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疑难急重病中运用举隅

2016-01-27 14:45陈祖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6期
关键词:鹅肉胸椎瘀血

陈祖明

活血化瘀法在疑难急重病中运用举隅

陈祖明

活血化瘀法是对瘀血病变创立的治疗法则,作者通过四则典型病例,进一步阐述其疏通人体血液,促进气血畅行,阴阳平衡,消除疾病的作用。典型病例分别为癥瘕、脑出血、骨痨、长期失眠,分属不同系统疾病,但按照中医的辨证原则,需明确与其他疾病的辨证关系。此法中根据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体质的强弱,瘀血所在脏腑,经络,瘀结的程度,兼夹证继发症,正邪的消长而论以不同的治法。

疑难急重病;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是对瘀血病变创立的治疗法则,《素问·调经论》谓:“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内经》强调:“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乃至和平”。并提出:“血实宜之,去宛陈莝,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从活血化瘀法药物的主要功效分析,其具有疏通脉络、软坚散结、祛瘀生新、活血、止血、止痛等作用[1]。从临床实践中看,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可用于内、儿、外、妇、骨伤等科,均能收到令人满意的疗效。现举隅如下。

1 典型病例

1.1癥瘕,血虚(脾巨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患者,男,33岁,2012年3月31日住院。因左上腹部胀满肿块、消瘦、神疲、乏力入院。诊见腹胀满以饭后明显,不能久立久坐,不能向左边侧卧,双膝关节酸痛。体验:体温37℃,血压14.63/10.64 kPa,巩膜及皮肤无出血点和黄染,浅表淋巴结(-),心肺(-),肝未触及,脾平卧左肋下10 cm ,B超示脾肿大10 cm,功能亢进。血常规示白细胞22.5×109/L,血红蛋白110 g/L,血小板160×109/L,中幼粒细胞0.03,晚幼粒细胞0.05。骨髓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巨脾。经西药马利兰等治疗将近2个月病情未见好转,患者要求中医药治疗。由于邪毒内蕴,气血两亏,气血与邪毒互结为患,气滞血瘀日久致成癥瘕。急则先治标: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佐以清热解毒、益气养血治之。处方给予三棱、莪术、地鳖虫、桃仁、丹参、赤芍、川芎、鳖甲、牡砺、柴胡、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当归、黄芪,以上方加减计服3周,脾肿大消失。继则以滋阴凉血、补肝肾、益气血法,处方:龟鹿二仙胶合二至丸、当归补血四物汤等复方加减计服中药月余,骨髓及白细胞检验均正常,病情完全缓解,至今将近1年未再发作。

按:本例脾巨大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引起。因肾气虚,复感瘟毒病邪,瘟毒病邪内陷损伤气血骨髓。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邪毒内温气血情形邪毒互结而成瘀积。现代医学对脾脏巨大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患者及家属不同意手术,要求转中医药治疗。因腹胀血瘀证是标,气血虚、神疲乏力是本。按急则治标的治则,先给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佐以清热解毒,益气养血法[2]。药到病除,脾巨大消退,这是活血化瘀法对本病之治验,说明中医中药对脾肿大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2脑出血(脑震荡瘫痪失语) 患者,女,12岁,2014年12月15日初诊。15 d前脑部外伤有头晕呕吐,隔3 d突然神志不清,右侧肢体进行性乏力,直至卧床不起而住院,血常规检查正常,脑脊液(-)。给予青链霉素、能量合剂、激素、复方丹参注射液等10余日治疗无效,即转中医治疗。患儿神志不清,右侧上下肢瘫痪,时有呕吐,食欲不振。二便失禁,面色苍晦,舌淡乏苔,脉细数。由于颅脑损伤,瘀血郁于脑络,窍道受阻。治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安神。处方给予乳没、桃仁、丹参、赤芍、地龙、蜈蚣、川芎、生地、石菖蒲、郁金、酸枣仁,3剂。二诊:神志清,右侧肢体能活动能自已坐起,问之能答,拟原方再服3剂。三诊:能自己下床行走几步,大小便能控制,意识逐渐恢复,食欲正常,再以补阳还五汤加党参,继续服3剂一切恢复正常。

按:本例脑外伤瘀血,经云:“恶血留内”,离经之血,由于脑部损伤,血液凝滞而产生瘀血,因此窍道脉络阻塞不通,故出现神志不清、失语、右侧半身不逐瘫痪等[3]。治以开窍,通络,安神,活血化瘀法药到病除,中病则止,继以调理气血而善后。

1.3骨痨 患者,女,53岁,2014年4月22日初诊。患者平素操劳,发病前年患结核性脑膜炎。经抗痨药治疗有好转,不久即发现胸椎突起以第7椎为著,局部酸胀麻感,继则双下肢乏力,直至软瘫不能起床行走6个月即来住院,经X光拍片诊为:①胸椎结核;②寒性脓疡;③截瘫。请骨科会诊,建议开刀手术,患者拒绝手术,即以中医治疗。患者面色苍晦乏华,痛苦病容,全身消瘦,四肢冰冷,二便失禁,背部胸椎突起,双下肢软瘫,唇舌淡边紫点,苔薄白,六脉沉迟。此乃阳虚中寒,气血两亏。痰浊瘀血凝于骨骼为患。治以温中补虚、散寒逐滞、活血化瘀法,处方给予蜈蚣、蜂房、丹参、桃仁、肉桂、鹿角胶、熟地、炮姜、麻黄、白芥子、当归、黄芪、甘草,连进7剂。另以鹅肉2.5 kg,生姜1.5 kg捣烂绞汁,然后同姜和汁放在磁钵底,上面放鹅肉,不要用水,上面密盖好,然后砖瓦上面铺放盐,放在炭火上干烤以熟烂为止,5~7 d服1次。以上治疗1周后四肢回温不冷,自感嗜睡神疲,再服药及肉食1周后下肢能屈伸活动,大小便能知觉。经3周治疗后,能下床活动,二便及生活能自理,然后即以生姜、鹅肉继服调理巩固,再经X光拍片,寒性脓疡消失,胸椎结核仍在,能照常做家务及一些轻的体力劳动。

按:本例胸椎结核截瘫,系由寒性脓疡压迫神经根引起双下肢瘫痪。治以阳和汤加蜈蚣、蜂房、丹参、桃仁、当归、黄芪,以温阳补虚,散寒通滞,活血化瘀,配以鹅肉、生姜,具有温中补虚、散寒祛温之功[4],总之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因正气恢复,寒湿除,寒性脓疡消失,双下肢恢复正常活动。

1.4长期失眠 患者,女,40岁,2013年12月19日就诊。患者顽固性失眠10多年,每于工作紧张及夏季尤甚,甚至有时彻夜不眠,并觉心悸、头胀、精神不振。曾服过归脾汤、安定片、养血安神糖浆等,初服小效,后服极量亦无效,日渐加重,头部有异物笼罩感,思维不易集中,曾作过心电图、脑血流图检查均属正常范围。舌紫而腻,脉涩。处以血府逐瘀汤,服5剂后逐渐能小睡,精神及胃纳好转。继续服上方20剂,症状痊愈。给予归脾汤及金牡蛎胶囊交替服用巩固疗效。6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按:《内经》云“阳气不能入于阴之分,故目不瞑”。失眠的原因虽多,但一般均系阳不入阴,心肾不交所致,查患者面部瘀斑累累,两目红丝,舌紫而腻,乃为瘀滞窍络。《医林改错》指出“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2 小结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一个重要治疗法则,它具有疏通人体血液、促进气血畅行、阴阳平衡、消除疾病的作用。经云:“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因而要严格按照中医的辨证原则,需明确与其他的辨证关系。此法中根据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体质的强弱,瘀血所在脏腑,经络,瘀结的程度,兼夹证继发症,正邪的消长而论以不同的治法[5]。《内经》云:“有血因寒而凝,因热而结,因气不行而瘀,因情志拂郁而滞,也有因气血虚衰而运行不畅,有新病即瘀,有久病致瘀……等。不能一见瘀血证,便轻易地应用活血化瘀法,当需明辨之,这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优越性。

[1]王树才.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8):1808-1809.

[2]王继田.浅议活血化瘀法.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8(6):4-5.

[3]王伟强.基于气的运动对气滞血瘀形成机制的研究.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

[4]陈绍福,张明.巧用活血化瘀法异症同治举隅.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6(16):44.

[5]水正,刘传珍,郭志峰.气滞血瘀证应用理气法或活血法的临床研究.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21-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95

2015-12-10]

401520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鹅肉胸椎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南京东山老鹅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均匀试验优化控制腌制鹅肉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鹅肉怎么吃才营养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