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婺源县生态标准茶园建设技术

2016-01-18 09:52王永刚程根明程国新陈丽珍
中国茶叶 2016年1期
关键词:婺源县茶苗茶树

王永刚 程根明 程国新 陈丽珍

(江西省婺源县茶业局,333200)

江西省婺源县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婺源茶叶曾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和1999年昆明世博会金奖,是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婺源县提出了坚定不移地以发展有机茶为方向,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的茶业发展战略。2014年,该县茶园面积11734hm2,其中有机茶园2000 hm2,绿色食品认证茶园7334 hm2,生产茶叶1.35万t,实现茶产业系列产值22亿元,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

为策应“把婺源打造成中国有机茶第一县”茶业发展战略,结合国家、江西省茶叶技术体系建设,该县茶业技术人员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婺源县生态标准茶园建设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要求从茶园建设、品种配置、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过程,都必须以经济生态化的理念为指导,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发展茶产业,实现优质丰产高效目标。

一、生态标准茶园建设条件

1.茶园基础建设质量标准:园地规划科学合理,开垦质量高要求,路、沟、渠、塝相配套,生态环境优美。

2.茶树良种配置优化:根据婺源县的气候、土壤、水质和生产茶类等因素,新发展茶园或改造换种的老茶园均必须选择适应婺源县栽种的无性系良种茶苗,茶苗种植规范。

3.茶园生产技术规范:严格按照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茶园管理,严禁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激素及转基因技术。

4.茶叶加工技术规范:加工场所条件完善、卫生安全,加工工艺流程规范,不准加入任何添加物。

5.茶叶品质卫生安全:产品优质安全,符合有机茶质量标准,实行品牌营销,规范市场秩序,迎合绿色消费需求,增加产品附加值。

二、生态标准茶园建设技术

1.选择自然植被丰富,附近有山、有树、有水的地块发展生态标准茶园。园地四周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源清洁,交通便利。

2.土壤肥沃,土质呈酸性(pH值4.5~6.0),土层深厚,有效土层60cm以上,耕作层有机质含量1.5%以上。

3.周围及上风口(或河流上游)没有任何污染源,更没有砖瓦厂、石灰厂、水泥厂、造纸厂、金属矿、农药厂、电石厂、煤矿等等有污染的厂矿。土壤和水质没有受到污染。

4.平地、园地、坦地和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山地,要全垦30~40cm深。坡度15~25°的山地开垦茶园,开梯筑塝条垦,梯面等高平整,梯面宽度根据山势而定,平均1.5m左右,最窄的地方不能少于1m。梯面内低、外高(相差10cm左右),梯塝坚实牢固,以利水土保持。坡度25°以上的山地不宜开垦种茶。

5.茶园规划科学合理,路、沟、渠、塝相配套,路路相接,沟沟相通。低洼园地四周和中间开深沟排水,山地茶园建蓄水池。茶园内依据地形地貌规划好主干道、支道、人行道,茶行的长度一般控制在50~80m。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茶园各项管理的机械作业要求,努力实现生态标准茶园耕作、施肥、修剪、采摘、灌溉等管理作业机械化。

三、茶园茶树品种配置原则

1.新建设的茶园或更新改造换种的老茶园,都必须栽种无性繁育的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

2.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抗寒、抗旱),适制性广(婺源县以制绿茶为主,红茶、乌龙茶、白茶等可兼制),适应性好(适应婺源县气候、土壤、水质等条件下栽培),茶树生长势旺盛的良种。目前婺源县主要推广种植适制绿茶的茶树良种有:上梅洲、鄣科1号、龙井43、乌牛早、迎霜、浙农117、翠峰以及安吉白茶等。

3.品种结构搭配:特早芽、早芽、中芽茶树良种的结构搭配科学合理,特早芽的良种面积应控制在当地茶园总面积的10%左右,早芽良种面积以20%~30%为宜。茶树品种结构的合理搭配,一可缓解采茶季节采摘工需求集中但又紧缺的矛盾;二利于多茶类、多样化的生产,增加名优茶的花色品种,以应对市场的不同需求。

四、茶园栽培技术要点

1.茶苗种植规格与时间

(1)开种植沟:种植沟宽度60㎝、深度50㎝,经无害化处理后的猪牛粪、堆沤肥、草木灰、肥塘泥、青草等有机肥2000kg/亩或饼肥200kg/亩以及磷肥50kg/亩施入沟中,后在肥上覆盖表土,间隔2个月后栽苗。

(2)单行条栽:行距150㎝、株距33㎝,每丛3株,每亩不少于1300丛、4000株。

(3)双行条栽:大行距150㎝、小行距33㎝、株距33㎝,品字形栽苗,每丛2株,每亩不少于2600丛、5200株。

(4)茶苗质量要求见表1。

(5)栽苗时间:10月中旬至次年2月下旬,但须避开“三九”、“四九”寒冷天气和冰冻、下雪天栽苗。高山茶园尽量安排在10~11月或次年2月中、下旬栽苗,减少冻害,以利提高茶苗成活率。同一批茶苗移栽时间不得超过3天。茶苗在候栽时,要放在阴凉处,不得暴晒。

2.茶苗移栽的关键技术

(1)茶苗移栽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移植穴中,逐层填土,层层打紧,将土壤覆盖至不露须根时,用手将茶苗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然后再适当加细土压紧,一般栽到埋没茶苗根颈处为适度。

(2)栽苗时,要注意把大苗(苗高20cm以上)、小苗分开来,大苗按要求每丛2~3株栽种,小苗集中起来,另外统一集中移栽在茶园边上的几行,每丛4~5株,株距20cm,这样利于大苗生长,小苗成活,更便于茶园管理、缺株补植。有条件的最好进行茶苗根系沾红泥浆。但有3点注意事项:一是沾红泥浆要现沾现栽;二是红泥浆不能沾到叶片上;三是红泥浆要用无菌的纯红壤心土。

(3)茶苗栽好后,随即浇足“定根水”,并及时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在离地面20cm处剪去主枝,剪高不剪低。

(4)茶苗定植后,在根部及时铺草覆盖,保温、抗旱、防寒、防冻、保苗。覆盖材料可用未受污染的稻草、秸杆、青草(结籽前)等等。

(5)茶苗移栽后的第一年,茶苗根部的杂草用手拔,不能用锄头去锄,以免松动根系。如遇到干旱季节,茶园不要锄草,待干旱结束,再进行行间锄草根部拔草。

3.幼龄茶园抚育

幼龄茶园抚育期一般为3年。正常情况下,第3年就可适度打顶采制名优茶,到第4年正式投产,第5年进入稳产高效期。幼龄茶园第一年主要任务保苗,保成活率;第二年主要任务壮苗,促进茶苗健壮生长;第三年主要任务培育良好的树型树冠,为今后丰产高效夯实基础。

(1)春季抚育(2~4月):茶园清沟排水,行间锄草、根部拔草,施有机肥(穴施或沟施,距根部10cm、深度10cm,施后复土,施肥量视茶树生长情况和树龄而定,以有机茶专用有机商品肥为例:每亩10~25kg/次)。

(2)夏季抚育(5~7月):行间锄草、根部拔草,适量施有机肥;梅雨季节防洪防涝;在茶行间适度套种豆科作物做绿肥;预防病虫害。

(3)秋季抚育(8~10月):①抗旱保苗:随时关注茶园的土壤湿度,如遇干旱,及时采取浇水(或灌溉)、铺盖青草保湿等有效措施减轻旱情。②病虫害防治:密切关注茶树病虫害,若有发生,及时采取农业、生物、物理等措施综合防治。③定型修剪(10月):第2年在距地面35cm处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第3年在距地面50cm处进行第3次定型修剪。④秋挖清园(9~10月):第1年、第2年在行间锄草、根部拔草,第3年行间深挖16.7~20.0cm、根部浅锄6.7~10.0cm。山地茶园梯塝割草清园,平地茶园清除四周杂草。⑤施肥铺草(10月):结合秋挖沟施有机基肥,随后在茶行间铺盖青草。

(4)冬季抚育(11月~次年1月):①及时补缺(11月):检查茶苗成活情况,发现缺株缺丛,及时补齐。②防寒防冻(11月~次年1月):根部培土5~6cm高,冬保防寒。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遇寒冻天气,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冻保苗。

4.成龄茶园主要管理措施

(1)修剪:根据茶园的园相园貌和茶树生长势,分别选用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半台刈、台刈等措施,复壮茶树生长势,培育合理的树型树冠,以便于采摘和扩大采摘面。一般茶行高度控制在80cm左右,蓬面覆盖80%~90%。

(2)锄草:春茶前和夏茶前结合施有机追肥各锄1次草,严禁使用各种除草剂。

(3)秋挖:秋挖是最环保、最有效的农业措施,一年1次,9~10月为最佳时间,秋挖深度20~30cm。

(4)施有机肥:结合秋挖沟施有机基肥(堆肥、沤肥或饼肥,施用前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施肥量以饼肥为例为200~300kg/亩,施后及时复土;生态标准茶园严禁施用化肥。

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保护和建设防护林带、隔离带

对生态标准茶园四周、上风口及附近河流上游的自然植被和环境条件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并在保护中改良、建设,使之成为茶园的一道天然防护林带或隔离带,以达到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环境优美,无任何污染源。若茶园四周、上风口原有的树木比较稀少,要种植乔木树,建设防护林带和隔离带。防护林带与茶园相隔3m以上,栽种的乔木树种要求速生、抗性强,并与茶树没有共生病虫害,如桂花树、银杏树、观赏树种以及杉树、枫树等。有异味或易发生病虫害的树木不能在茶园四周,更不能在茶园内栽种,如松树(有松毛虫)、樟树(有异味)、乌桕树、苦楝树、梧桐树等。

表1 茶苗质量要求

2.行道树和遮荫树

茶树是喜漫射光的植物,适度的遮荫,可改善茶园小气候,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提高品质。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尽量保留并加以护育。茶园中没有树木的,要在茶园主干道旁栽种行道树或遮荫树,根据树种的不同,每隔6~8m种1棵,但茶行内不提倡种树,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山地茶园,要做到头上“戴帽”(遮荫树)、脚下“穿鞋”(防护林带)、腰间“系带”(行道树)。这样,一是减少茶园水土流失;二是改善茶园的小气候、改良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树健壮生长;三是促进生态平衡、茶园生物的多样性,减少茶树病虫害发生;四符合有机茶园环境条件要求,利于提高茶叶品质。茶园内及园区附近严禁栽种毛竹。

3.梯壁护理

山地梯形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植护坡植物,如爬地兰、百喜草、草皮等。以保证梯塝坚固不倒塌,肥土不流失。梯壁上割下来的青草,可覆盖在茶行内,以利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4.套种绿肥,培肥土壤

幼龄茶园或更新改造换种的老茶园,可在茶行中间适度套种绿肥作物,以利改良土壤,但不能种得太密,不能影响幼龄茶树生长发育。绿肥的品种主要有:豆科作物、肥田萝卜、油菜、红花草等,但不宜在茶园里套种花生、芝麻。

5.茶园铺草

铺草材料因地制宜,未受污染的青草(结籽之前)、稻草、豆杆、嫩树枝叶、茅草、铁芒箕、山蕨叶等等都可选用。铺草厚度10cm左右,铺草量1500kg/亩。铺草时间,若用于抗旱保水以8~9月为宜,干旱过后,在10月份结合茶园秋挖深埋当肥料。用于抗寒防冻保温的,可在10~11月进行。茶园铺草是茶园减少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抗旱抗寒能力、减轻茶园草害的最直接、最环保的农业措施,应大力提倡推广。

六、植保综合防治

生态标准茶园杜绝使用化学农药、除草剂和各种激素,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减少病源和害虫栖息场所),物理防治为辅(降低虫口密度),生物防治为重点(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天敌,促进生物链平衡)”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选择种植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强的茶树良种。

(2)及时分批多次采摘。许多害虫或病主要是危害或发生在新梢嫩叶上,通过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及时摘除小绿叶蝉、卷叶蛾、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以抑制其种群发展。

(3)修剪、台刈、清除枯枝病叶。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程度不同,采取轻修剪、抽剪枯枝病叶等措施,对减少病虫为害有明显的作用。成年投产茶园,如果茶行间茶蓬过于郁蔽紧密,须进行疏枝、修边,使蓬脚通风,对抑制粉虱类、蚧类等害虫发生有较好的效果。对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茶园,可进行台刈或半台刈,台刈后必须加强肥培管理。无论修剪、台刈抽剪下来的枯枝病叶,都必须及时清理出茶园,集中烧毁。

(4)勤除杂草,合理施肥。勤除杂草,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茶树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而且还可以清除很多害虫、病菌的发源地或潜伏场所,并减轻草害。合理施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增加茶树营养,增强抗逆性。

(5)秋挖、清园。秋挖可将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如茶尺蠖、扁刺蛾等的虫蛹以及多种病原菌深埋入土,又可将深土中越冬的害虫,如象甲、蛴螬等暴露于地面,受不良气候影响或遭天敌侵袭而死亡。秋挖时要在茶树根颈部四周培土壅根,一可使土中越冬虫蛹无法羽化或羽化后无法出土,二可保温抗寒。

2.物理防治

(1)人工捕杀或摘除:对于体形较大、行动较迟缓、容易发现、容易捕捉或有群集习性、假死习性的害虫,如茶毛虫、茶蚕、茶卷叶蛾、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均可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对于具有假死习性的害虫,在振落的同时,要有器具接着,然后集中销毁。凡是害虫零星发生,或发生面积不大而集中,或难以采用其他防治措施的条件下,组织人工进行捕杀,是一种收效较好的方法。对于许多病害,可以摘除病叶、病芽,剪除病枝或拔除病株。

(2)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嗜色性进行色板诱杀,利用性激素诱杀等等。

(3)秋茶停采后,使用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封园。石硫合剂可防治小绿叶蝉和螨类害虫,波尔多液防病害。

物理防治的关键是选择最佳防治时间,只要掌握好了最佳防治时间,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3.生物防治

(1)加强茶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茶园生物多样性,保持生物链平衡,为茶树病虫害的天敌(益虫)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益虫治害虫,抑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

(2)允许有条件地限量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

(3)有条件的茶场或种茶大户,可在茶园中放养鸡,达到防虫、灭虫(吃虫)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茶园土壤肥力,增加了茶园经营综合经济效益,促进立体有机农业良性发展。

(4)在茶园四周种植博落茴,博落茴是一种草本野生植物,灰白色,对尺蠖类、毒蛾类、叶蝉类等常见茶树害虫,具有较强的驱逐性,同时也对部分茶树病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略带轻微异味,不可在茶园内种植,以免影响茶叶品质。

猜你喜欢
婺源县茶苗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以旅游业为引导的乡村振兴经济策略研究
关于婺源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化保护研究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如何保证无性系茶苗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