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

2016-01-21 19:15
中国有色金属 2016年12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红线消耗

国务院正式颁布“土十条”

国务院日前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 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21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为: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坚持突出重点、有限目标,坚持分类管控、综合施策,确定了十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二是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三是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四是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五是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六是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七是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八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九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十是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九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我国将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制度

近日,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我国将推动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制度。通过划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指标约束,将各类经济社会活动限定在红线管控范围以内。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统筹考虑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等基本国情,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合理设置红线管控指标,构建红线管控体系,健全红线管控制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指导意见》提出了红线管控的内涵及主要指标设置。设定资源消耗上限,合理设定全国及各地区资源消耗“天花板”,对能源、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消耗总量实施管控,强化资源消耗总量管控与消耗强度管理的协同。

严守环境质量底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根本,与地方限期达标规划充分衔接,分阶段、分区域设置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以及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领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自然生态空间征(占)用管理,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

此外,《指导意见》要求,从建立红线管控目标确定及分解落实机制、完善与红线管控相适应的准入制度、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实施监管、加强统计监测能力建设、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红线管控责任制等六个方面,加快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责任追究的红线管控制度体系。

发改委、环保部发布清洁生产审核办法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进一步规范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更好地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发改委和环保部联合发布修订后的《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并于201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办法指出,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虽未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红线消耗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转炉炼钢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三道红线”考验房企“钱袋子”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