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2016-01-28 20:26韩笑雪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艺术

韩笑雪

摘 要:音乐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教学生唱会几支歌么?是给学生以简单的识谱以及简单的“乐理”么?是教会学生能在某件乐器上得到一些初级练习技能么?在前些年,如果能做到上述三点,已算是不错的音乐教师了。如果他能数年如一日,或者还能在课外活动中再多灌输一些知识和技能给学生,那可能还会算得上先进的音乐教师,因为在那些年来对音乐教师称职与否多是以上述这些条件来衡量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美育功能;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27-01

“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从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出发,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各种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真正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这种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一、欣赏性教学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通过音响来塑造音乐形象;而音乐形象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我根据音乐这一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异,让他们欣赏不同的乐曲,以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如有的学生厌学,让他们聆听《校园的早晨》、《中学时代》等,激起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热爱;针对容易自卑的学生则让他们聆听《长江之歌》、《中国的土地》、《亚洲雄风》,帮助学生增强其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毕业班学生学习紧张疲惫,我让他们聆听《春江花月夜》、《蓝色的多瑙河》,带给学生轻松、愉快的感觉;针对娇弱心理,让他们聆听《黄河大合唱》、《马刀舞》,培养学生坚强、刚毅的性格;针对焦虑心理,让他们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扫除学生的烦闷与苦恼。我校曾有位学生因家庭的不幸,产生了悲观、厌世的心理,我则积极配合班主任,向他介绍了贝多芬在生活上历经的磨练,介绍了《命运交响曲》的由来,唤起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帮助他渡过了“心理危险期”。长期以来,我就是通过这种特殊手段,组织指导学生聆听一些格调较高、积极向上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从这风格各异的音乐形象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感受到人类伟大的力量和生活的无限美好,从而达到了艺术审美与人格塑造的双重提高。

二、背景性教学

所谓的背景性教学,是创造一种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设计一种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情景氛围,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内涵、产生音乐共鸣。在《大海啊,故乡》的教学中,为了唤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激发学生感受母爱的深情,我运用电教手段,展示出大海的画面,使学生通过歌词、旋律、画面进入意境,在大海的澎湃壮美中感受音乐的深情;又如在欣赏器乐三重奏《春天来了》这课时,我首先运用电教手段,给学生展示出一幅幅春天的美景,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进入作品的意境,感受春天生动、美好的气息,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如,欣赏歌曲《松花江上》时,我首先是给同学们精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亡,百姓受难的历史背景,然后再从悲壮低沉的音调、高低起伏的旋律、力度的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法让学生感受音乐形象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三、技能性教学

技能型教学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多种感官的并用,去展示表现音乐的教学。如举办学校艺术节,组织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等表演形式,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进而达到提升自我价值、展示音乐技能、增强自信的目的。与此同时,平时还注重与班主任配合,利用班、队会时间,结合教育重点,创造各种平台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天地,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的感官需要得到满足,而且使其在精神上得到解放,视野上得到开拓,心灵上获得升化,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长期的实践证明,不少所谓 的“差生”,通过技能训练不仅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与发挥,而且提高了他们在学习其它学科中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综合性教学

美育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她不仅在音乐、美术等学课单独存在,还应该将其贯穿到其他各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只有加强横向渗透,互相联系,才能提高建立健全的审美结构的整体效应。所以我在进行综合性教学中,把音乐带入语文王国,搞配乐朗诵,使音乐与文学融为一体,以增强美的感染力;配合外语教学教唱英语歌曲,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外语的兴趣;根据品德课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组织“十月歌会”;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开展综合文艺演出活动等。通过以上这些全方位的综合性教学,使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知识传授、能力教养、情操陶冶三者融为一体,有力地加速了学生健康的心理结构的形成。

五、创造性教学

人的思维分为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二者不可分割共同发展。要提高智力素质,美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为它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像“白发三千丈”、“银河落九天”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所以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其联想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并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去创作新的音乐作品,或通过歌唱、表演、演奏等手段,对原有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尝试,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提高创造能力。不少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以上所谈,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把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力求最大化的初浅尝试。几年来的实践告诉我:强大的美育功能可以使学生成为阳光、自信、善沟通、懂感恩的高情商的人。所以,我将继续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把艺术教育作为终身使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杜永寿.浅谈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体例[J].儿童音乐,2006(07)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艺术
纸的艺术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