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和中药熏蒸治疗对其肌力改善情况的影响

2016-01-15 09:16陈天文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0期
关键词:熏蒸肌力中风

陈天文

脑卒中又叫做中风,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致死率高等特点。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脱离生命危险后,会发生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的情况,并且伤残等级为重度的患者人数可占该病患者总数的40%以上[1]。因此,如何改善该病患者的肢体功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和中药熏蒸治疗对其肌力改善情况的影响,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处于恢复期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我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35例)和B组(35例)。在A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10例,其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为(52.8±4.2)岁;在B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3例,其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53.5±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A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为B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和中药熏蒸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1.2.1 A组患者 参照2007年出版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指导A组患者进行患侧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屈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及平衡能力训练、双侧下肢步行训练,并对其进行推拿治疗、温热式电脉冲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

1.2.2 B组患者 为B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和中药熏蒸治疗。进行中药熏蒸治疗的具体方法是:将红花、当归、牛膝、陈艾、桂枝、仙灵脾、鸡血藤、独活、防风等中药饮片熬制成药液,然后将药液置入中药熏蒸机中,对患者的偏瘫肢体进行熏蒸治疗,持续熏蒸30分钟。在熏蒸治疗结束后,再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进行针灸治疗时的辨证取穴原则是:①主穴有内关穴、水沟穴、三阴交穴、百会穴、通天穴、风府穴、肩髃穴、曲池穴、外关穴、环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解溪穴。②对存在口眼歪斜症状的患者,可为其加取地仓穴和颊车穴。③对发生语言障碍的患者,可为其加取廉泉穴、照海穴和通里穴。④对属于风痰阻络型的中风患者,可为其加取太冲穴、丰隆穴和太溪穴。⑤对于痰热腑实型中风的患者,可为其加取大椎穴、合谷穴、太冲穴和十宣穴(点刺放血)。⑥对属于阴虚风动型中风的患者,可为其加取太溪穴、肝俞穴和肾俞穴。⑦对属于气虚血瘀型的中风患者,可为其加取膻中穴、血海穴、膈俞穴、内关穴和三阴交穴。针刺所有的穴位时均需留针30分钟。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肌力、手部肌力、下肢肌力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肢体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 s )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后及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均有明显的降低,且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中风”的范畴。《内经》认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意思是说诱发脑卒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嗜食肥甘[3]。中医认为,脑卒中多因气血亏虚所致,与心、肝、肾三脏发生阴阳失调密切相关。中医疗病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指出,采用针灸疗法配合中药熏蒸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肌力[4]。在本次研究中,为了证实这一观点,笔者为A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为B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石学敏院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创立的醒脑开窍针法[5]进行针灸治疗,并使用我院自制的由红花、当归、牛膝、陈艾、桂枝、仙灵脾、鸡血藤以及独活、防风等中药饮片熬制成的中药熏蒸方为其进行中药熏蒸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后及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均有明显的降低,且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和中药熏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疗法不仅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降低其伤残率,还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谢芹;庄礼兴;贺君.等.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J].新中医,2011,43(04):94-96.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06):381-383.

[3] 植昌嘉;黄大红.陈浦.等.中药熏药对6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07):93-94.

[4] 植昌嘉;叶伟斌;陈浦.针灸配合中药熏药对80例脑卒中肌力改善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06):44-45.

[5] 石学敏.针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2,4:4-9.

猜你喜欢
熏蒸肌力中风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中药熏蒸治鼻炎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