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观察

2016-01-31 06:17付小蕾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下肢骨折

付小蕾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山西 晋中 030600)



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观察

付小蕾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目的:研究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实际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患者术前、术后第三天和术后第七天,使用乳胶免疫比浊法进行相应的D二聚体定量检测,然后对患者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所有90例患者中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有8例,且并发DVT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七天的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且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82例未并发DVT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七天的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未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未并发DVT患者与并发DVT患者术前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三天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七天差异更加明显(P<0.01)。结论: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下肢骨折患者具有积极临床价值。

【关键词】下肢骨折;D二聚体;定量检测

下肢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近些年来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状况逐渐上升,而深静脉血栓就是其中最典型之一。D二聚作为继发性纤溶分子的标志物,它是经交联经纤维蛋白降解而产生,下肢骨折患者在诱发深静脉血栓以后,其D二聚水平也随之上升。为了研究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下肢骨折病人的临床实际价值,笔者选取了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对此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0到7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1.42±4.14)岁;所有90例患者均因外伤致下肢骨折,且均未出现肿瘤、凝血障碍等疾病;患者中包括46例髋部和股骨骨折,23例胫腓骨和膝部骨折,21例足部和踝部骨折。手术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检测,有8例患者确诊为深静脉血栓(DVT),从手术开始到DVT引发的时间约为4到26天,平均时间(9.9±0.7)天。

1.2 方法

本观察采用的仪器是由美国的IL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其型号为ACL TOP 700,此外,还有与之配合使用的乳胶免疫分析D二聚体定量检测试剂盒。

观察方法是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第三天,以及手术后第七天,经BD公司的凝血检测专用真空采血管采集患者清晨空腹时的静脉血,在准确的操作流程下,使用ACL TPO 700全自动血凝仪及相应的试剂盒对患者D二聚体实施定量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本观察数据信息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90例下肢骨折患者中,并发DVT的有8例,并发DVT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第三天,以及手术后第七天的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且该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在所有未并发DVT组的患者中,其在手术前、手术后第三天,以及手术后第七天的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未并发DVT患者与并发DVT患者手术前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三天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七天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差异更明显(P<0.01)。并发DVT与未并发DVT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对比如下表1所示。

表1 并发DVT与未并发DVT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对比

注:并发组术前、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七天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并发组与未并发组在术后第三天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差异结果明显,P<0.05,并发组与未并发组在术后第七天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差异结果很明显,P<0.01。

3.讨论

D二聚是经纤维蛋白交联和纤溶酶水解而产生的降解产物,纤维蛋白的增多就会伴随着D二聚的增多。一般来说人体的血液纤溶和抗凝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但一旦DD血浆浓度超过0.3毫克每升时,人体的纤溶和抗凝系统就会失衡,从而带来静脉血栓与高凝血病症。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经历了伤口处理、麻醉处理、手术实施等治疗,术后由于卧床时间长,其体内血流及凝血机制的变化会引起一定的病理变化,这种变化大都被其他问题掩饰而不易察觉。据统计,有高达50%以上的骨折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临床中没有相应症状,但术后经检验其D二聚体明显较高。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经骨科大手术后,静脉造影检查发生DVT的比率非常的大。根据有关统计显示,一项涉及七个亚洲国家多个骨科407例各种骨折手术的研究中,经静脉造影诊断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DVT)的例数高达278例,DVT发生率高达43.2%。由此可见术后引发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之大。

由于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时下肢静脉的回流变滞缓,因此其形成DVT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传统临床中将静脉造影诊断作为下肢DVT诊断的标准方法,但由于静脉造影能够对患者带来相应的创伤性,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该方法是一种可多次检查、无创伤性的诊断DVT的可靠方法,但同样,它不能够对DVT的发生进行很好的预测。等到下肢骨折患者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时,就必然带来疾病治疗费用与时间的消耗,有时甚至还伴随着生命危险。目前临床中对于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测还未存在统一的定论。

为了研究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下肢骨折病人的临床实际价值,笔者选取了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并发DVT的8例患者中,并发DVT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七天的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且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82例未并发DVT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七天的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未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未并发DVT患者与并发DVT患者术前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三天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七天差异更加明显(P<0.01)。由此可以得出,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医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安玉.血清甘油三酯及D二聚体检测对早期诊断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价值.中国综合临床,2015,31(1):70-73.

[2]吴棋阳,李曲文,蔡俊峰.脂蛋白(a)及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福建医药杂志,2014,36(6):90-91.

[3]闫吉.抗凝血酶、D二聚体检测在髋部骨折术后血栓中的应用价值.血栓与止血学,2014,20(6):308-310.

[4]黄桃园,何向东.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定量检测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浙江创伤外科,2014,19(5):779-780.

[5]张健华,徐丹,张丽芬.不同年龄段下肢骨折病人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血栓与止血学,2012,18(5):227-228.

[7]谢辉,刘会敏,马宏伟.D二聚体及FDP检测在骨折患者的应用价值.河南医学研究,2012,21(3):302-303.

【中图分类号】R27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5)23-0055-01

猜你喜欢
下肢骨折
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研究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下肢骨折术后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卧床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下肢骨折的护理体会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