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专项训练

2016-01-22 14:14闫涛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煤块仓房炉子

闫涛

换 暖

包利民

腊月的风如杀猪般在窗外号叫着,叫醒了炕上的老两口儿。老李头蜷在暖暖的被窝里不想动,老李太太却一边穿衣服一边隔被踹了老李头一脚:“快点儿,车就要开过来了!”

老李头嘟囔着:“去那么早干啥?也没有人跟你抢!”老李太太白了他一眼,说:“老人说过,多受点苦,后辈儿就多享点福,咱们多冻一会儿,孩子就能多暖和一会儿,说一百遍你也记不住!”

两人收拾停当,各夹着一个旧丝袋,手里都拿着笤帚和搓子,老李头则多了一杆点着了的烟袋。一推门,大雪就像扯碎了的棉花套子从天上掉下来,两人呼着团团的白气,挟裹着一身的雪花向不远处的土路上走去。

他们就站在路边,天已经放亮,浓密的雪花遮住了向远处看的目光。老李头狠吸了一口烟,说 :“我说出来早了吧?”“能冻死你?”老李太太说,“这么冷咋没把你的烟冻灭呢?”烟袋锅里的烟叶在风雪中固执地燃烧着。这时,几声汽车喇叭声穿透呼啸的北风传了过来。两人立刻后退了几步,引颈张望。一辆大卡车从东边远远地开过来,像一团移动的影子。车速慢了一些,可能是因为土路不平整,加之雪厚,车时快时慢地颠簸着从他们身边驶过。

这是一辆装满了煤的军用卡车,随着颠簸,许多煤块纷纷滚落下来。两人看着车跑远,就像融进大雪里没了影儿,才各自向着一个方向沿路去扫拾那些煤块儿。两人其实并不老,也就五十左右的年纪,可是长年的农事操劳风吹日晒雨淋雪打的,他们看上去就像七老八十的样子。

当天大亮起来,村里的狗叫声此起彼伏地传来,两人已经各自背着一丝袋的煤会合在刚才的等车处。老李头的烟袋像枪一样别在腰上,老李太太脸上全是笑意:“今儿比每天都多,看来这场雪下得真好!”

来时的脚印已经被雪填平,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自家的院子。院子西侧有一个小小的仓房,老李头一脚把门踹开,把一袋煤哗啦一声倒进去,然后接过老伴儿的那一袋也倒了进去。老李太太伸头往仓房里看了看,里面已经堆了不小的一堆煤,于是脸上的笑就更灿烂了。

从房后抱了一捆柴火,老李头进屋后开始烧炕点炉子。老李太太兀自一脸的笑,问 :“你说,再捡上半个多月的煤,等儿子放假回来,够不够烧一个月的炉子?”老李头低哼一声:“就你能惯着他!从小就在这屋里长这么大,也没冻坏,就你咸吃萝卜淡操心!”

“冷不丁回家,肯定受不了!再说儿子这是第一年去上学,放假回来,咱们家咋地也得整热热乎乎的!你这死老头子是不是没长心?咱们也就起早出去那么一会儿,又冻不死,让儿子好好在家过个年能怎么的?”

老李头低下头,偷偷地笑了一下,继续烟熏火燎地往灶坑里塞柴火。不一会儿,炉子也点着了,炕也暖了,两人盘腿坐在炕上吃早饭,屋里渐渐地暖和起来。外面依然是风吹雪舞。就在刚才的那条路上,在很远处,在军用卡车里,两名年轻的小战士正在闲聊。旁边坐着的问开车的:“怎么每次经过这个屯子你的车开得都不那么稳当了?”

开车的战士说:“那是我故意的。你没看到天天都有两个老人站在路边等着吗?他们就是想捡些咱们车上掉的煤,我开得不稳当,就能多颠下一些煤去!我想起了自己的爸妈,他们也在农村,很不容易啊!咱们掉那点煤不算什么,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天的暖和,用那点煤换来两个老人的暖和,我觉得挺好!”

两个人沉默下来,心里却都充盈着一股暖意,便忽然觉得,用那一点煤换来这种心里的温暖,真好!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 2014年第4期)

【相关练习】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这篇小小说向我们描述了老李头和老李太太两个人物形象,他们惦记自己的儿子,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伟大的爱。

B.文章描写细致入微,特别是对雪的描写非常到位,作者之所以刻意地写雪,是为了突出天气的寒冷,进而为后文捡煤等儿子回来后烧炉子作铺垫。

C.文章标题是“换暖”,主要就是为了表现父母为儿子换暖。

D.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这些修辞的使用使得文章生动感人。

E.这篇小说通过对老两口捡煤事件的描写和卡车上两名战士的对话,把爱心的表达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2.请概括文中老李太太的形象特点。

3.文中老李太太说了很多话,可都是批评老李头的,请问这有什么作用?

4.有人说,本文的结尾十分巧妙,有“一石双鸟”的效果,请从文章的构思、结构和立意方面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煤块仓房炉子
田字型不同方位仓房传热情况对比分析
娘家铜炉子
孩子成绩差,圣诞礼物送煤块
越南最大煤块
最大煤块(大家拍世界)
低铁比条件下低硅、低温铁水加煤块冶炼生产实践
复杂地质条件下过仓房式开采技术研究分析
脱贫攻坚重庆在行动
——青年记者“走转改”水墨画般的村庄书写着别样的春色
生炉子
古代航空故事——降落伞和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