人王壮这么说:“我们这里不存在销售和内容编辑的争吵。销售不能给编辑推什么稿子,该写什么由编辑、记者自己判断,销售更没有权力说这不能写、那不能写。”

王壮还称36氪不刻意追求流量,“我们的目的不是说你一定要把文章流量写高,因为有一些文章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有3000流量就够了。”

氪元素的特点是“稳定、独立,不易与其他其他物质发生化学作用”——刘成城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媒体传播方面坚持了自己的独立性,这一立场也受到了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认可,乃至尊重。

最大限度的免费和共享

交谈过程中,笔者发现刘成城和很多同龄人不同,他很少去赶潮流,既不特别热衷于出国,也不希冀进入旱涝保守的垄断性国企;咨询公司他是倒是有兴趣,但又没去成。他在做一个非功利的博客,是兴趣驱动的,他愿意分享知识,帮助别人。但有趣的是,正是这个免费分享知识的博客却成就了后来的他。

在36氪,他的思维方式继续延续。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发现,在36氪的孵化器“氪空间”中,所有的创业团队都享受着免费提供的场地和服务。笔者问他为何不收费房租什么的,他笑而不语。

克里斯·安德森说: “20世纪的经济主要是一种原子经济,而21世纪的经济则是一种比特经济。在原子经济中,想要得到任何免费都需要换一种方式把钱给付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传统的‘免费优惠让人看起来像是诱饵,你最终还是要付钱。而在比特经济中,真正的免费是存在的,账单上的钱真的可以一笔勾销。”

对创业项目进行免费孵化,他的目的是跟创业者强绑定。“我把这件事当做社会价值来做,做出了社会价值,就不愁没有商业价值。”刘成城显然是放长线钓大鱼。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因为有强绑定,他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把优质创业项目这一稀缺资源“卖”给有钱人——投资者,平台的商业价值也体现出来了。

就这样,刘成城展现了他的互联网思维,从网络率先延伸到线下。他也逐渐把一个小打小闹的个人博客,变成了一个日益庞大的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从边缘到中心,这个来自江苏盐城的迷惘大学生完成了他的成功逆袭。

猜你喜欢
博客免费
该不该免费送货
博客
免费开放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免费救治 病有所医
免费WiFi覆盖全球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