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模型的湿地旅游资源整合战略选择

2016-01-27 03:23梁慧
关键词:整合

基于SWOT模型的湿地旅游资源整合战略选择

梁慧1,2

(1.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在对武汉城市圈内湿地旅游资源类型梳理的基础上,对圈域湿地旅游资源进行SWOT矩阵分析。据此提出4种组合策略支持的4种典型的湿地旅游资源整合模式,分别是SO优化策略(环城水系整合模式)、WO转型策略(生态农场型整合模式)、ST多元化策略(景区依托型整合模式)、WT防御策略(生境保育型整合模式),为湿地旅游资源整合及合理开发提供思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借鉴。

关键词:SWOT;武汉城市圈;湿地生态旅游;整合

一、引言

湿地(wetland)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1]其水文和化学功能可以净化污水,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2]又因其支持着大量的食物和生物多样性而被称为“生物超市”。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与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城市构成的“1+8”区域经济联合体。①截止至2014年6月底,武汉城市圈共有19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②此外,武汉蔡甸沉湖、鄂州梁子湖群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水系安全及完整等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武汉新洲涨渡湖于2002年12月被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示范项目确定为还长江生命之网示范区。

湿地景观可供人类发展旅游,旅游业和户外休闲往往是自然区域(如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周边的森林和湿地)多功能利用的重要识别功能。[3]文献梳理后发现,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近年来逐渐呈现研究对象细分化、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视角跨学科的特点,主要集中在湿地案例研究、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关系及旅游产品开发这三个方面:(1)案例研究。多为不同类型湿地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的个案研究,但区域性湿地旅游资源整合研究很少,对整合模式战略选择研究更为鲜见;(2)湿地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关系研究。湿地公园可以缓解洪水困扰,在维护生态系统的水循环、构建江湖联系、蓄洪防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湿地所在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改变其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6-8,10]游客行为对湿地环境有一定影响,如观鸟者对湿地鸟类的影响,[9]因此湿地公园应注重对旅游者进行生动的环境教育,[2]利用虚拟旅游技术可以满足游客对湿地重点保护区域的旅游欲望;[11](3)旅游产品开发。城市水旅游的系统开发框架被提出,水旅游开发要加强空间整合,[12]对亲水旅游产品进行了具体分类,[13]对具体的湿地观鸟生态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14]

综上,湿地旅游开发尤其要处理好开发行为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水系的跨越流动性使得滨水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问题显得尤其重要,[15]然而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武汉城市圈城市间交通便利,客源相对集中,湖泊型湿地特征典型,区位优势明显,因此,本文以武汉城市圈31家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样本,利用SWOT模型总结了武汉城市圈湿地旅游资源城湖联动的4种整合模式,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延展性。

二、武汉城市圈湿地旅游资源

武汉城市圈湿地总面积5019.48km,占城市圈总面积的8.66%,[16]湿地资源主要类型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等,湿地景观多元,群落生态、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基础上,笔者于2013年1月、7—8月以及2014年1—2月对武汉城市圈内的31家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细致的探查,参考王昆欣,周国忠[17]的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方法,进行梳理和分类统计。武汉城市圈内湿地资源丰富,可划分为8大主类21个亚类共48个基本类型(表1),主要特点如下:(1)从资源类型及数量上来看,湿地类型主要以湖泊湿地为主,数量多且分布相对集中;(2)从空间分布来看,湿地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等级性,呈现出以武汉为中心的集聚态格局,区内交通网络发达;(3)从资源特色来看,圈域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中部和东北部相对集中,湿地与灌区、库塘和农场共存,生物景观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美学价值高。

三、基于SWOT模型的湿地旅游资源整合战略选择

(一)SWOT模型分析框架

SWOT模型原为企业战略管理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工具,借由SWOT模型对武汉城市圈湿地旅游资源从内部资源(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机遇、挑战)4个维度展开分析,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及依据(图1)。

从内部资源来看,武汉城市圈湿地旅游资源优势体现在1+8城市地理区位相对集中,湿地旅游资源和区域其他旅游资源可以进行有效组合包装,圈域城市间交通网络发达;劣势体现在圈域湿地资源分布不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武汉拥有12家国家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数量上占绝对优势;黄

冈市拥有9家湿地公园,其中国家湿地公园7家,占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总数的18%;仙桃、潜江、天门、黄石四市各拥有1家湿地公园,数量较少。此外,武汉城市圈内的湿地资源多为湖泊型湿地,同质性较强,湿地生态脆弱性高。

表1:武汉城市圈湿地旅游资源分类统计

图1:武汉城市圈湿地旅游资源整合的SWOT模型

从外部环境来看,机遇是客源市场相对集中,政治导向、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信息技术和自然环境这几个方面的宏观环境有利于城市湿地旅游开发。但资源开发滞后,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湿地保护管理水平低下,加上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区域之间的激烈竞争等因素,制约了湖北省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18]湿地公园周边配套设施日渐完善,可借由整合周边其他类型旅游资源达到提升综合效益,提升组合旅游产品质量的目的。

根据SWOT模型的四个象限,将湿地旅游资源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两两组合,形成SO优化策略(优势和机会)、WO转型策略(劣势和机会)、ST多元化策略(优势和威胁)和WT防御策略(劣势和威胁)四种态势组合,每一态势组合对应一种整合模式。

(二)武汉城市圈湿地旅游资源整合策略

基于武汉城市圈湿地旅游资源的SWOT矩阵分析,提出4种组合策略支持的4种典型的湿地旅游资源整合模式,分别是SO优化策略(环城水系优化整合模式)、WO转型策略(生态农场型整合模式)、ST多元化策略(景区依托型整合模式)、WT防御策略(生境保育型整合模式)。

1. SO优化策略

采取SO优化策略对应的是环城水系优化整合模式,典型代表是武汉环城水系江河联通。此种模式突出的是环城水系联通后环境优化的综合效益。陆路与水网交通系统的疏通与完善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整合现有江河湖水资源,以最优化的结构组成的具有湿地生态有机体,不仅有利于长江中游水系安全,水源地保护、生态系统完整,又为圈域居民、游客提供了湿地科考、休闲游憩的场所。武汉城市圈交通网络通畅,凭借圈域良好的交通网络,节点与节点间无缝对接,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目的,游客住宿设施应该向附近旅游卫星城镇转移,形成节点-链接交通网络格局。

2. WO转型策略

采取WO转型策略对应的是生态农场型整合模式,典型代表是武汉城市圈内的孝感朱湖国家湿地公园。此种模式核心功能是湿地农耕文化的打造,突出综合效益。鼓励社区参与管理,延伸湿地农业产业链;建立特色水产品、特产商品基地;依托湿地农村开展农事体验旅游活动,如采摘、捕鱼、手工制作、灌溉等。在湿地公园外围交通节点建立湿地管理办公场所、游客服务中心等,住宿设施应集中设置在湿地外围城镇或农村社区,各区域互为接壤,相互补充,权属无争议,周边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活动,并从中获益。

3. ST多元化策略

采取ST转型策略对应的是景区依托型整合模式,典型代表是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观鸟、赏花、辨识昆虫等自然体验教育活动。开展徒步、划船、自行车赛道等亲水休闲娱乐活动。选择湿地景观优美地段,建立湿地博物馆、野生生物调查基地、野营营地等,并通过湿地电子信息平台,与中小学联合开展湿地服务功能展示和科普宣教活动;如开展科普基地、野外考察、野营、写生、博物馆、展览馆等宣教展示活动,起到认知学习和科普宣传的目的。

4. WT防御策略

采取WT防御策略对应的是生境保育型整合模式,典型代

表是武汉城市圈内的新洲涨渡湖湿地公园。此种模式核心功能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育和维护。借鉴国外湿地公园开发经验,湿地保育区所占比例应最大,占公园面积60%左右,不得借湿地保护之名进行商业地产开发。依托相关科研机构,以水生态修复、水系安全为主题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保育工作。在湿地公园的生态敏感区域仅开展保育、检测等保护管理活动,区内不允许设置任何住宿、游乐设施。对于前期已遭破坏的湿地滨水区域开展生态工程修复,可大量补种乡土植被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对消落带裸坡进行恢复重建,营造良好的水禽栖息地。

四、结语

湿地在城市水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觑,湿地保护要依托社区开展,而不仅仅是湿地管理部门的责任。由于缺乏关注,湿地保护路径和渠道仍然很单一。旅游是信息传播较快的人类社会性行为,适度开发湿地生态旅游,既可以为湿地社区创造经济效益,同时又开展湿地保护宣教工作,有助于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不失为一种整合城市圈湿地旅游资源的有效方式。当然,鉴于湿地类型、社区差异、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延展整合模式还有待进一步追踪验证,武汉城市圈湿地类型多为湖泊型湿地,对于不同地理区位的其他类型湿地资源、国内外湿地旅游开发差异以及湿地旅游资源整合过程中困境及应对机制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项目编号:13g340)

注释:

①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http://www.hb.xinhuanet.com/zhuanti/2008-11/18/content_14953506.htm

②国家湿地公园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实施建立,止至2014年6月底,湖北省已经建立了55个湿地公园,其中39个为国家湿地公园,在全国位居首位。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建立,截止2013年12月20日,全国共有46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其中武汉有1个,即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参考文献:

[1]庄晨辉.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2-3.

[2]王立龙,陆林.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9,(6):1517-1524.

[3]Mikolaj Piniewski,Lars Gottschalk.A GIS-based model for testing effects of restoration measures in wetlands:A case study in the Kampinos National Park, Poland [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2,(44);25-35.

[4]陈克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5,3(4): 298-301.

[5]Northside,Cody Meyer,Michaele Pride.WETLAND PARK AND GREEN EXIT[R].2010.

[6]P. Chaminuka,R.A. Groeneveld,A.O. Selomane.Tourist preferences for ecotourism in rural communities adjacentto Kruger National Park: A choice experiment approach [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168-176.

[7]Sheng-Hshiung Tsaur,Yu-Chiang Lin,Jo-Hui Lin.Evaluating ecotourism sustainability from the integratedperspective of resource, community and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4):640-653.

[8]Dohar Bob M. Situmorang,Isti Raafaldini Mirzanti.Social entrepreneurship to develop ecotourism [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2,4(1):398-405.

[9]Noga Collins-kreiner,Dan Malkinson,Zev Labinger, et al.Are Birders Good for Birds? Bird Conservation Through Tourism Management in the Hula Valley, Israel [J].Tourism Management,2013,38 (10):31-42.

[10]梁慧,张立明.国外生态旅游实践对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76-82,90.

[11]李慧,石长波.哈尔滨湿地生态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3,(6):7-8.

[12]孙萍.基于多重视角的扬州水旅游开发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6):48-53.

[13]吴志强,吴承照.城市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8-144.

[14]王燕,张丽娜,梁晓伟,等.北京野鸭湖湿地观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绿色科技,2011,(1):132-134.

[15]张璟.文化视野中的水系旅游资源整合初论[J].生态经济,2007,(3):120-124.

[16]卢会娟,刘浩,董莹等.武汉城市圈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6(2):40-41.

[17]王昆欣,周国忠.杭嘉湖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效应、分布特征及整合思路[J].生态经济,2006,(1):104-107.

[18]王留林,罗佳,吴宜进,等.湖北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4,10(4):16-19.

猜你喜欢
整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