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体会

2016-01-24 06:24任维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腰段定点节段

任维

定点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体会

任维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斜扳法;定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我们用定点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9月本院推拿科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男29例,女33例;年龄16~63岁,平均37.5岁;其中L3~4突出9例,L4~5突出29例,L5~S1突出24例,合并L4~5及L5~S1突出12例。所有病例均经MRI检查确认。排除腰椎滑脱、结核、骨折、肿瘤等疾病。

1.2 诊断标准[1](1)反复发作腰背痛合并根性下肢痛,腹压增加,疼痛加剧;(2)脊柱侧凸,L4~5、L5~S1症状侧的椎间隙有压痛;(3)脊柱前屈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L3~4突出为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4)肌肉萎缩,肌力减退,感觉障碍,反射异常;(5)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示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前窄后宽),并排除脊柱结核等其他骨性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正骨前放松手法治疗 患者俯卧位,用滚法施术于患者的腰部及患肢3~5min,然后用拇指点按法点按患侧腰部的阿是穴、肾俞穴、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再用腰椎牵抖法放松整个腰骶部。

2.2 患者体位的摆放 对于上腰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T12~L1、L1~L2),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在下,将患侧下肢的小腿摆放于健侧下肢的腘窝与足跟之间。中腰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2~3、L3~4),宜将患侧的小腿摆放于健侧的腘窝处。下腰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小腿摆放于健侧的腘窝之上,患肢屈膝屈髋幅度要略大,介于腘窝与臀部之间。做完患侧斜扳法后,再做健侧,亦采用如上体位摆放法。对于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张的患者,应将腰部尽量后伸摆放。而对于腰曲过大的患者应尽量使腰部呈前屈位摆放,生理曲度正常患者,则腰部中立位摆放。

2.3 定点斜扳法操作

2.3.1 上腰段斜扳法 术者面对患者站立,以一手按患者肩前部固定,另一手前臂肘部抵住患者臀部向内下按压,当遇到明显阻力时,抵住臀部的肘部做一个瞬间增大幅度的扳动,使扭转折顶力的作用点在上腰段(T12~L1、L1~2),常可听到“咔嗒”的弹响声,左右各做1次。

2.3.2 中腰段斜扳法 方法同上,双手协同做相反的作用力量要相当,使扭转的折顶力作用点在中腰段(L2~3、L3~4),左右各做一次。

2.3.3 下腰段斜扳法 方法同上,抵住患者臀部的前臂肘部作为固定点,另一手按住患者肩前部向外推按,当遇到明显阻力时,按肩前部的手做一个瞬间增大幅度的扳动,使作用力点位于下腰段(L4~5、L5~S1),左右各做1次。

以上治疗1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度以上,能恢复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结 果 62例患者中,治愈35例,好转21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90.32%。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有椎间隙变窄,后关节突关节紊乱,椎间孔空间变小。腰椎斜扳法能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及滑膜嵌顿,改变突出的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松解神经根的粘连,促进水肿的吸收而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腿疼痛诸症[3]。

中医认为,扳法具有平衡阴阳,调理脏腑,宣通气血,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松筋复错等作用。

传统的腰椎斜扳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腰椎的后关节错位,调整椎管内的代偿范围,使椎管恢复至正常空间,突出物压迫脊髓、神经根的情况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或者缓慢消失。但是传统的腰椎斜扳法存在整复定位差,作用力分散不确定,手法成功标准欠科学等不足,所以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不是很满意。而节段定点腰椎斜扳法则通过脊柱弯曲和旋转角度控制了基本的作用力点。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屈曲、旋转角度,再通过上下两个固定点的用力大小的变化,将腰椎的折顶力集中在需要复位的腰椎节段上。可分为上、中、下三个节段,通过调整推肩和扳臀的幅度,然后再通过改变患者上位下肢屈髋的幅度,使病患腰椎节段处于扳动的着力点,使得整复定位准确,作用力点集中。有学者用力矩图分析了不同的旋转角度可控制斜扳着力点的情况[4],说明通过一定的方法,应力是可以被有目的地集中在治疗部位上的。

定点腰椎斜扳法用力比较温和,可以单人操作,不需要助手固定患者的体位,基本上可以使患者脊柱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被动旋转,从而避免患者的反射性肌肉紧张对手法复位效果的影响,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1]鲁玉来,蔡钦林.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6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0-202.

[3]北京按摩医院课题组.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J].北京中医药,2008,27(5):381-383.

[4]康复笑.侧卧位斜扳法在临床中应用技巧与机理探讨[J].按摩与导引,1994,10(3):1-3.

(收稿:2015-06-28 修回:2015-11-04)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推拿科(宁波 315010)

猜你喜欢
腰段定点节段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