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泌针法在妇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2016-01-30 02:31李庆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妇科疾病针法内分泌

李庆云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云南 腾冲 679100



调泌针法在妇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李庆云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云南 腾冲 679100

“调泌针法”是韩华明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通过特定的手法针刺调节特定的穴位治疗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一种疗法。“调泌针法”包括调泌腧穴、调泌针刺手法及调泌腧穴配伍应用,适用于与内分泌相关的临床各科,对与内分泌相关的妇科疾病疗效尤其显著。

调泌针法;调泌腧穴;调泌手法;妇科疾病

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女性生殖系统生长、分化、发育和成熟,个体被赋予女性的特征、行为和生殖机能。若这一生理机制发生异常或缺陷,机体则可能会出现多种女性特有的病变,如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泌乳功能失常、绝经综合征等,统称之为生殖内分泌疾病。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包括生殖道结构异常、不育、炎症、肿瘤以及乳腺疾患和性功能障碍等,统称之为妇科疾病[1]。韩华明教授、谢长才教授应用调泌针法治疗与内分泌相关妇科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介绍如下。

1 调泌针法疗法

1.1 来源 韩华明教授,1933年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针刺治疗内分泌相关疾病,历时二十余年。谢长才教授继承整理发展该针法并应用于临床十五年。调泌针法包括调泌腧穴,调泌针刺手法及调泌腧穴的配伍应用[2]。

1.2 概念及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

1.2.1 调泌针法概念 通过针刺调泌腧穴治疗与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一种特色针法,当针灸刺激机体特定穴位后,可引起内分泌器官功能及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激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3]。

1.2.2 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 针刺对机体内分泌系统有着广泛的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针灸对机体的多种效应,往往与其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相关。针刺调节内分泌系统最基本的方式是影响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及使激素从产生到发挥作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协调了激素对机体的调节作用[3]。

1.3 基本理论及特点 调泌针法的基本理论是以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现代西医生理学中“内环境稳态”学说,以调节机体自身恢复平衡的一种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具有调整经络虚实,调整神经失调,调整新陈代谢,调节机体的整合作用;在针刺治疗内分泌疾病时提出不同的针刺手法对内分泌腺体产生兴奋和抑制,以调节内分泌失调;调泌腧穴与其他常规穴位一样针刺时对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3]。

1.4 取穴原则、针刺手法及注意事项

1.4.1 取穴原则 根据激素水平取相应的穴位(根据对疾病的相关激素水平检查结果确定来取穴);根据疾病的性质选取相应的穴位,如与雌激素水平有关的妇科疾病应取卵巢1、卵巢2;根据调泌腧穴的特殊性选取穴位,如闭经取肾腺3,月经提前取肾腺2,月经后期取肾腺1,崩漏取断红1和断红2等。

1.4.2 针刺手法 针刺手法是治疗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泌针法的针刺手法有捻转补泻法,提插补泻法,温补法与凉泻法,平补平泻法。

调泌腧穴多在内分泌腺体周围反应敏感,故针刺手法多采用捻转补泻法,如头部调泌腧穴多采用轻刺、浅刺手法否则患者会因刺激量过大而产生暂时性头痛、头昏。

1.4.3 注意事项 调泌针法与针质的导电性能有关,选用银质针最好;与针体粗细有关,越细越好;与刺激量有关,多采用轻刺、浅刺;与穴位的性质有关,临床应用时注意调泌腧穴的特殊性。

1.5 与内分泌相关妇科疾病常用穴位的定位、功能、针刺方法 脑平穴(又称增液穴)。定位和百会穴相同。功能:平衡机体,调节阴阳,启动阳气升发及腺体分泌激素的作用。针刺手法:平刺0.5~0.8寸,不宜深刺。

丘脑穴。定位:侧部,耳尖直上入发际3寸。功能:调补气血,固摄冲任,调整神经功能、性功能障碍及内分泌失调。针刺手法:向下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多刺。

下丘脑穴(又称醒眠穴)。定位和率谷穴相同。功能:和丘脑穴相同,常和丘脑穴相配伍,有加强调节内分泌失调的作用。针刺手法:向下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多刺。

神垂穴。定位:头侧部,平下丘脑穴,向前额旁开2寸处。功能:调气血、阴阳,健脾利湿,调内分泌失调及性功能障碍。针刺方法:向下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多刺。针刺可治疗尿频、乳少及闭经。

松果穴(又称震颤穴,失眠穴)。定位:头侧部,下丘脑穴向后平行,旁开2寸处。功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调气血、内分泌失调及性功能障碍。有抑制卵巢活动作用,可治疗月经量多,经期提前,痛经,震颤麻痹,失眠等。针刺方法:向下或向后顶方向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多刺。和肾腺2相配和治疗月经过多或经期提前。

垂体穴。定位:头侧部,神垂穴向下1.2寸处。功能:调气血、平衡阴阳,固摄冲任,调节内分泌失调及性功能障碍。向下斜刺0.1~0.2寸,不宜深刺多刺。和丘脑穴配伍治疗闭经、乳少、月经不调等。治疗肢端肥大症时可多刺。

胸腺穴。定位:胸部,正中线中间,长约1寸,相当于膻中穴的上、下位。功能:疏调气机,增强免疫力。针刺方法:向下平刺0.8~1.0寸。

泌乳穴。定位:乳房根部四周,上、下、左、右各一穴。功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生乳通乳,消肿散结。针刺手法:向乳房中心斜刺0.5寸。主治缺乳,溢乳,乳痈及乳腺增生。

卵巢1。定位:下腹部,脐中下3.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功能:疏调经气,调理气血,固摄冲任,调节内分泌失调。针刺方法:向下斜刺或直刺0.5~0.6寸。不可深刺。卵巢1有调节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临床上常和卵巢2、子宫穴相配伍治疗子宫出血、卵子滞留症、月经不调、闭经、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绝经综合征等妇科病,是调节内分泌失调的主穴。

卵巢2。定位:下腹部,脐中下3.5寸,前正中线旁开3.5寸,功能:同卵巢1。针刺方法:向下斜刺或直刺0.5~0.6寸,不可深刺。卵巢2是卵巢1的辅助穴位、加强穴位。

肾腺1。定位: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2寸。功能:补肾壮阳、滋水育阴,针刺方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直刺,以免刺伤脏器。专治月经后期1周以上。常和肾腺3配伍治疗闭经。

肾腺2。定位: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2寸。功能:补肾壮阳,滋水育阴,固摄冲任。针刺方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直刺,以免刺伤脏器。专治月经提前1周以上。常配伍松果治疗月经量多或经期提前。

肾腺3。定位: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2.5寸。功能:功能:补肾壮阳,滋水育阴,固摄冲任。针刺方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直刺,以免刺伤脏器。专治闭经。

断红1。定位:手背,微握拳,第二、三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功能:固摄冲任,调经止血。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专治崩漏效穴。常配位断红2、隐白治疗崩漏。

断红2 即大敦穴。定位: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功能:调理肝肾气血。治疗崩漏效穴。

二阴穴。定位:股外侧部,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与尾骶骨上端连线的外五分之三处。功能:补肾壮阳,通经活路,疏调二阴及冲任之经气。针刺方法:侧卧屈股位,针尖朝前阴方向、少腹方向、或肛门方向直刺或斜刺2.5~3.0寸。疏调二阴及冲任之经气振奋肾阳,具有促使内分泌腺体释放激素的功效。

隐白穴。定位: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功能:调血统血,健脾和胃,疏肝理血。本穴为土经木穴故可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性疾患。

1.6 适应症 调泌针法通过选取不同的调泌腧穴配伍应用在内、外、妇、儿、皮肤等和内分泌相关的临床各科。

2 调泌针法在妇科疾病临床应

调泌针法治疗妇科疾病是在调理肝、脾、肾的基础上配合调泌针法,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2.1 崩漏 刘某,女,36岁,已婚,2016年3月25日初诊。主诉:月经延长2个月。现病史: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后少量阴道出血持续至月经周期的10天左右,经血色黑,腹胀痛,腰酸,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乏力,纳少,多梦。G0P0,工具避孕。既往月经4~6天/26~28天,经量中等,无痛经病史。查体:血压120/80mmHg、心率84次,一般情况良好,无贫血貌,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浅表淋巴结及肿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妇科检查:(-);辅助检查:B超提示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进一步行月经期子宫内膜诊刮及基础体温测定。检查结果:月经周期第6天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杂乱子宫内膜,可见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部分呈增生期子宫内膜;基础体温:双相型基础体温,月经来潮后基础体温不能陡然下降,呈现缓慢下降现象,至月经周期8~9天下降至低温期水平。西医诊断:有排卵型月经失调(黄体萎缩不全);中医诊断:崩漏。辨证:气虚血亏,脾虚湿滞;针刺处方:常规取穴:本神(双)、印堂、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三阴交(双);调泌穴:增液穴、断红1、卵巢1、卵巢2、隐白穴。针刺手法:关元用补法,余穴用平补平泻,隔日1次,1周3次,12次为1个疗程。经治疗3次后,子宫异常出血停止。连续针刺3个疗程,调节内分泌建立正常月经周期。

按:针刺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方法,按照辨证与分期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治疗原则,明代方约之对崩漏的治疗提出“塞流、澄源、复旧”的三步治法。暴崩久漏之际,塞流止血是关键。崩漏之下血缓解后,应根据其证候以澄源、复旧。针刺处方在急性期以补法为主,旨在塞流,断红1配合隐白是治崩效穴,配合增液穴、气海、关元等调理冲任益气止血,本神、印堂调神定志,中脘、下脘、三阴交、卵巢1、卵巢2调肝健脾补肾,促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2.2 多囊卵巢综合征 张某,女,26岁,已婚,2016年3月27日初诊。主诉:月经量少伴周期延长3年余。现病史:3年来月经经量减少,伴周期延长,3~4天/2~6个月,体重增加,14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为5天/28~32天,无痛经。因停经2月就诊,服用孕激素后出现撤退阴道出血,诊见面部皮肤粗糙、毛孔粗大、口周毛发重,眠差,大便可,舌尖红、苔薄,脉弦数。查:甲状腺无肿大,身高160cm,体重75Kg。妇检(-),辅助检查:内分泌检查提示:睾酮3430pmo1/L,促卵泡素2.5IU/L,促黄体素26IU/L,雌二醇126pmol/L。B超提示:双侧卵巢多个小卵泡(10~12个)。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单相型;子宫内膜病理: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空腹血糖水平正常,胰岛素曲线显示胰岛素水平增高。肝肾功能正常,血脂水平增高。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夹痰湿,治以滋阴清热,健脾化湿。针刺处方:①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腹四关(外陵双、滑肉门双)、内关、血海、三阴交、水泉。调泌针法取穴:增液穴、丘脑穴、下丘脑穴。②隔腧、肝腧、脾腧、次髎、三阴交、水泉。调泌针法取穴:肾腺1、肾腺3。闭经时用处方②,月经来潮后用处方①,隔日1次,每周3次,12次为1个疗程,连续针刺3个疗程。针刺手法:头部穴位采用轻刺、浅刺,关元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经治疗5次后月经来潮,继续调理3个疗程后,病情好转,月经量中等,周期28~31天,体重65kg,B超复查示:两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内分泌检查提示: 睾酮280pmol/L,促卵泡素5IU/L,促黄体素12IU/L,雌二醇316.8pmol/L。

按: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中医学的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不孕、癥瘕等病症的某些证型有相似之处。针刺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以补肾疏肝健脾,调理冲任促排卵为治则,主要选取任脉、肾经、脾经、肝经等相关穴位进行治疗。临床上选取引气归元,腹四关为基础方,引气归元能补先天、后天,腹四关可将气血向四肢扩散,促进全身气血流通,血海、水泉活血祛瘀清热。增液穴、丘脑穴、下丘脑穴、肾腺1、肾腺3相配和临床使用可促进排卵,内膜增厚,月经来潮,从而调经、调阴阳使月经恢复自如,临床操作时根据当时情况灵活选用两组处方。

3 讨论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女子生长发育以肾气盛为主导,而天癸的至与竭、冲任的盛与衰,则与女性生殖功能的成熟和衰退直接相关,其具体表现就是月经的初潮和闭止,以及伴随着月经而具备的妊娠能力。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也归属于肾。肾腺1配伍垂体、丘脑、松果、三阴交、血海、照海有补肾壮阳,滋水育阴,调补气血的作用。肾腺1~3的布局呈三角形,简称肾三角,对治疗生殖、泌尿系统疾患有极好的疗效[2]。

冲任二脉,属于奇经八脉,两者起于胞中,故与生殖有密切关系,女子的月经和妊娠与冲任有密切关系。冲任二脉,应赅括了性腺的功能,并与女子的子宫有直接的联系。肾气-天癸-冲任-子宫构成一条轴,成为女性生殖功能与性周期调节的核心。针刺卵巢1、卵巢2可调节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在临床上用于与内分泌相关的妇科疾病,配气海、足三里、脾俞、百会主治崩漏、配肾俞、关元、子宫、三阴交主治卵子滞留,配胸腺、内关、神门、肝俞、太冲主治绝经综合征等。

调泌针法治疗妇科疾病是在调理肝、脾、肾的基础上配合调泌针法。肝主藏血,肝对冲脉血海有调节作用,调理冲任主要从调理肝肾着手。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与妇科关系密切。妇科疾病重视肾、脾、肝,肾主先天,脾主后天,肾主生殖,脾主营养,先天后天相互支持,营养与生殖得以协调,则生长发育便可正常,经、带、胎、产、乳之病自少发生。

[1]葛秦生,连利娟.生殖内分泌与妇科疾病诊治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10.

[2]韩华明,韩增平,韩兰平.针刺调节内分泌治各科疾病[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319-321.

[3]谢长才.肥胖内分泌疾病针灸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11-250.

(编辑:穆丽华)

2016-07-15

李庆云(1969-),女,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科泌疾病。E-mail:686liqingyun@sohu.com

R245.3

A

1007-8517(2016)19-0039-04

猜你喜欢
妇科疾病针法内分泌
女青少年对常见妇科疾病的认知及防控能力调查分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远离妇科疾病这么做才正确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妇科疾病常见误区
稳住内分泌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