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周期的联盟企业网络能力评价

2016-01-28 03:51渊,张
中国科技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

倪 渊,张 健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2)



基于生命周期的联盟企业网络能力评价

倪渊,张健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2)

摘要:本文在明晰网络能力内涵结构、网络能力动态演化性以及联盟生命周期判定等三个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联盟企业网络能力评价的动态模型。该模型遵循“先定位再评价”的思路:首先,借助Entropy-SVM的方法对目标企业所处联盟的发展阶段进行定位;然后,根据联盟不同发展阶段对网络能力内涵要求的差异,确定网络能力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利用集成算子实现信息整合。本文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能力和综合评价理论,有助于企业网络能力策略的科学制定。

关键词:联盟企业;网络能力;生命周期;组合评价

1引言

联盟满足了参与企业对资源、能力以及空间的需求,但其不稳定和脆弱性也给企业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为企业必须具备更加突出的网络能力[1-2]。网络能力是企业改善其网络位置和处理某单个关系的能力[3],后来诸多学者对其内涵进行了发展[4-5]。尽管学者们对网络能力的界定有所差异,但是普遍认为:网络能力对竞争优势的获取具有积极意义,已有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6-9]。在这些结论的指引下,诸多企业都将培育和提升网络能力,作为维护联盟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网络能力提升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需要建立在企业对自身网络能力发展水平科学、准确评价基础之上[10-11]。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联盟呈现出不同的网络特征和关键问题,影响网络能力的内涵结构[12]

2联盟企业的网络能力评价的关键问题

2.1关键问题一:联盟企业网络能力的结构

联盟企业网络能力评价的首要问题是揭示网络能力的内涵和结构,这是评价指标构建的基础。已有研究均将网络能力看成由多个能力要素组成的复合能力[13-17],并从不同角度揭示其内部“黑箱”,但是存在一些不足:集中于资源管理视角理解企业网络能力,过分强调外部网络规模以及资源异质性的价值,忽略了网络关系质量的作用;部分结论符合直觉判断或者实践经验,但缺乏实证检验;部分研究对网络能力内涵和结构认知相对滞后,没有反映组织情境变化对网络能力新的要求,难以指导实践操作。因此,有必要借助相关理论重新梳理网络能力内涵与结构。

相关实证研究指出,网络能力作用机制是组织将外部网络资源转化为网络资本,进而形成竞争优势的过程[18-19]。借鉴该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资本的视角重新认识网络能力内涵,认为网络能力是联盟企业形成并运营外部网络资本,实现资本增值的能力。与资源视角不同,网络资本强调外部关系的质量,其核心是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强连带关系的集合。网络资本形成反映“网络资源-网络资本”的转化过程,涉及网络资源的识别、获取以及管理三个关键活动;网络资本运营反映“网络资本-竞争优势”的转化,涉及网络资本的开发与利用两个关键活动。这五项关键活动形成完整的“网络资本增值链条”,每个关键活动完成需要不同企业能力要素的支持,网络资源识别活动强调联盟企业对外部网络资源的价值认知和判断,以网络规划能力作为支撑,包括:企业从战略性视角出发,判断和辨识结盟机遇及价值的网络感知能力;联盟企业规划自身在未来网络组织中定位的网络设计能力;企业预测联盟演化趋势的网络预测能力。网络资源获取强调联盟企业网络资源由“无”到“有”的变化,以网络构建能力为支撑,包括企业根据战略搜索信息、评价并选择潜在合作伙伴的网络开发能力,以及将预期合作意向变为正式联盟关系的网络联结能力。网络资源管理活动是强调企业外部网络连带由“弱”到“强”的质变,以网络管理能力作为支撑。网络管理能力注重微观层面二元关系的维护和优化,包括:联盟企业从组织与员工等多个层面拓展与外部合作广度的关系交流能力;与外部伙伴开展技术与资源共享等深度合作的关系深化能力;建立合作规范和冲突解决机制,保证双方合作顺利开展的关系协调能力;及时并科学的反馈双方合作效果的关系控制能力。网络资本开发与利用是联盟企业对现有网络资本存量进行优化配置的活动,以网络资本运营能力作为支撑,包括:联盟企业将外部网络看成一个整体,整合自身拥有各类网络资源,促进协同效应产生的网络资本整合能力;对现有网络资本结构进行调整,适应外部环境动态变化,并减少外部网络锁定效应的网络资本重构能力。综合网络资本增值链条关键活动与能力要素对应关系,本研究认为联盟企业网络能力是由网络规划能力、网络构建能力、网络管理能力以及网络资本运营能力四个方面能力要素构成的复合能力体系。

2.2关键问题二:联盟企业网络能力的动态演化

动态性是网络能力的重要特征,当外部环境改变时,组织的网络关系也会改变,并对网络能力结构提出不同要求[20-21]。因此,网络能力评价第二关键问题是理清不同联盟情境下企业网络能力结构的变化规律,作为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依据。

对于联盟企业来讲,联盟生命周期是它面临的主要外部环境,根据网络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联盟在演化过程可以划分成结网期、发展期、稳定期和变革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联盟的网络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会引起“网络能力要素对竞争优势的贡献度随联盟生命周期呈现一定的动态性”。联盟结网期是几个发起者基于某个共同目标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网络组织雏形的阶段。这一时期网络发展的“利益”前景尚不明确,对于联盟企业来讲,不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参与,都面临着是否要采用网络化战略的决策,而科学决策的制定是建立在联盟企业对外部网络资源准确的价值判断和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因此,在结网期网络规划能力发挥主导作用。联盟发展期是联盟经过初期合作产生了一定价值,大量参与者被吸引加入网络,网络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这一时期的联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外部合作者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负面风险。面对如此情境,联盟企业一方面要寻找并识别优质的潜在合作伙伴,另一方面能将潜在优质资源转变为真实合作关系。因此,在联盟发展期,网络构建能力发挥主导作用。联盟稳定期是联盟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和积累,网络集体优势达到峰值,网络规模和内部企业联系呈现出相对稳定状态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联盟企业与外部网络建立密切联系,但是随着彼此相互依赖程度的增加,联盟企业与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也不断提高,对此联盟企业需要建立一整套解决方案,维护和发展特定的外部网络关系,确保合作双方长期的强连带关系。因此,在联盟稳定期,企业网络关系管理能力发挥主导作用。联盟变革期是市场环境变化、行业技术水平创新等外部因素或联盟长期发展带来的行政官僚化等内部因素使联盟逐渐丧失创新活力,核心市场竞争力减弱,发展进入停滞阶段。在这一时期联盟企业面临“二次创业”的战略调整,需要充分整合和重构已有外部网络资源,开发新的业务或市场。因此,在联盟变革期,企业网络资本运营能力发挥主导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网络能力结构随着联盟生命周期演化呈现动态性特征。

2.3关键问题三:联盟发展阶段识别

网络能力动态性决定了网络能力评价需要对目标企业所处联盟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定位,根据与之对应评价标准进行信息集成。联盟网络发展阶段的识别包括两个关键内容:一是判别指标的确定;二是判别方法的选择。判别指标的探索经历了由单一规模指标到多维特征指标以及由静态到动态特征描述两方面的转变,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识别要素指标库,但就单个研究来讲,判别指标体系普遍缺乏系统性。对此,本文将联盟看成一个开放系统,综合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特质构建联盟生命周期识别要素集。静态判别指标反映联盟网络内部特质与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包括内部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内容。其中,网络结构按照层次性,通过关键节点(核心企业)的特征和网络整体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描述;网络功能通过市场、技术和创新三方面衡量。动态判别指标反映联盟网络与外部环境互动特质与联盟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包括各类资源在联盟网络流入与流出两方面特征指标(见图1)。

判别方法的探索分成三个阶段:初期以定性方法为主,而后普遍采用线性判别方法,最近学者们发现诸多判别指标随联盟生命周期演化呈现曲线或者更为复杂关系[22],因此目前主流判别方法是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VM)等非线性算法。这两种方法都将联盟生命周期判定看成多分类的模式识别问题,比较而言SVM比神经网络算法更具优势,它需要的样本量少且收练速度和精度更高。然而,标准SVM在判别联盟生命周期存在评价精度与泛化性之间的矛盾。一般而言,标准SVM利用3~4个判别指标进行分类时精度最高,但此时判别指标数据较少,得到分类模型的泛化性不高;相反如果增加判别指标数量,分类的精度又会不足。对此,本研究提出“熵权(Entropy)-SVM”处理多维判别指标的模式识别问题,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信息熵加权对多维判别指标进行降维,再利用维度数据完成SVM分类,选择熵权法预处理的原因是它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数据的客观性和差异性。

图1 联盟生命周期判别要素体系

综合以上分析,联盟发展阶段识别具体流程如下:首先,以联盟生命周期识别要素集,形成13个题项的“联盟发展阶段测量量表”,前12个题项对应12个识别要素扩展得到的问项,用于收集输入端数据;第13个问项为“您认为贵单位所在联盟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用于收集输出端数据。 其次,利用信息熵对12个判别指标的输入端数据进行赋权,加权集成得到5个特征维度的数据值,作为新的输入端数据,它与原输入端数据共同形成预处理后的样本数据集。然后,将预处理后的数据集分成两部分,80%作为训练样本集,用于训练联盟生命周期的判别模型,20%作为测试样本集,验证训练的判别模型的准确性。

3动态评价模型的构建

3.1动态评价模型构建整体思路

综合以上三个关键问题分析,本研究提出了联盟企业网络能力的动态评价模型,该模型采用先定位后评价的整体思路,首先根据联盟生命周期的判定模型,识别目标企业所处联盟的发展阶段;然后,根据该发展阶段对企业网络能力结构的要求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借助集成算子将网络能力动态权重与对应指标值进行整合,得到联盟企业网络能力的综合评价水平,作为企业相关发展决策的依据。该动态评价模型中“阶段判定、指标体系和动态权重”分别与前文三个关键问题探索相对应,借助大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加以确定。

相关数据收集借助“联盟生命周期及企业网络能力调查问卷”加以完成,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联盟企业网络能力结构测度的调查”用于评价指标与动态权重确定;第二部分为“联盟发展阶段测量量表”,用于联盟发展阶段的识别。为了保证足够的数据规模,采用了实地调研、E-Mail 问卷调查两种方式。此外,还借助本校MBA资源对其中符合条件的校友进行问卷调研作为补充。共计发放539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其中,联盟结网期的企业9.07%;联盟发展期的企业占40.67%;联盟稳定期的企业占36.01%;联盟变革期的企业占14.25%。

3.2联盟企业网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通过网络能力结构维度的实证确定动态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于网络能力结构调研数据利用SPSS19.0进行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然后运用AMOS17.0进行一阶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值=156.136,df=142,χ2/df=1.121,小于一般认定的临界值3;RMSEA=0.026,低于0.08的临界要求;GFI=0.925,NFI=0.937,CFI=0.993,均大于0.9的最低水平,表明网络能力模型拟合良好。因此,联盟企业网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2阶4维结构,包括网络感知、网络设计等11个二级指标。

图2 联盟网络核心企业网络能力一阶及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3.3联盟企业网络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网络能力结构随联盟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性”是本文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理论支点。对此,本文将联盟生命周期看成是控制变量,通过联盟生命周期对联盟企业网络能力四个维度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来验证这一假设。检验结果显示:伴随概率指标值都小于0.05,表示联盟生命周期对企业网络能力的四个维度有显著影响。基于该结论,本文将样本企业按照所在联盟发展阶段分成四类,对每一类样本的网络能力数据分别进行因子分析,按照因子载荷客观赋权,明确不同联盟发展阶段下,企业网络能力各个维度和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联盟发展阶段下联盟企业网络能力的指标权重

续表1

3.4联盟生命周期判别模型有效性检验

该部分问卷第二部分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验证Entropy-SVM算法判别企业所处联盟生命周期的有效性。按照2.3的判别流程,其中,判别指标熵权借助matlab软件编码求解,编译器为visual studio 2010,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熵权法的联盟发展阶段识别指标权重

在新的样本数据集中随机选取300个样本作为训练集,其余为测试集。利用台湾大学林智仁教授开发的libsvm工具箱,训练联盟生命周期分类模型。模型中核函数选择径向基核函数,多分类方式为偏态二叉树,惩罚参数c设置范围为1~100,核函数参数g通过网格搜索方法确定,取值范围为0~1。运行程序,得到参数g=0.2500,c=64。最后,利用测试样本集检验分类的准确性,预测分类结果准确率为Accuracy=96.5116%。为了验证本文SVM核函数和分类模式选择的有效性,本研究对比了1v1、决策二叉树以及偏决策二叉树的分类准确率,结果如表3所示。本文采用的偏态树比1v1 和决策二叉树算法具有更好的效果。此外,在偏决策二叉树下又比较了不同核函数的准确率,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径向基核函数分类效果优于其他几种核函数。

表3 三种方法分类准确性比较

表4 三种方法分类准确性比较

4结论与讨论

(1)基于网络资本视角重新认知联盟企业网络能力的内涵和结构,采用大样本数据验证结果显示:联盟企业网络能力是由网络规划能力、网络构建能力、网络管理能力和网络资本运营能力构成一种复合能力,能力结构表现为二阶四维特征。

(2)揭示并验证了联盟企业网络能力随联盟生命周期的动态演化规律。一方面,从主导能力要素上看,在联盟由结网期到变革期不断演化过程中,企业网络规划能力、网络构建能力、网络管理能力以及网络资本运营能力依次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从能力类型上看,联盟网络发展的开始和结束阶段,注重企业战略性的网络能力维度;而网络在广度和深度拓展过程中,更注重企业战术性的网络能力维度。

(3)将联盟生命周期的判别看作是所分类模式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熵权-支持向量机的联盟生命周期判别模型。该模型的判别指标体系综合了联盟网络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特征,更具系统性;而判别方法突破了标准SVM在判别联盟生命周期存在评价精度与泛化性之间的矛盾,实证结果显示其分类准确性更高。

(4)综合对网络能力评价三个核心问题的定性探索,设计了联盟企业网络能力评价的动态模型,该模型将企业网络能力2阶4维结构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经过联盟生命周期的判定,联盟不同发展阶段网络能力的客观动态赋权以及信息集成等步骤,完成对联盟企业网络能力的测量。

参考文献:

[1]简兆权,陈键宏,郑雪云.网络能力、关系学习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4,03:91-99.

[2]范钧,郭立强,聂津君.网络能力、组织隐性知识获取与突破性创新绩效[J].科研管理,2014,01:16-24.

[3]Hakansson H.Understanding Business Markets[M].New York:Croom Helm.1987.

[4]Ritter T.The Networking Company:Antecedents for Coping with Relationships and Networks Effectivel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99,28:467-479.

[5]徐金发,许强,王勇.企业的网络能力剖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41-47.

[6]Yu B,Hao S,Ahlstrom D,et al.Entrepreneurial Firms’ Network Competence,Technological Capability,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4,31(3):687-704.

[7]Zacca R,Dayan M,Ahrens T.Impact of Network Capability on Small Business Performance[J].Management Decision,2015,53(1).

[8]朱秀梅,陈琛,蔡莉.网络能力、资源获取与新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04):35-43.

[9]任胜钢.企业网络能力结构的测评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01):49-57.

[10]王海花,谢富纪.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结构测量——基于结构洞理论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07:134-146.

[11]Mitrega M,Forkmann S,Ramos C,et al.Networking Capability in Business Relationships——Concept and Scale Development[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2,41(5):739-751.

[12]Mahmood I P,Zhu H,Zajac E J.Where can Capabilities Come from? Network Ties and Capability Acquisition in Business Group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32(8):820-848.

[13]Moller K K,Halinen A.Business Relationships and Networks:Managerial Challenge of Network Era[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lnent.1999,(28):413-427.

[14]Hagedoom J,Roijakkers N,Van Kranenburg H.Inter-firm R&D Networks:the Importance of Strategic Network Capabilities for High-tech Partnership Form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17:39-53.

[15]徐金发,许强,王勇.企业的网络能力剖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1:21-25.

[16]邢小强,仝允桓.网络能力: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6,S2:558-563.

[17]方刚.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

[18]Gruenberg-Bochard J,Kreis-Hoyer P.Knowledge-networking Capability in German SMEs:a Model for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9,45(3):364-379.

[19]张道宏,马辽原,胡海青.在孵企业网络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三重社会资本为中介变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02:96-104.

[20]吴龙吟.网络能力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以创业阶段为调节变量[D].山东财经大学,2013.

[21]王海花,谢富纪.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扎根方法的探索性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5,01:130-137.

[22]Kohtamäki M,Partanen J,Parida V,et al.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ervice Offering and Sales Growth:the Moderating Role of Network Capabilitie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3,42(8):1374-1385.

(责任编辑谭果林)

Evaluation of the Network Capability of Alliance Enterprises Based on Life Cycle Theory

Ni Yuan,Zhang Ji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Beijing 10019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larified three key issues concerning network capability evaluation including network capability structure,the dynamic nature of network capability,as well as the judgment for alliance lifecycle.And then it built a dynamic network capacity evaluation model.The model followed the rule of“positioning first and then evaluating”.Firstly,it developed the Entropy-SVM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tage of alliance where the target company belongs.Secondly,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quirement of alliance lifecycle on network capability,index weights of network capability in different stages were determined.Finally,it used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o achiev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enriched the network capability theory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ory,which was helpful for firms to develop the promoting strategies.

Key words:Alliance enterprises;Network capacity;Life cycle;Combined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倪渊(1984-),男,山东莱芜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与组织行为。

收稿日期:2015-04-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1021/G0117),北京市知识管理研究基地资助。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过程创新分析
基于型号研制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研究与实践
全自动运行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管理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智能化交通标志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设计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TBM刀具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在“引汉济渭”工程中的应用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