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的文化建设

2016-02-02 05:43李宗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档案文化塑造文化建设

李宗华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档案的文化建设

李宗华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档案是文化资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在档案建设与档案管理中需要注意到的是要重视档案文化价值的发挥。通过这种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来促进我国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来为更好的做好这项工作提供助力。

【关键词】档案文化;文化建设;塑造

档案是信息资源的一种,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些重要信息的载体。档案一般常用在一些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或者是个人的一些活动、经验与体会的记录方面,其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纸质文字性、可以是音像形式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

一、关于档案的文化属性与价值功能的阐述

档案管理以及与档案有关的各项工作实际上都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很多时候这种关系可能都是不可分割或者说是一脉传承的, 档案这种固有的特性是其他文化形式可能所不具备的。

档案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中,自我表现情况的一些真实记录, 从这点上看档案就具备了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特性, 这一特性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发展、变化的真实反映。与此同时,从具体档案的载体形式、表现形态到档案管理、建设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的每个过程, 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发展紧密衔接和关联着[2]。

从以上的这些关于档案本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档案是具有文化属性的。档案所具有的这种文化层面的属性是社会文化价值的一种表达,在档案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档案本质的属性在发生变化, 新的档案观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在形成、发展。档案的文化建设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所做的各项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去凸显档案的文化属性和强调档案的文化功能。 实际上,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在档案的文化形成中,档案所具备的文化属性也在促进档案所带来的价值功能得以被人类所认知。对于档案文化建设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档案本身所承载、记载于见证的文化历史的研究。 通过对档案文化的研究,也是我们研究文化、解读文化以及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档案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关于档案所具有的文化属性与价值,目前已经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同和肯定。而实际上仅仅认可了档案的文化属性是远远不够的,相关的研究不能是在认同层面上就戛然而止和就此完结。作为与人类社会活动与文化发展都有着密切关系的档案文化,它具备的文化的记录、承载、传承与传播等功能是永远都不可能被替代的。档案文化的发展是蕴含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的,这个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当下而言,对于中国而言因为种种原因, 关于档案文化的建设是要远远的滞后于文化领域中的其他方面,很多时候档案文化属性的价值功能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关于档案文化方面的认知不够完全

对于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很多时候对于档案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可度还是严重不足的,仅有的一点认同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而且也仅仅只是局限在有限的人群中(主要是一些档案研究的工作者)。因为对于大多数的档案工作者而言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者,他们对于文化建设的认识的程度不会很深, 对档案的文化属性与具体的价值等也都没有充分的认知与认同。 在很多时候对于普通的档案管理工作者来说, 是将档案作为工具来看的, 这种观念认为档案就是记载信息的工具,在这样的观念的指引下档案的文化属性就很难体现和发挥出来, 档案文化建设的工作也难有突破和起色[3]。

(二)关于档案文化的形象还没有被塑造起来

对于档案文化建设来说,想要真正的将这项工作做好,就需要从日常做起。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就目前而言关于档案文化形象的塑造还并未被确认。在目前,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已经从原来的基于行政管理的管理体系与模式解放出来,但是管理的模式并没有完全走向基于社会文化价值的档案建设与管理模式, 新的档案观还有待形成。关于档案文化形象塑造的最重要特征,就在于其对档案文化属性与价值功能的凸显、强调。

档案是人类各种活动的历史记录与见证, 因此很多年代远久的档案其文化价值是很大的, 其文化凭证作用也就越大。在以往,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档案的搜集、整理、保护工作其实都是政府主导的,当然民间参与的也很多,但是这些都未成体系,并没有形成一种合力,强有力地去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这点从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档案管理机构的性质界定上就能看出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并未将档案馆看成是一个文化事业机构, 很多人都将档案馆一类的档案管理机构看成了以行政机构、政府机构或者说是政府机构的附属。在这种观念的作用下,档案的文化属性就很容易被抹杀,人们也更不可能将档案馆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档案文化形象塑造缺乏认同和认知也将严重地影响到档案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三)没有将档案的文化功能提升出来

在我国现阶段,档案馆还是档案管理与档案文化建设的主体,诸多工作的实施与目的的实现还是要依赖档案馆。档案馆是人们各项活动的记录部门与管理中心, 档案的文化功能的提升是有必要的。对于档案管理而言,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对档案袋的保存, 因为档案的文化价值与属性,所以档案馆管理不仅仅是档案本身,实际上其保存的是一种文化遗产。档案是文化财富, 必须在文化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我们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追根溯源的时候, 最先想到的就是去找档案馆,通过档案馆的源头效应, 认识到文化在档案中贮存着、在档案馆中停留着, 对档案要进行合理的汇流, 保证档案其中保存的是真实的,是符合社会史实的, 是可以为公众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服务的。 档案机构提供的服务就涵盖了文化服务,因为档案所能够涉及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如档案包含了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所以可以认定档案管理与档案的文化建设属于是一个多层次的领域, 是一个多层次的文化研究领域。

三、档案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从上面的阐述中,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档案文化建设目前已经成为整个档案管理与档案文化体系中的重点。因此,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与档案的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必须开拓出档案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从而实现档案文化建设的价值最大化 , 充分的挖掘档案的潜在内涵属性,为档案的文化建设服务。

(一)重视档案文化观念的宣传与普及

因为档案馆是档案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所以档案馆中的档案工作者需要结合档案管理的运行规律,促进档案文化建设的机制形成, 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转变原有的传统观念,对档案的文化属性做充分的分析与集中的认知, 确立档案工作文化建设机制。 通过档案文化机制与档案文化工作机制的建立来有效的凸显档案的文化属性, 让大众认识到档案的文化形象,并让这样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扎根,为其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现今各种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 将档案文化建设数字化、网络化,让档案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进入到每个人的心里,使其充分地融入到公众的生活中, 充分的体现档案文化的价值。

(二)重视档案文化建设中社会文化功能的发掘

上面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档案工作的主体是档案馆,所以发挥出档案文化建设中档案社会文化功能的发掘也是要从档案馆入手。首先就是要着重地发展、提升档案馆自身的社会文化服务能力, 基于此来有效地体现档案的文化功效, 将档案的文化资源、凭证建设放在首位。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地深入开发、挖掘档案的潜在文化,并将这些文化资源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用这些文化方面发内容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重点促进大众树立档案的文化观,就要充分地依靠档案馆的文化服务意识, 在实际的工作中档案馆为社会大众所提供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档案, 而是切实的文化传递。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只有不断改善档案文化建设,才可以使得档案工作适应实际社会的发展。为了有效的促进档案文化建设的步伐的迈进与发展,我们就要摒除旧观念,在思想观念方面达成创新,具体对档案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整合各项管理理念;同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而相关人员则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学习先进管理技术与理念,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不断为文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郑金月.文化自觉视野下的档案文化建设[J].档案学研究,2011 (6):9-13.

[2]马仁杰,谢诗艺.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建设探索[J].档案学研究,2013(2):9-12.

[3]陈琳.关于档案文化建设的现实思考[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53-54.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宗华(1996-),男,西昌,专科,学生,研究方向:文秘。

猜你喜欢
档案文化塑造文化建设
促进档案文化创新增强校园文化活力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高校档案文化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3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结构特征与热点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