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状体缝合术治疗睫状体离断的临床观察

2016-01-31 06:17孙梅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眼外伤

孙梅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睫状体缝合术治疗睫状体离断的临床观察

孙梅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睫状体缝合术治疗睫状体离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例(18眼)睫状体离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睫状体缝合术进行治疗,观察、评估本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3m的视力水平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视力>0.3者所占比例为66.67%,显著高于术前(0.00%),P≤0.05。13例(72.22%)在术后3d内,眼压恢复到11~21mmHg,平均(18.5±3.6)mmHg。UBM检查一次手术睫状体复位率88.89%。结论:对睫状体离断患者行睫状体缝合术,能较好地改善低眼压,保护患者的视功能,手术疗效确切,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的安全、有效手段。

【关键词】睫状体离断;眼外伤;睫状体缝合术

严重眼挫伤可引起睫状体离断,出现持续性低眼压,而低眼压的长期存在,又会引起黄斑水肿和视神经病变,从而对患者的视功能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对于外伤性睫状体断离患者,临床应积极地采取处理措施,以免影响视功能。我院采用了改良式睫状体缝合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断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例(18眼)睫状体离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UBM(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诊断为睫状体离断,睫状体带和巩膜突分离,前房和睫状体脉络膜上腔沟通,睫状体脱离,前房浅,眼压低,黄斑水肿。男11例,女7例,年龄5~43岁,平均(24.5±4.7)岁,病程2~64d,平均(22.4±3.5)d,视力均<0.3,眼压0~6.8mmHg,平均(4.2±1.1)mmHg。睫状体离断范围:≤2个象限11例,超过2个象限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式巩膜睫状体间断缝合术。手术步骤:术前常规应用2%的匹鲁卡品缩瞳,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在睫状体离断范围内做大于其范围的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于角膜缘后3mm做平行于角膜缘的板层巩膜瓣,于角膜缘后1.5mm切穿巩膜床,见积液流出,然后用10-0的尼龙线穿过巩膜床前唇→睫状体→巩膜床后唇,如此间断缝合,间隔1mm~2mm,缝合范围大于睫状体离断的范围,最后缝合巩膜瓣。

术后,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和睫状体肌麻痹剂,对于眼压过低者,可在术中向玻璃体腔内注射消毒空气,或者在前房内注射黏弹剂,术毕需将黏弹剂冲洗干净。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患者眼压、视力变化,并行眼底、UBM检查。视力检查:手术前后分别应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试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前后,分别用压平眼压计测量患者的眼压。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比较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视力、眼压

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水平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本组患者术后3m的视力水平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视力>0.3者所占比例为66.67%,显著高于术前(0.00%),P≤0.05。

表1 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水平比较[n(%)]

注:*表示与术前比较,P≤0.05。

本组患者中,有13例(72.22%)在术后3d内,眼压恢复到11~21mmHg,平均(18.5±3.6)mmHg,3例因手术范围超过180°而在术后出现眼压偏高,采取强的松口服、噻吗洛尔滴眼、甘露醇静滴等措施进行处理后,眼压降低,待眼压降至20mmHg以下,停用甘露醇,再持续应用噻吗洛尔滴眼2周,眼压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持续低眼压2例,其中一例二次缝合睫状体复位,眼压升高,另一例二次缝合后眼压仍低,患者放弃治疗。

随访期间,有2例出现眼压升高(>21mmHg),需依赖药物眼压维持正常。

2.2 UBM检查

术后2周行UBM检查,有16例(88.89%)睫状体复位,2例(11.11%)未复位。未复位的患者行二次缝合后一例睫状体复位,一例仍未复位,患者放弃治疗。

2.3 并发症

术中,18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睫状体未出现活动性出血,前房、玻璃体均无积血。术后3d有3例发生高眼压,后期有2例发生高眼压,高眼压发生率为27.78%。3例伴晶状体半脱位的患者,术后2个月复诊出现晶状体混浊,经人工晶体睫状沟悬吊术+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后,矫正视力恢复到0.6。术后持续低眼压2例,其中一例再次缝合睫状体复位,眼压升高,另一例二次缝合后睫状体仍未复位,患者放弃治疗。

3.讨论

眼挫伤会对眼组织造成多种损伤,导致睫状体离断,同时睫状体离断也是低眼压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睫状体离断指的是睫状体脉络膜与巩膜分离,睫状体上腔与前房相通形成房水引流旁路,从而出现低眼压,顽固性低眼压会对眼球造成多种危害,包括黄斑水肿、虹膜与小梁区粘连、继发性青光眼等,给患者的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故应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治疗低眼压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睫状体离断引起的低眼压,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封闭断离口。通过睫状体缝合术,可将脱离的睫状体与巩膜内表面进行缝合,使裂隙关闭,闭塞房水内引流通路,从而恢复眼压与视功能。

通常情况下,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UBM、前房角镜检查、眼压、临床表现等,即可诊断出睫状体离断。其中UBM能准确地提供睫状体脱离的范围、离断口、脉络膜上腔积液等情况,能精确的指导手术范围,避免了手术的盲目与漏诊,为手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术后手术效果的观察,除了眼压的回升,UBM能更直观的了解睫状体复位的情况及术后高眼压的原因,本组患者有2例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高眼压,经UBM检查可见有一例合并房角后退,有一例房角粘连。

本组患者行睫状体缝合术后,视力水平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视力>0.3者所占比例为66.67%,显著高于术前(0.00%),P≤0.05。在术后3d内,眼压(72.22%)恢复到11~21mmHg。但是在手术治疗中,容易因断离口突然封闭,房水引流旁路突然消失,Schlemm氏管功能、小梁功能未及时恢复而出现一过性高眼压,通常实施药物对症治疗即可改善。本组患者中,就有3例在术后早期出现眼压偏高,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正常。2例在随访期间出现眼压升高,经UBM检查合并外伤性房角后退或者缝合偏前导致房角粘连所致。因此睫状体离断手术复位后,视力与眼压均有明显提高。少数患眼视力差,与伤情密切相关,因为合并有不同程度视神经、视网膜的损伤。

综上所述,对睫状体离断患者行睫状体缝合术,能较好地改善顽固性低眼压,保护患者的视功能,手术疗效确切,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的安全、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于滨,董晓光,王金艳等.复杂眼外伤伴睫状体离断的手术疗效.中华眼底病杂志,2010,26(6):517-520.

陈元芝,范少君.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直视下睫状体复位术.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4,36(5):369-371.

[1]侯芳,王绍莉,王海燕等.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2):144-146.

[1]刘毅,庞秀琴,王绍莉等.合并青光眼的外伤性睫状体断离临床特征和治疗.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2):98-100.

[1]张卫红,赵迷英.玻璃体切除连续褥式缝合术治疗大范围睫状体脱离眼外伤.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6):776-778.

[1]刘芳,白领娣,刘鹏飞等.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合并虹膜根部断离手术治疗.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3):203-206.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5)23-0105-02

猜你喜欢
眼外伤
《张效房眼外伤学》一书出版
陕西及其周边地区眼外伤流行病学分析
《张效房眼外伤学》一书出版
《张效房眼外伤学》一书出版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机械性眼外伤住院患者477例的临床分析△
Work-related ocular injuries in Johor Bahru,Malaysia
不同手术时机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患者的预后影响
机械性眼外伤的临床特征及眼外伤评分应用
武警某部眼外伤10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