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2016-01-26 15:02谢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及格率血运外伤

谢冰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谢冰

目的分析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66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胸腹带蒂皮瓣进行修复,实验组患者采取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修复及格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修复及格率为75.76%,两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及格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0%,两组比较,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穿支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不良反应情况较少,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穿支皮瓣;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

手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等最常用的器官之一,其结构比较精细,具有强大的功能。由于手的使用频率较高,手外伤的发生率同样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手外伤会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极大的创伤。软组织损伤是手外伤的常见类型之一,一般性的损伤采用植皮技术即可治疗,若患者的损伤比较严重,则需要进行皮瓣修复治疗[1]。在皮瓣修复手术中,最大限度的保存手术的长度、恢复患者手部的功能是治疗的重点内容[2]。为分析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取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38.5±8.2)岁;其中刀切伤患者9例,绞扎伤患者11例,压轧伤患者6例,其他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8.1±8.8)岁;其中刀切伤患者10例,绞扎伤患者10例,压轧伤患者7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均在受伤之后的24 h之内来本院就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马上清创伤口,将皮肤的表层坏死组织清除。之后实施骨折复位,若患者存在骨外露情况,要在外侧指骨的骨残端进行锉平露,将碎裂状的小骨片清除,使用克氏针或钛板将较大骨片进行内固定。然后对骨骼、肌腱以及关节囊的损伤进行处理。根据创面的损伤面的形状和面积,选择合适的麻醉部位,使用止血带对上臂和指根处进行止血处理。实验组患者采取穿支皮瓣进行修复,首先要对穿支穿出深筋膜部位进行确定,然后设计皮瓣并对其边缘进行修正,在距离血管干处1cm左右,暴露出脂肪小叶,去除钝性,将穿支血管暴露。在穿支血管周围纵向切开,延长到深筋膜空腔,在血管的根部将筋膜下的小血管提起,对肌肉进行切取后穿支皮瓣,修复后确定血管支在筋膜层的方向以及发展,以此来确定皮瓣中心,将皮瓣切开之后游离。对照组患者采取胸腹带蒂皮瓣进行修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于胸腹部设计皮瓣,切开皮下组织,将皮瓣沿深筋膜的浅层撕起,修剪皮下组织,最大限度的保留蒂部皮下组织,根据缺损情况选择皮瓣面积。两组患者术后均对患肢进行固定,保证皮瓣未折叠和蒂部未扭转,实施抗感染和改善微循环等辅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判定:优:皮瓣完全成活,血运正常,形状美观,患者手部功能良好。良:皮瓣有小部分坏死,血运基本正常,形状臃肿,功能受限。差:皮瓣坏死,血运较差,功能未恢复。修复及格率=(优+良)/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修复及格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修复效果为优22例,修复效果为良9例,修复效果为差2例,修复及格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修复效果为优15例,修复效果为良10例,修复效果为差8例,修复及格率为75.76%,两组的修复及格率对比,实验组患者及格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出现感染2例,液化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患者出现感染4例,液化3例,边缘坏死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明显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其使用率较高,因此容易受到创伤。手部软组织损伤是手外伤的主要类型之一,因此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手外伤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方法较多,但是很多方法的原则是就近原则,尽量选择简单的、对患者继发损伤较小的方法。而对于皮肤缺损较为严重或者是肌腱、神经暴露在外的患者,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运用的较多。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比较容易操作,皮瓣选取较为简便,对供区损伤小,皮瓣的供血性较好,术后血运良好,并发症相对较少[3]。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前,皮瓣的选择和设计比较重要,皮瓣的比例要适中,蒂部需要长度合适,皮瓣需要无扭曲、无张力,修剪时要最大限度的保留皮下组织,以减少术后渗液。对于供区皮瓣进行缝合时,进针点要尽量靠近皮瓣边缘,要保证皮下血管网吻合[4,5]。手术之后要关注皮瓣的血运状况,禁止对皮瓣进行扭转和牵扯,如果出现异常要立即处理。穿支皮瓣修复术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其皮瓣供区较多,选择性比较强,术后恢复时间短,并且皮瓣能够选择性的携带皮神经,有助于手部感觉的恢复。受穿支皮瓣修复需要医师具备专业的皮瓣应用解剖和血管吻合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特殊情况要能运用专业的知识进行及时处理,以免影响修复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修复效果为优22例,修复效果为良9例,修复效果为差2例,修复及格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修复效果为优15例,修复效果为良10例,修复效果为差8例,修复及格率为75.76%,两组修复及格率对比,实验组患者及格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感染2例,液化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患者出现感染4例,液化3例,边缘坏死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明显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穿支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不良反应情况较少,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广泛推广。

[1]陈德明,徐晓阳,王蔚.皮瓣修复术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河北医药,2014,36(22):3464-3465.

[2]丰波,武宇赤,张霄雁,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7(4):360-366.

[3]张明君,杨旅军,谢思田,等.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创面的临床疗效.中国医学工程,2013,12(3):14-15.

[4]吴有荣,吴金伟,李乔.穿支动脉皮瓣与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深度褥疮的对照研究.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55.

[5]黄源钧,沙轲,薛明强,等.带蒂穿支皮瓣穿支动脉血流动力学和管径的变化及其与皮瓣存活的关系.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3):438-4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30

2016-09-12]

110035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猜你喜欢
及格率血运外伤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一种手外科血运观察指示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要想单词记得牢,动力来帮忙
对部分高校规定基础学科及格率的看法
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腔镜直肠癌全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救治撕脱皮瓣血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