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雪银花的古老记忆苗族银饰的文化意蕴

2016-02-02 00:03李姝爰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银饰苗族图案

李姝爰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 贵阳 550002)

似雪银花的古老记忆苗族银饰的文化意蕴

李姝爰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 贵阳 550002)

对苗族同胞而言银饰不只是单纯的装饰品,它深植于苗族文化的土壤,是宗教巫术、图腾崇拜、历史、民俗生活的积淀,银饰除了是一种装饰,还是一种情结,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银饰;文化;符号

“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服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这句话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民族史学家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一书上说的,确实,苗族是一个文化古老的民族,他们是蚩尤的后裔,拥有与炎黄子孙一样古老的血脉。他们曾历经战争的创伤与迁徙的苦难,如果有文字,苗族的历史一定会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可遗憾的是,他们没那么幸运。于是,苗族妇女将他们的历史记忆、美好愿望都以银饰的形式装点在了自己的身上,它不仅是祖先艰辛历史的见证,也是一段古老的民族记忆。

关于银饰,早在苗族原始文化中就有大量反映。《苗族古歌》中记录的“银子用来打项圈,打银花来嵌银帽,金子拿去作钱花,银花拿来做头饰”的诗句,在强调银子货币功能的同时,也突出了白银作为饰物的功能。在苗族的《换嫁歌》中有着这样的唱词“头插锦鸡毛,衣裙身上套,一只银项圈,胸前闪闪耀。”这是母系社会中男子出嫁的情景,可见早在久远的古代苗族银饰就已经兴盛起来。苗族银饰的积累从古老的传说到历史的现实已经足以说明它不只是一时的,而是深入苗族人民内在的精神沉淀。

一、迁徙记忆

总说苗族是一个苦难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要说其苦难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先祖蚩尤。在元代以前,武陵和九黎、三苗、南蛮(荆蛮)都是苗族的不同称谓,在这个称谓背后则有一个让苗族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九黎部落,在大约距今5000年前,以蚩尤为首领活跃在长江中下游及黄河下游一带,有着牛首人身形象的苗族祖先蚩尤曾创造了中原地区的辉煌。而另一个以黄帝为首的部落,为了向黄河下游发展,与蚩尤产生冲突,在与黄帝的多次交战中蚩尤落败,他统治下的九黎集团大部分向南迁徙,由此拉开了苗族多苦多难的迁徙序幕。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只有把自己的历史、故事、记忆、文化用穿与戴的形式保存下来,在贵州施洞一带苗族的银马围帕上描绘着士兵骑马的图案,非常生动,曾经问过当地苗民,这种图案有着什么样的说法。他们回忆说这个图案记载着他们苗族的历史,一个不断迁徙与征战的历史,用士兵骑马征战的样子作为银饰上的装饰图案就是想告诉后代子孙不要忘记自己的历史,不能忘了自己祖先在面对逆境时所拥有的勇敢顽强。

在苗族穿着的衣服和头饰上,也能经常见到银铃,据说以前在群体迁徙的过程中,人们就是通过行走时银铃发出的清脆声响来相互提醒,达到前后呼应、避免走失与掉队的目的。苗族银饰在形状和图案上,也与区域内的其他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了融合,比如苗族银饰中借鉴于古代的步摇、五兵佩、长命锁,结合景泰蓝工艺的银饰等。这些融合与借鉴,也是在迁徙过程中,在与这些民族的杂居中获得的。此外,在迁徙过程中,财产的携带是他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的财物要么比较沉重,要么容易丢失,而将银做成首饰佩戴在身上,不仅能妥善地保管财物,其璀璨悦目的色彩也是作为装饰品最佳的材料,正因为银饰兼具财富和审美的双重功能,所以苗族成为了中国广袤大地上最爱银的民族。

二、生殖崇拜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对于生养小孩就非常重视,尤其是男孩子,更是肩负延续一个家族香火的重大责任,所以传统思想里认为一个家族必须人丁兴旺,没有小孩、人丁凋零都是愧对列祖列宗的表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传统思想环境下,苗族也深受其影响,同时苗族对于生殖的崇拜还与他们的迁徙史有关。苗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一个饱受磨难的民族,其先民经历了连绵不断的战乱与灾祸、无休止的征剿与驱赶,流离失所的苗族先祖,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历经千辛万苦,数次迁移,由中原逐步西迁至西南山区,那时候西南山区无论是生活条件、医疗水平还是气候环境相较于中原都有很大的差异与限制,这使得苗民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出生率,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强烈的繁衍欲望,从而促进了苗民生殖崇拜文化的生成。他们把这种祈望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镌刻在了他们佩戴的银饰中,其图案主要有鱼、石榴、小米穗等,不难发现这些东西的共同特点都是多产、多籽。除此之外,蝴蝶和鸟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银饰中,在苗族古歌中,人们传唱道:“蝴蝶从枫木心里出来之后,与水上的泡沫谈恋爱,怀孕之后产下十二个蛋,由脊宇鸟艰难地孵化了十二年之后,才生出了水牛以及人类的祖先姜央等十二个兄弟,苗族称为苗家十二古祖。”在这古老的传说故事里,蝴蝶产出了苗族的祖先,在苗民心目中被视为蝴蝶妈妈,脊宇鸟因为完成了孵化而被当成神鸟,这些形象已然成为了苗族崇拜信仰的标识,在苗族银饰中运用频繁。而说到生殖崇拜,蝴蝶那特殊的完全变态发育与极强的繁殖能力,也让苗族先民们无限崇拜。不论是蝴蝶、鱼、还是石榴,这些图腾都凝结了苗民对后代子孙绵延不断的美好憧憬以及对生活稳定幸福的渴望。

三、美好祈愿

苗族先民经历了苦难的迁徙历史,诸多的痛苦与磨难,使得他们向往稳定富足的生活和一切美好、吉祥的事物。这种心愿反应在了他们的银饰创作中,苗族银饰中经常会见到龙、蝙蝠、葫芦和菩萨的形象,这些图案都有着求吉纳祥的渴望。例如蝙蝠,“蝠”音同“福”,有时候蝙蝠的图案还采取倒挂的样式,寓意福到;葫芦也是因为音同“福禄”,而常被苗族所使用,寓意福寿绵长。再以龙纹举例,传说中,龙是一种翱翔于天际的神兽,有兴雨吐雾的本事,在汉族地区它象征着皇权与尊荣,是神圣不可亵渎的,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崇拜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根深蒂固。而苗族在漫长的迁徙道路上,接触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很自然的其自身文化也会被外来文化所影响,所以在苗族的银饰中会出现龙纹、汉字等元素,苗族先民根据自身对龙纹形象的理解,创作演变出很多代表吉祥如意寓意的龙图案,在黔东南苗族银饰中广泛用于银压领、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中。与汉文化中龙的形象不同的是,汉龙代表权贵的象征,至高无上,为了表示其特殊性,它不会与其他动植物搭配出现;而苗龙却相对随意得多,它可以与自然界的万物平等共处,和谐共存,不分尊卑。这也折射出了苗族先民在历史上遭受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等境遇后,急切渴望子孙后代被平等对待,生活安定幸福、吉祥如意的心理。

在苗族地区,小孩的身上会佩戴刻有菩萨、八仙等图案的银饰,多见于帽子和腰带上,这也是一种祈愿心理的反映,父母祈望这些佩戴在孩子身上的“神仙”能够庇护自己的小孩平安健康,不要生病。除了直接的祈愿之外,辟邪也算是一种迂回的祈愿方式。摆贝苗族流行的锥角银抹额,其上锋利的锥角造型正是苗族巫术意识的体现,苗族认为一切锋利之物皆有驱邪功能,这正是巫术生活中的驱邪物经过变形后在银饰中的反映。通过这些镌刻在银饰上的图腾符号,苗族人们那种驱邪求吉的美好愿望得到了无声的表达。

四、风俗习惯

苗族的银饰在佩戴上还能反映本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无须多少语言的注释,就可以向大众宣告某一个特定的事实。从明代起,银饰就在某些苗族地区有了确定婚姻状况的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银饰主要是用来装饰未婚女性的。在贵州清水江及都柳江流域,盛装银饰对女孩子具有三种含义。其一,表示穿戴者已进入青春期;其二,表示穿戴者尚未婚配;其三,表示穿戴者欲求偶。像在贵州的黄平,没有结婚的女孩子腰部常会系一条银围腰链,用以表明自己未婚的身份;而雷山的苗族女孩子,如果没有结婚就要佩戴银角,以此来区分已成家的妇女。女孩们是否已经婚配有着她们专用的银饰,可能在不同的地区,佩戴什么银饰有着自己地区的特色,但是大同小异,不论表现形式如何,用银饰作为标志这一点是共通的。除此之外,银饰还是苗族青年男女用作定情的信物,像在有的苗族地区,男女双方如果情投意合,互相爱慕,便会相互交换银饰,以此来作为定情信物,表示彼此爱心已结,不分不离。在苗族的观念里,他们觉得配戴银饰就得“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而且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银饰都是充当货币用的,一个人拥有的银越多,无疑也就是越富裕。所以在苗族的风俗里,在婚嫁或是重大节日时,姑娘们一定会从头到脚地装扮自己,把所有的银饰都戴在身上参加活动,在那似雪银花的光芒中绚烂绽放自己美丽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含蓄地夸富。

五、纪念苗家的某些历史

在贵州黔东南剑河地区流行着一种蜻蜒形状的银耳环,人们称之为“榜香由”。生活在剑河地区的苗族人们非常崇拜蜻蜓,其原因来源于当地一个古早的传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剑河地区曾经毒蚊肆虐,很多百姓被蚊子咬了以后感染恶疾,无法救治,这时候一个叫做榜香的妇女毅然化身为蜻蜓,吃光了所有毒蚊,保住了当地百姓。所以从那之后榜香不仅成为了拯救他们的民族英雄,也成为了当地苗族人们心目中庇护他们的女神。所以他们把蜻蜓的样子做成耳环,佩戴在耳朵上,也是希望能得到榜香女神的庇佑。

越是没有文字的民族,由于文化表现形式受到限制,其身上穿戴的东西作为本民族文化传递的媒介就越明显,银饰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装饰品,它深植于苗族文化的土壤,是民俗文化、崇拜意识、历史、宗教巫术的沉淀,其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苗族而言,银饰除了是一种装饰,还是一种情结,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1]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精粹银饰[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

G122

A

猜你喜欢
银饰苗族图案
高浮雕银饰
银饰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