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及理念探讨

2016-02-02 05:43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李 虹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



建构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及理念探讨

李虹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合作747000)

【摘要】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民族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民族高校实践教学体系要突出民族特色,确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水平需要多元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的教育也要随之发生改变,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这就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研究型高级人才转向服务社会的综合性人才。民族高校应该面向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转型,要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定位,合理选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是系统工程,要适应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要。

一、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要求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政治素养,掌握有先进的教育技术,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业渠道较宽,既能从事思想政治基础教学,也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从事工作的综合性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任务的综合性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很强的理论性,这是思政专业的特点同时也是局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课程设置上包括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等课程,专业知识结构是偏重于理论,教学环节上也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性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缺乏实践性,会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单一性,只能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而目前民族地方的社会就业岗位更多的是面向服务社会和服务基层,如果培养的人才能力单一,脱离民族地区实际状况,导致就业渠道狭窄,并影响就业趋势。

民族高校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方案、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本专业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虽然在培养方案中也有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和教育职业等实践性环节,但从实施过程看缺乏完整的规划和大纲,实践环节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实践教学环节还是按照理论教学模式在进行,或者无条件实施。这样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缺乏实践能力,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身具有的局限性要求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与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现代社会注重人才的创新和独立,个人要得到全面发展首先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掘个人的潜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根据民族学生个性和特点,培养学生个人特色,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民族地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于多元,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能力单一,无法承担基础教育以外的工作,这就要求必须培养全面复合的应用型人才。

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基本理念

(一)树立应用为本、适应民族地方社会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理念

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并且要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较强地适应社会的能力。综合能力是指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敏锐的政治思维,与民族地区群众进行沟通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爱岗敬业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社会发展的需求反映出人才的专业不能作为就业的唯一依据,专业和就业是可以分离的,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进行多项选择,只要本身具备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理念

实践育人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做出了全面部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包括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在课堂中通过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能掌握学生个性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要给每个学生同等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三)坚持自主创业、宽口径就业的原则,鼓励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民族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具有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成为判断该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避免就业的单一性,要能满足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是各种技能的综合表现,包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探索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结构要不断优化,增强学科专业的灵活性、创新性和市场性,要通过技能培训、科研创新和校外实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为自主创业和多向选择奠定基础。

三、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建立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规范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所起的绝对作用。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具有系统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够取得实际效果,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都应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要规范实践教学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按照实践认识、职业技能训练、科研创新能力锻炼的思路,制定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规范实践教学环节,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标准,确定学分,提供相应的条件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要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要通过典型案例、国家社会重大问题和事件、各类项目组织实践教学,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自己切身体验来深化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的保障,长期以来在实践教学的投入是很局限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很弱,又缺乏培训。校内外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开展没有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民族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要在课程设置方案中能保证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时间。要多与实习基地的教学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并加强实践教学教师的培训和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考核标准等。

(三)推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实践性、技能性和实务性课程的考核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一定内容和结果标准,校园内实践教学要有教学大纲,完善教学标准的规范化,这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在综合评价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差异,除了课堂表现和成绩外,可以通过课堂延伸环节来考查和认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分析问题的能力、道德素养、阅读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和协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并作出积极评价。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进行监控和引导,同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增强平等、民主的关系。合理的评价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积极的主动学习精神、积极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需要正确认识和分析民族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敢于突破原有的教学经验和模式,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并且要实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伍晓霞.探析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人才,2012(4).

[2]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3]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再定位与建设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3(13).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理论。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