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探讨

2016-01-21 08:15袁运浩葛洪伟杨金龙罗晓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0期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袁运浩 葛洪伟 杨金龙 罗晓清

摘要:针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已存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课程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以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从而提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程序开发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交互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191-0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集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于一体,可以帮助软件开发者编制出模块化与数据抽象程度高,体现信息隐蔽、可复用、易维护、易扩充等特性的程序。这种开发思想与方法一出现即引起计算机界和软件界的极大关注,已成为软件项目开发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更是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与能力。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普遍开设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并将其作为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整个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涉及许多概念以及复杂的语法结构,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很难实现其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导致较差的学习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水平,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以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从而提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

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

根据广泛调研,目前许多高校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主讲,学生主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以讲为主,而学生则以听为主,师生间缺少交流与互动。这种单纯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法获取体验,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不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反过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接受。此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实践往往是上机实验,由于实验的程序多为验证性的,再加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较少,这使得在本应有较多交流机会的课程实践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反而不多。

2.偏重理论,缺少案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通常包括面向对象编程、语法规则、系统类库等理论内容。目前,其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针对性不强,集中表现为教师“以教材为本”,而教材往往偏重基本理论的介绍。对于纯粹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具体的案例作为支撑,学生对面向对象方法的核心思想与概念难于理解,以致其不能真正掌握面向对象编程的精髓,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授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了,但所选用的案例或项目如果过于陈旧,没有新颖性与趣味性,也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课件为主,板书较少。由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特殊性(如需要演示程序的运行),在教学过程中PPT课件已成为教师的首选。我们知道课堂中使用PPT课件的优点是明显的,例如,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找到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等等。但是,笔者发现在使用PPT的课堂中,师生之间通常缺乏交流与沟通,教学过程几乎没有板书,过分关注PPT屏幕,千篇一律的都是“讲解—演示”或“演示—讲解”的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演示解说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此外,很多教师所采用的课件中文字内容较多,图片与动画内容较少,学生笔记还未做完就发现教师已经在说下一张的内容,跟不上教师的思维。

4.理解片面,研教分离。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没有深入地研究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认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在此引导下,许多学生忽视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甚至放弃相关理论知识(如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的学习,结果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在具体的操作能力上突出,但由于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遇到问题时不能举一反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弱,难以真正适应软件开发特别是大型软件开发的需要。此外,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学和科研工作各有其规律,各有其侧重。因此,不少授课教师就此将教学与科研严格地分开,两者互不联系。

针对上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交互式教学方法,以期实现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较强程序开发与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交互式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式的双向信息传递的教学方法。交互式教学法能够克服以往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学生”单向信息传递的缺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要在课堂中实现交互式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过程中努力备教材、备方法的同时,要充分备学生。大部分授课教师往往只注重前者,而忽略后者。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与学生多交流,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在某种意义下,花些时间备学生,比备教材、备方法更有价值。教师应在上课前通过诸如咨询班主任等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接收能力、身心特征,还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知己知彼,有的放矢,百战不殆。教师用心教学,学生方能用心感受,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2.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质疑问难。在交互式教学中,通过问题与学生实现平等地交流与互动。就问题而言要小而具体,要深而有趣,要富有启发性,要有适当的难度,要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设置问题时,还应思考:哪些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哪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学生在哪些问题上会有不同于自己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探讨与交流,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间的区别与联系,而且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质疑,学会主动提问与思考。

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强调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解决问题。因此,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的同时,应加强案例的应用。精选课堂案例,使其具有针对性、典型性、趣味性、新颖性和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的互动策略,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使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抽象概念与结构不再难懂。

4.注重PPT课件与板书的结合,加强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授课效果的最优化。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PPT课件中有大量的文字内容,要增加PPT的图形、图像以及动画展示,因为它们能够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具体化,给予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板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情一边板书一边启发,而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板书一边思考一边回答,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启发保持一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实现其良性互动。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教学和科研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教学为科研明确了方向,提出了问题,也成为科研成果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另一方面,科研则是教学的基础,为教学提供了新的认知与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自己或别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课堂,使学生了解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最新理论与方法。此外,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会得到培养,而且其素质也会得到全面提升。

三、结语

针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已存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课程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以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从而提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程序开发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炜,杨晓敏,任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246-247.

[2]邓芳,刘臻.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7):111-112.

[3]张琦.行走在PPT课件与板书之间[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2):173.

[4]白霞,高飞,赵娟.基于计算思维的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11):7-9.

猜你喜欢
交互式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试论“交互式”课堂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