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华人的非选举政治参与
——以2013年全美华人抗议“ABC辱华言论”为例*

2016-02-02 11:15万晓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参政全美言论

万晓宏

(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当代美国华人的非选举政治参与

——以2013年全美华人抗议“ABC辱华言论”为例*

万晓宏

(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美国;华人研究;政治参与;辱华言论;种族歧视;中美关系

论文从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理论视角,以2013年全美华人抗议美国广播公司(ABC)辱华言论的行动案例,就非选举政治参与方式对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当代美国华人参与非选举政治的主要方式有个人接触、游说、法律诉讼、抵制、不合作、加入参政团体、利用大众媒体进行政治表达、游行、示威、抗议和请愿等,具有发起时间短、行动见效快等特点。这些参政方式能增强美国华人的凝聚力,提升他们的族裔意识、维权意识和参政意识,与他们参与选举政治形成互补。未来美国华人参政应该继续走多元化道路,在积极参与选举政治的同时,重视非选举政治参与,以影响美国各级政府决策和社区公益再分配,反对种族歧视,维护和增进在美华人的合法权益与尊严,提高华人参政的有效性,防止辱华、反华和排华的事件重演。

当代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是指在美华人或华人社团运用各种方式影响美国各级政府决策和社区公益分配,维护和增进华人民权的政治活动。当代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主要有选举政治参与和非选举政治参与两种形式。其中参与选举政治通常需要参与者具有美国公民身份,而参与非选举政治则不受此条件限制。他们参与选举政治的主要方式有参加选举登记和投票、竞选各级政府公职、争取政治委任、政治捐款和助选等。他们参与非选举政治的主要方式有个人接触、游说、法律诉讼、抵制、不合作、加入参政团体、利用大众媒体进行政治表达、举行游行、示威、抗议和请愿等。[1]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大多认为当代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主要以参与选举政治为主,非选举政治为辅。*据笔者统计,1980年以来,国内学界关于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学术论文有近40篇,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陆宇生:《美国华人参政的回顾与前瞻》,《华侨与华人》1989年第1期;沈立新:《美国华人参政的历史与现状》,《社会科学》1994年第11期;梅伟强:《世纪之交的美国华人:从漠视政治到积极参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第4期;郭玉聪:《美国华人的参政热潮及存在问题》,《南洋问题研究》1998年第3期;李其荣、傅义朝:《从旁观者到参与者:战后美国华人政治角色的变化》,《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庄礼伟:《美国华裔社群的生存环境与参政路向》,《社会》2001年第9期;李其荣:《向主流社会迈进:近30年美国华人参政分析》,张存武、汤熙勇主编:《海外华族研究论集第二卷:妇女、参政与地区研究》,台北:华侨协会总会出版,2002年6月;万晓宏:《80/20促进会与美国华人参政新策略》,《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第3期;庄国土:《从移民到选民:1965年以来美国华人社会的发展变化》,《世界历史》2004年第2期;万晓宏:《试析当代美国华人参与选举政治的方式》,《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万晓宏:《当代美国华人精英参政模型分析》,《暨南学报》2006年第6期;万晓宏:《美国亚裔参政分析:以2007年麻州地方选举为例》,《世界民族》2010年第2期,等等。这些论文都以研究美国华人参与选举政治为主,只有笔者在专著《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研究(1965—2012)》中提出仅参与选举政治是不够的,未来美国华人政治参与应该走选举政治与非选举政治相结合的多元化道路。美国学界各种观点都有,其中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连培德教授认为二者都重要,有各自的优势,取决于不同的现实情境。[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王灵智教授一直坚持认为,在美华人的非选举政治参与比选举政治参与更实在,因而更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国内公众舆论较多关注美国华人的选举政治参与,而不太关心他们的非选举政治参与;美国公众舆论对华人政治参与的关注,也主要集中于选举政治,对他们的非选举政治参与的关注程度有限。有鉴于此,本文拟从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理论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法,以2013年全美华人抗议美国广播公司(ABC)辱华言论的行动,来说明和强调这些非选举政治参与方式对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一、全美华人抗议“ABC辱华言论”的背景和经过

2013年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加上民主、共和两党恶斗,无法在众议院就预算和债务上线等议题达成妥协,最终导致部分美国联邦政府部门从10月1日起开始关闭,持续长达16天之久,债务违约一触即发。[3]部分美国民众把对政府的不满归咎于中国,仇华情绪上升。10月16日,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电视台深夜脱口秀节目“吉米·基梅尔秀”(Jimmy Kimmel Live)中,主持人吉米·基梅尔邀请4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孩子组成“儿童圆桌会议”,他们一边嚼着糖果一边讨论国家大事,以讽刺“国会议员像儿童一样爱闹脾气”。当基梅尔问道:“美国欠中国1.3万亿美元的债务,我们怎样才能还完这些钱?”有的孩子说:“要建大高墙,把中国人挡在外面”,这被基梅尔用“长城”(the Great Wall)调侃一番。随后,一名6岁的白人小男孩更是信口开河:“绕到地球的另一端去,杀光所有中国人。”节目主持人基梅尔居然对此进行调侃,说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4]此举引发在美华人的强烈不满和愤怒,并在全美爆发大规模华人示威抗议运动。10月25日,ABC高管透过美国华人参政团体“80/20促进会”发布口头和书面致歉。但是许多华人社团认为,仅向一个华人社团道歉不够,他们继续发起示威抗议,要求ABC向全美华人社区公开道歉,并采取具体措施改正错误,消除负面影响。在全美华人的抗议声中,吉米·基梅尔在10月28日晚间的“吉米·基梅尔秀”节目中以口头形式表示道歉。10月30日上午,南加州地区数百名民众自发地前往在好莱坞的“吉米·基梅尔秀”演播厅前进行抗议。在抗议民众的压力下,吉米·基梅尔走出演播厅,向现场抗议民众两次鞠躬道歉。

针对吉米·基梅尔的个人道歉,美国华人及其社团都表示不够,认为这不仅是他的个人行为,ABC电视台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节目是录制的,而不是现场直播,所以应该由ABC电视台出面道歉并采取实际行动消除负面影响。11月9日,纽约、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波士顿、芝加哥、西雅图、休斯顿和达拉斯等全美27个城市数万名华人,同时举行抗议ABC辱华言论的示威游行活动,仅在南加州就有3000多名华人参与。这是美国有史以来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和人数最多的华人抗议运动。在美华人高举中美两国国旗和标语牌,拉着横幅,进行演讲和喊口号,表达对ABC辱华言论的不满和争取自身权益的强烈愿望,并向各地的ABC分部递交了抗议信。11月10日,在其官方网站上,ABC发布“公开道歉”声明,就该电视台播出带有辱华色彩的言论承认错误,承诺永久清除该内容,永久取消“儿童圆桌会议”节目环节,并强调加强今后的节目审查,杜绝类似事件发生。[5]与此同时,节目主持人吉米·基梅尔也发表了原先承诺的中文认错道歉信。11日,“全美119抗议ABC大游行组委会”做出书面回应,表示接受道歉,抗议运动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组织抗议运动期间,有美国华人于10月19日在白宫请愿网“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上发起主题为“我们要求奥巴马政府调查吉米·基梅尔秀的圆桌会议环节并在ABC电视台网站上删除该节目”的请愿帖子:

“我对吉米·基梅尔秀的圆桌会议环节深感不安,该节目最近在ABC电视台播放并讨论杀光所有中国人,以便美国政府不用再归还欠中国的债务。儿童可能不会辨别好坏,但吉米·基梅尔和ABC电视台的管理层都是成人,他们可以选择不播放这个传播种族仇恨的种族主义节目。该节目完全不可接受,必须立即删除。ABC电视台应做出真诚的道歉。该节目令人极不愉快,与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主义言论一样。请立即删除该节目的视频并发布道歉申明。”[6]

该帖子请求白宫介入调查,勒令ABC电视台停播这档节目并向华人社区公开道歉。请愿书在11月6日就收集到10万份签名,这意味着白宫必须在30天内做出正式回应。11月12日,美国白宫外交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凯特林·海登(Caitlin Hayden)就ABC电视台节目播出“杀光中国人”言论一事做出正式回应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白宫认为,ABC播出的辱华言论,并不代表大部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美国一向重视同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7]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就ABC辱华言论做出正式回应。2014年1月11日,白宫在请愿网上正式做出回应:

“谢谢你们的请愿!你们请愿要求有关人员道歉并停播节目,有关各方已经独立道歉。吉米·基梅尔已经在节目中道歉,并出具了书面道歉信。ABC电视台已经从网站上删除该节目,ABC在道歉声明中详细说明了未来在节目审查中的改善措施。在更广的层面,总统已经公开表态,美国欢迎中国继续和平崛起。由于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联邦政府不能强迫ABC取消该节目。如果你们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更详细的审查,建议向联邦传播委员会(FCC)提出进一步投诉。”[8]

白宫的正式表态不仅让美国华人争回了尊严,也为他们在美国主流社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出了成功的示范,是美国华人参政的重大进展。

二、全美华人抗议“ABC辱华言论”的特点与意义

2013年美国华人社区最重要的非选举政治参与事件就是全美华人抗议ABC辱华言论的运动。*该事件是“美国中文网”评出的“2013年美国华人十大新闻”之一,也是“中国侨网”和“中国新闻网”联合评出的“2013年全球华侨华人十大新闻”之一。这次抗议运动不仅在全美华人社区引起巨大反响,也给美国主流社会留下深刻印象。与以往华人参政相比,此次美国华人参政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第一,参政方式特殊,发起时间短,见效快,教育意义大。此次美国华人参政采取的是游行、示威、抗议和请愿的参与方式,都属于非选举政治参与,但仍然是合法参与,而且与以往华人主要通过参与选举政治或法律诉讼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相比,有发起时间更短、见效更快、教育意义更大等优点。相对而言,选举政治参与和法律诉讼方式在实践中相对影响范围较小,时间漫长,见效缓慢。当代美国华人参政通常以参与选举政治为主,参与非选举政治为辅。但此次美国华人参政的最大亮点是大胆运用非选举政治参与中的游行、示威、抗议和请愿等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组织和动员,采取抗议行动,以消除种族歧视,反对暴力,为美国华人争取平等权益并很快取得阶段性胜利。而且通过游行、示威、抗议和请愿行动,让全美华人都知道和关注此事,对广大美国华人民众来说,是一次非常生动和深刻的参政教育课。通过这次抗议行动,让在美华人充分认识到在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平等权益不是等着天上掉下馅饼,而是需要自己去争取和维护的。

第二,网络新媒体已成为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21世纪是网络时代,美国又是网络最发达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在美国社会兴起,现已逐渐走向成熟。每当选举临近,政客通过网络拉票筹款十分正常。美国华人参政团体80/20促进会最早运用网络组织华人选民进行集团投票和筹款,发挥政治影响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美国华人在此次抗议运动中,也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联络和动员。例如,ABC辱华言论发生后,发起人王湉就是通过网络号召全美华人举行抗议,表达华人社会的不满,要求ABC电视台公开道歉;在组织“11·9抗议行动”中,网络新媒体成了全美各地华人联络的主要工具,如有专门为抗议而设立的登记网站、QQ、微信、BBS和Facebook等,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功能;在白宫请愿网上发起请愿活动完全是依靠网络来进行组织和动员,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加入请愿的人数超过10万人,达到要求白宫进行回应的人数,可见网络在这次华人抗议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后续的华人抗议运动中,全美各地的华人也主要运用新的网络通信方式“微信”进行联络,组织对ABC母公司迪斯尼的抗议活动。依靠网络,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新移民还组建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民权组织——美国华人平权联合会,与种族歧视做斗争,维护和增进全美华人的合法权益。现在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动员的华人参政团体越来越多,除了80/20促进会以外,还有百人会、美华协会、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华人权益促进会和华人前进会等,网络新媒体已成为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

第三,重大历史性事件激发参政热情,全美华人的凝聚力显著增强。长期以来,美国华人社会不团结是事实,只有在某些重大历史性事件的刺激下才能形成短暂团结。如1982年的“陈果仁事件”和1999年发生的“李文和事件”等,都曾激起美国华人社会短暂的团结和参政热情。此次抗议运动能很快发起并取得阶段性胜利,是华人精英、华人社团、华人普通民众和华文媒体精诚团结、积极合作参与的结晶,是全美华人有共同关切的种族歧视议题所致。在此次抗议运动的过程中,华人精英积极倡导、联络、组织和协调,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各地华人社团摒弃异见,不分新老、不分地域(大陆、香港、台湾和其他地区),紧密协作,共同抗议ABC电视台的辱华言论,发挥组织动员和助推作用,再次证明华人社团是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支柱;华人普通民众放弃周末休息时间,积极参与此次抗议运动,敢于清晰表达自己的反对立场和合理诉求,让美国主流媒体和社会认识到当代美国华人不再是任人侮辱的沉默族群;美国各大华文媒体都对这次抗议运动进行了及时跟踪报道,让全美华人社区都能够及时了解抗议运动的进展和ABC电视台的反应与行动,对动员更多华人民众参与抗议运动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和动员作用。

第四,大陆新移民及其社团的参政力量开始雄起,并发挥重要带头作用。近年来,在参与选举政治的活动方面,通常来自台湾和香港的新移民,还有土生美国华裔公民处于领先或主导地位,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在选举政治方面才刚刚起步。但在此次抗议运动中,来自大陆的新移民精英、社团、民众和留学生积极参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此次抗议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头作用。例如,11月9日全美万人抗议游行活动的主要召集人王湉、鹿强和欧阳了寒等,都是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在南加州,积极参与“11·9全美华人抗议游行总策划委员会”的华人社团有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美国华人联合总会、南加州华人联合总会、美国北京联合会、全美大西南同乡联合会、美国江苏经贸文化联合会等,他们都是大陆新移民社团。据笔者观察,在举行大规模抗议运动的其他城市,如西雅图、华盛顿、纽约、旧金山、芝加哥、波士顿、休斯顿,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和新移民社团都积极参与,走在抗议运动的前列。

此次全美华人抗议ABC辱华言论的行动是美国建国200多年来,参与城市最多、响应范围最广、行动规模最大的一次华人抗议运动,具有以下四点积极意义:第一,此次抗议运动是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美国华人政治力量的一次大检验,是美国华人参政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正如美国华人参政问题研究专家连培德教授所说,此次抗议运动展示了美国华人的“政治肌肉”,有助于提升华人在美国政坛的上镜率和影响力。[9]第二,通过此次抗议运动,美国华人的族裔意识、维权意识和参政意识显著增强,有助于华人社区的组织和动员,为未来美国华人参政奠定群众基础。此次全美华人的抗议运动取得阶段性胜利,确实反映了近年来美国华人族裔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力量的巨大变化,说明美国华人的参政意识显著增强。尤其是随着大陆新移民的快速增加,受教育程度的大幅提高,社会经济地位的迅速提升,他们的维权意识和参政愿望正在不断增强。通过这次抗议运动的洗礼,全体美国华人——尤其是大陆新移民的族裔意识、维权意识和参政意愿会更加强烈。第三,此次抗议运动对美国华人的公民教育和参政教育意义深远。长期以来,华人社团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在华人社区从事公民教育和参政教育,用心良苦。此次抗议运动对全美华人来说是一场非常好的公民教育和参政教育实践课,对重塑美国华人社区的认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相信未来大陆新移民在美国政坛的影响力将会逐步增强,终将与土生华裔和港台移民在美国政坛上并驾齐驱,共同维护美国华人的合法权益。第四,此次抗议运动再次说明,仅参与选举政治是不够的,未来美国华人参政应该继续走选举政治参与和非选举政治参与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道路,二者可形成互补,更好地维护和增进在美华人的合法权益。很多时候非选举政治参与方式在实践中更加快捷有效,更能够维护美国华人的尊严和权益。只有在维护和增进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基础上,美国华人才能进一步为促进美中关系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关于全美华人抗议“ABC辱华言论”的争议与思考

值得观察和思考的是,全美华人抗议“ABC辱华言论”的行动,在美国社会和中国社会产生的反应是不同的。在美国社会,主流媒体大多保持沉默,不做任何报道,只有当地华文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这很正常,因为事涉美国主流媒体ABC种族歧视,其他主流媒体的历史纪录也并不好,都想避而远之,更不愿意触及。全美华人的抗议行动在中国网民中引起激烈争论,有网民认为该事件是“大陆中国人与ABC”之间的事,但结果变成了“在美华人与ABC”之间的事,觉得不解。*有国内网民认为,该事件的主体是“大陆中国人与ABC”之间的事,做出强烈反应的应该是中国大陆,但结果变成了“旅美华侨华人与ABC”之间的事,觉得不解。笔者以为,该事件从表面上看是这样,但本质上反映的是美国社会严重的种族歧视,体现的是中国、美国和在美华人三者之间的复杂敏感关系。虽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保护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并非没有边界。在美国社会有一条看不见的有关政治正确的界限。种族歧视和偏见就是政治不正确,这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研究表明,在美华人的社会政治地位深受中美关系的影响,中美交好,美国华人相安无事;中美交恶,美国华人首当其冲沦为“替罪羊”。此次美国华人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发起抗议运动,至少有以下三个重要原因:首先,该事件涉及种族歧视,伤害了美国华人。华裔国会众议员赵美心认为,“杀光中国人”并非玩笑,对美国华人而言也是一个很恐吓人的信号。另一位华裔国会众议员孟昭文也发表声明,严厉批评该节目不负责任,伤害了华裔民众的感情,并要求其进行道歉。第二,该事件损害了中美关系。中国拿出大量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是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有利于稳定美元和美国经济,这是经济常识。美国不能恩将仇报,媒体更不能就此利用儿童的“童言无忌”来妖魔化中国。第三,该事件的要害是在下一代中播种仇恨和暴力,不利于华人及其后代在美国的生活与成长。如果听任这种言论和节目泛滥,不仅华人,美国孩子也将深受其害。主持人不但没有对孩子的幼稚言论加以纠正,反而还把这种客观上传递种族仇恨的画面公布于众,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是将一种不健康的观念灌输给美国的下一代。[10]因此,美国华人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抗议和请愿是十分正确的选择,需要给肇事的美国主流媒体一个深刻教训,以后在做关于族裔节目的时候要特别慎重。至于中国国内还有网民认为全美华人的抗议运动是“小题大做,应适可而止”等言论应给予理解,并做出适当解释,因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不生活在美国,甚至没有访问过美国,也没有读过有关美国华人历史与现状的书籍,对美国华人在历史上遭受的屈辱和在现实中遭遇的歧视很难理解。而对那些认为该事件与自己无关并冷嘲热讽的在美华人应加强宣传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处境和反对种族歧视的重要性。针对在美华人自发举行示威游行,抗议ABC辱华言论,中国外交部于2013年11月11日指出,ABC散布种族歧视和种族仇恨,有悖于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ABC应该正视自身错误,以真诚的态度回应在美华人的正当要求,并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11]笔者认为,中国外交部做出的回应既支持了在美华人的合理诉求,又维护了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大局,是正确的和适度的。

通过对这次抗议运动的全程观察,笔者认为,无论是侨界还是学界对美国华人参政的期待都不应太高太急。例如,期待全美华人通过此次抗议运动实现大团结在短期内并不现实。虽然此次抗议运动取得阶段性胜利是全美华人精英、华人社团、华人民众和华文媒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想通过这次抗议运动把整个美国华人社会团结整合起来并不现实。通过此次抗议运动,美国华人的团结意识确实会有所增强,但不能太乐观。有华人精英和民众建议,应以此为契机,组建全美范围的华人参政团体,像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那样发挥对美国政治和美中关系的影响力。在纽约、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休斯顿、芝加哥、迈阿密等美国18个城市广大华人的强烈要求下,华人平权联合会(Chinese Alliance for Equality) 于2013年11月29日在美国正式宣告成立。该组织是由中国大陆新移民组建的第一个维护华人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华人平权联合会全国召集人欧阳了寒表示,华人平权联合会的宗旨是团结所有在美华人,维护华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华人参政,传播华人文化,以提高华人的整体地位。[12]在全美范围组织抗议ABC有关“杀光中国人”的活动,无疑是促成该联合会成立的直接原因。但笔者认为,组建全国性的参政团体形式上没有问题,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说。其实,以往美国华人曾尝试过多次,如全美华人协会和80/20促进会等都曾努力过,但效果有限。另外,从此次抗议运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各地华人社团就是否一致同意接受道歉的意见不统一也可以发现,美国华人大团结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需要长期培养,不可一蹴而就。应正视美国华人社会存在的巨大差异,加强各华人团体之间的协调,在一些具体议题上加强合作更为现实可行。

2013年11月14日,美国多个城市的华人代表通过微信群投票,决定从下周开始通过网络抵制ABC的母公司迪斯尼进行抗议,一直到迪斯尼对子公司ABC的辱华言论做出“体制”上的调查,一直到主持人吉米·基梅尔被停职为止。*这次抗议运动基本上到此结束,因为最初设定的“公开道歉”目标(过低)已经实现,影响和效果已经达到,而且“全美119抗议ABC大游行组委会”已经表示接受道歉,继续抗议很难再获进展。笔者认为这还不够,与美国华人民权活动家王灵智教授建议的斗争目标相差很远。王灵智的建议是:第一,要求ABC永久清除辱华内容、永久取消“儿童圆桌会议”环节;第二,给华人代表同样多的时间在该节目中解释美国华人社会不能接受ABC辱华言论的原因;第三,ABC总裁在电视上亲自道歉;第四,开除吉米·基梅尔;第五,要求联邦传播委员会(FCC)吊销ABC的执照;第六,要求国会两院负责FCC的委员会举行公听会,彻底调查此事;第七,要求国会制定法规惩罚以后再犯此规的媒体和主持人。[13]今后华人社会遇到这些类似问题时,应多向当地研究华人参政问题的专家征求对策与建议,在他们的专业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反对种族歧视和偏见的斗争,更好地维护和增进美国华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辱华、反华和排华的事件重演。

四、结 语

此次“ABC辱华言论”是在中国快速崛起、美国相对衰落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对在美华人的情感造成直接伤害,对美国华人社会产生重大冲击,也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产生消极影响。众所周知,中美关系对美国华人影响巨大,但美国华人对中美关系的能动性一直有限。但此次抗议和请愿运动说明,美国华人已不再是中美关系的被动承受者,而是积极参与者和维护者,有助于提升美国华人的族裔意识、维权意识和参政意识,增强美国华人的凝聚力。当然,这次抗议运动也说明美国华人社会尚存在巨大差异,如祖籍地、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地位、语言、文化、移民代际、公民地位和地域差异等,要实现全美华人大团结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培养和锻炼。此次抗议运动的阶段性胜利再次证明,非选举政治参与仍然是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仅参与选举政治是不够的,未来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应该继续把参与选举政治和非选举政治两种形式结合起来,走多元化道路。当代美国华人既要积极参与选举政治,又要重视非选举政治参与,二者相辅相承,以共同维护和增进美国华人的合法权益,提升华人的整体形象,提高华人的参政水平。在此次抗议运动的影响下,未来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将会更加高涨,参与方式也将会更加多元。

[注释]

[1]万晓宏:《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研究(1965-2012)》,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6、112、238页。

[2]笔者于2013年11月9日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族裔研究系王灵智教授的访谈资料和2014年1月14日对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政治学系连培德教授的访谈资料。

[3]万晓宏:《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与债务危机的背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1日。

[4]美国侨报网:《“吉米鸡毛秀”事件:一面洞察人心的镜子》, 2013年11月1日,参见http://opinion.uschinapress.com/2013/1101/524985.shtml。

[5]美国侨报网:《全美抗议组委会接受ABC“公开道歉”》, 2013年11月11日,参见http://news.uschinapress.com/2013/1111/526530.shtml。

[6]“WE PETITION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TO: Investigate Jimmy Kimmel Kid’s Table Government Shutdown Show on ABC Network”, https://petitions.whitehouse.gov/petition/investigate-jimmy-kimmel-kids-table-government-shutdown-show-abc-network/tLxzbBjg.

[7]《白宫开口ABC道歉 部分华人不肯罢休欲追责》,[美]《侨报》2013年11月13日,参见http://news.uschinapress.com/2013/1113/526847.shtml。

[8]“Official White House Response to Investigate Jimmy Kimmel Kid’s Table Government Shutdown Show on ABC Network”, https://petitions.whitehouse.gov/response/what-we-have-say-about-jimmy-kimmel.

[9]笔者于2013年11月29日对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政治学系连培德教授的访谈资料。

[10]美国侨报网:《抗议“杀光中国人”是为了制止仇恨》, 2013年10月28日,参见http://opinion.uschinapress.com//Editorial/20131028/92528.html。

[11]中国外交部网站:《2013年11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主持例行记者会》, 2013年11月11日,参见http://www.fmprc.gov.cn/mfa_chn/fyrbt_602243/jzhsl_602247/t1097841.shtml。

[12]中国新闻网:《华人平权联合会在美成立 系全美首个华人维权社团》, 2013年11月30日,参见http://www.chinanews.com/zgqj/2013/11-30/5564780.shtml。

[13]笔者于2013年11月9日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族裔研究系王灵智教授的访谈资料。

[责任编辑:乔印伟]

Non-Elector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s of Chinese Americans:A Case Study of Chinese Americans’ Protest against “Offensive Words against China by the ABC” in 2013

WAN Xiao-ho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s; offensive words against China; racial discrimination; Sino-US relatio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s of Chinese Americans, the protest against ABC’s offensive words against China in 2013, and how non-elector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s are necessary and effective for Chinese Americans. There are a few major ways to participate in non-electoral politics for Chinese Americans, such as personal engagement, lobbying, lawsuit, boycott, non-cooperation, joining in political associations, expressing political views through mass media, marches, demonstrations, protests, and petitions. These ways enable Chinese Americans to be bound together, raise their ethnic awareness, protect their rights, and enhance thei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s. In the future, Chinese Americans should continue using various ways i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s in order to increase impact on American government’s decision making, redistribution of welfare, fighting against racism, protecting legal rights, increasing the reput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s, and preventing the tragic events such as insulting Chinese, anti-Chinese activities, and excluding Chinese, in both electoral politics and non-electoral politics at various levels.

2015-12-01;

2016-01-25

万晓宏(1969—),男,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民族研究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少数族裔政治参与。

D634.371.2

A

1002-5162(2016)01-0011-08

*本文为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研究(1965-2008)”(项目批准号:10YJA850038)之阶段性成果。感谢《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匿名评审专家及编辑部为拙稿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猜你喜欢
参政全美言论
全美航班短暂停飞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颜回之乐
全美Top 100定制集成商最常用的影音/智能/家居品牌
他们的言论
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的参政运动研究
绍兴后期高宗对中枢体制的调整——以汤思退再次“兼权”参政为中心的考察
全美最严堕胎法案遭推翻
全美音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