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视觉造型艺术设计新思维研究
——从朋友圈视觉模式对传统视觉造型艺术设计的影响管窥艺术设计新方向

2016-02-02 00:03韩易明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微信时代

韩易明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福建 福州 350000)

信息化时代的视觉造型艺术设计新思维研究
——从朋友圈视觉模式对传统视觉造型艺术设计的影响管窥艺术设计新方向

韩易明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福建 福州 350000)

信息化状态已经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手机的使用几乎在占领我们所有的零散时间,视觉造型艺术设计师不得不面临崭新的课题,如何留住观众。每一位艺术工作者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将传统艺术瑰宝与信息时代化时代审美特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实践步伐,需要了解视觉造型艺术传统精神面临哪些新挑战。文章将尝试对此进行剖析,将这一广泛的主题切入微信软件的朋友圈功能例证中,以初探该课题的研究方向。

微信朋友圈;信息化时代;造型艺术;视觉审美

一、信息化时代视觉特色

(一)“信息化”概念的外延

“信息化(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最初“信息化”主要指的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介入的信息场及其引导的行为文化。我们会想到信息化科技研究、信息化战争等离我们较为遥远的范例。但随着信息科技的深入发展和急速更新,时至今日我们所面临的日常审美方式已然发生了彻底转变。诸多改变中,当属手机产品对我们的影响最为深远,微信(中国大陆用户范畴)首当其冲。下面我们就以微信朋友圈功能的视觉特色来探讨新时代视觉审美与视觉思维的特色及发展方向。

(二)微信互联网视觉思维

“微信(英文名:We 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在使用微信时,用户通过朋友圈可以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也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与其他信息平台不同的是,朋友圈具有一定的私密性,用户可以选择图片及文件信息何人可见,并且可以随时更换可见范围,另外用户也只能看到与之相同好友的评论和点赞状态。一时间,朋友圈取代了微博和群交流宣告了手机生活方式的胜利。

微信朋友圈视觉方式的特点之一是手机使用的便利性以及其产生的视觉信息的随意化。几乎是随时随地,只要手机在身边,我们就可以足不出户,坐地日见全天下。因此,几乎是所有会使用手机拍照功能的用户,都可以将自己所在的时空通过微信图片于朋友圈的方式传递给他天南地北的朋友。可以说,这时的信息化几乎是渗透到每一个时间与空间中的随意化和机动化。并且,由于这些随意化,朋友圈视觉典型表现了信息化视觉的碎片化特征。几乎是不带任何逻辑性和情节性的视觉观赏,带来了日常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纯粹形式审美。

朋友圈视觉方式的特点之二是视觉传播范畴的明确性。由于日常生活随时分享的便利化,势必带来隐私泄露以及其他社交信息外流问题。而微信朋友圈则有效地规避了这一羁绊,因此微信朋友圈的图片传送是相对具有针对性的,也可以带来更多相关领域朋友的关注。既然审美及信息传递方向如此明确,对于图片信息的阐释将不再必要,因此此时的朋友圈审美更为贴近图像形式的明确表达,也就是视觉传达的抽象化规律。

微信朋友圈视觉思维的诸多特征,均反映了视觉审美以及设计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三)视觉造型艺术总体特色及新时代转型

视觉造型艺术的概念很宽泛,其包罗了几乎所有视觉审美领域的艺术语言及其规律。就目前国内的视觉造型艺术现状来看,具象化以及主题性展览活动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但就国际发展状态以及未来视觉方式转变方面预见,视觉艺术领域的表征将逐渐向意象化、零碎化及个体化审美迈进。

二、传统视觉造型艺术载体及思维方式及瓶颈

(一)架上绘画造型艺术的视觉思维方式面临死亡的真相

早在百年前西方学者就预言,架上艺术已经走向死亡。时至今日,架上具象艺术在欧美逐渐衰落,而在中国大陆则如沐春风。是什么带给了中国视觉艺术崛起的养料,又是什么带来了新的危机。据调查,85%的在校大学生会使用微信朋友圈进行交流。目前,国内自称为艺术家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自己的宣传工具。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宣传,显得无力和苍白。究竟多少人能因为这样的宣传真去参与作品的展览,又有多少人会通过这样的宣传真正感悟作品的魅力。究竟架上艺术会因为信息科技的进步而繁荣还是因这样的改变而走向衰落,这是值得深思的。

我们通常所熟知的架上艺术指的是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等美术类别。当然,一部分雕塑也在其列。不论是哪一种的视觉审美过程,都由于实物的存在特征而需要实地观赏并结合环境造型特征进行审美观察。因此,架上绘画类型需要作者以及欣赏者亲临实地,参与融入现场而进行设计与审美。

首先,画家在作画之前就应当将展览风格以及画廊品味考虑在设计中,在进行作画创作时融入对于陈列作品环境的理解和考量。其次,展览陈列组织以及陈列设计师更要对众多画家以及其作品进行陈列设计,以保证展览观赏风格的统一。最后,作品的购买者除却收藏之外,将作品摆放或悬挂在室内时,也必然会对其所在空间的视觉效果做一番设计。

由此看来,传统视觉中的架上绘画类别审美思维特征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其绘制过程的材料质感真实实物特征明显,每一种画种在材料的技法上都有上成百上千种方向与类别。其二,架上绘画的形式语言不能脱离其所陈列的空间而存在,不论是在绘制过程中还是审美鉴赏过程中。其三,架上绘画依托实物的收藏与传递而生存与发展,过多地通过电子信息传递与分享将会降低其陈列展示频率从而影响收藏。

但目前手机微信朋友圈等相关信息化视觉武器已然改变了传统架上绘画审美过程的空间依赖性。观众可以将所见绘画的照片以多种形式传阅或分享,在降低了绘画审美细节美感的同时,也扩散了绘画的创意形式,使得其在大多数人眼前失去了神秘感。绘画形式语言被迫脱离了其陈列的空间而被广泛传播,审美的空间依赖被打破,同时也改变了艺术家视觉传达的设计初衷。这些是架上艺术面临的时代瓶颈,然而问题也是前进的动力。

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时代的视觉传达功能以及规律将会是架上艺术走向新生的契机。

(二)壁画以及传统工艺美术视觉思维特色碰壁与新生

架上艺术尚且可以搬移展厅,落实到每个个体的私人空间,但是壁画不能。壁画作为整个室内环境的局部融入了室内视觉审美的整体,与之不可分割。例如我们常津津乐道的敦煌壁画就是如此。无论如何临摹它们,或将画面单独展示出来,都无法再现洞窟壁画的庄严面貌和神秘魅力。而原有的敦煌壁画实体则不断随着岁月流逝而消失,色彩褪去,形体逐渐含糊。观众们即使是到达现场也未必能一览其原貌了,是的,壁画在成为历史,它在消亡。然而,正是新兴的信息科技在帮助我们还原这一切,无论是数字成像技术还是我们所说的图片传递都在帮助我们记录这一切。虽然敦煌以及大多数壁画陈列馆是不允许拍照的,不过专业的数字信息技术员会为我们完成这一存留的壮举,这就是传统壁画艺术的新生。

(三)雕塑景观艺术的造型思维僵化与突破

作为公共陈列艺术的雕塑景观设计是凝固的艺术,它屹立不摇可至百千年。但不断更新的生产消费方式以及艺术欣赏方式变化的周期缩短,变化的频率越发增强。雕塑景观的永恒之美,也许将经历一定的挑战。究竟视觉艺术家以及受众应当和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此新时代又包含哪些规律,亟待研究。

(四)其他视觉设计领域的现状

视觉设计与艺术表达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目的性的明确与否。之所以其视觉传达的要求如此严苛,就在于其传达的准确性要求十分严格。因此,所有视觉艺术面临的挑战在设计师看来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在广告设计师看来,观众的麻木与忽略不仅造成视觉审美传递的阻断,更与产品宣传信息的丢失紧密相连,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量与利润。因此,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在我看来都是相同的视觉传递工作者,都一样要接受时代的考验。

三、信息化时代造型艺术要求及新思维初探

(一)视觉传达的高效性

人类文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了生产生活的效率,同时也缩短了人们体验美和审视美的过程。而这一加速状态在数字信息革命到来后与日俱增,也将彻底改变艺术家和观众们“看”的方式。过往的宁静与平和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瞬息万变的信息流和图像爆炸。在微信朋友圈中的图像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刷新,几分钟不看手机,就可能丢失许多审视这些视觉信息的机会。大众在接受视觉信息的高效率中既有短暂的兴奋,也充满了迷茫。唯美的追求越发单薄,浓烈的视觉刺激无法填满,而真正留在心中的美正在变得模糊。我们正被这样的视觉传达高效生活所覆盖,正在这样的信息爆炸中挣扎,何处是美与永恒的绿洲。

艺术家感叹唏嘘的同时,应当适应这般的审美特征,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审美者的眼球,传递有效的信息。我们必须正确面对信息化时代造型艺术的新要求,高效。

(二)信息承载的丰富性

因为高效,所以繁复。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我们的眼睛在追寻着美好的事物,追寻着令我们感动的视觉享受。但过于单一化和过于平淡的艺术表达将被我们忽略,哪怕它是美的。因为我们的审美要求,被丰富的信息承载所扩大,我们审视美的心跳被加强,我们很难再为了几分钟一句歌词的戏剧而感动,因为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视觉艺术家们开始为了更为准确的视觉形式感而烦恼,同时不可避免地需要扩大自己的视觉形式语言单词量。因为他要在几秒钟之内不仅感动对方还能传递尽可能多的视觉信息,也只有这样,观众们才更有可能被感动。

(三)视觉语言的多样性

由于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通过几乎相同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造成了受众接收视觉语言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在多样化的视觉语言选择中,观众的理解与接收偏好便根据其成长背景与个体性格有所不同。例如,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数据积累,未来的艺术家可以掌控这些视觉语言喜好脉络,并且有的放矢地进行视觉创造活动。

(四)造型传统的创新性

传统的继承深度,体现在对于传统规律的掌握以及传统形式的创新。一味地抄袭传统或是简单地背诵经典都将埋葬传统艺术的活力。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乘着科技发展的双翼,传统艺术的创新充满动力。背水一战,在此一役,不在科技的变革中丧失受众,就在蓬勃发展的新生中创造奇迹。造型艺术师法自然,深感心灵的传统,必然将在新的审美方式下绽放璀璨的花朵。

四、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视觉造型艺术设计新思维研究,是一次对于传统视觉审美艺术形式新机遇的探索。同时,对于视觉造型艺术新时代的探索,是时势的必然而不可或缺。面对视觉传达的高效性、信息承载的丰富性、视觉语言的多样性、造型传统的创新性要求,不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百姓都面临着信息时代视觉世界的挑战和机遇。手机软件微信朋友圈的视觉功能仅仅是众多软件平台中的沧海一粟,放眼望去每一个革新的技术都带来一次全新的视觉体验。研究每一次视觉体验的新思维,成为了新时代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必修课。

J524-5

A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微信时代
“劲松壶”的造型艺术及文化内涵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谌宏微的造型艺术
微信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