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的融合探析*

2016-02-02 17:08黄荟如
黄河之声 2016年15期
关键词:花腔女高音殿堂

黄荟如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的融合探析*

黄荟如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近年来,我国声乐界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许多音乐在唱法上逐渐开始融合。目前国内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的结合已经有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作曲家将传统的美声唱腔与时尚的流行唱法相结合,把高难度的花腔作品灌入时尚元素,并以流行的方式将其传播,使高雅艺术为更多群体所喜爱,作品更有渲染力,也使流行音乐演唱既生动自然又豪放大气,呈现出时代感、多样性、国际化的色彩,更好地向大众诠释音乐的艺术魅力。本文旨在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的融合,对“花腔”的运用进行更深层次的探析,响应“流行音乐殿堂化,殿堂音乐流行化”的口号,提倡流行歌手与花腔女高音的合作,鼓励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曲目,形成一种新的潮流,并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流行唱法;美声唱法;花腔;融合

近年来,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结合已经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2012年,我国十大女高音歌唱家应邀参加CCTV15台组织策划的《光荣绽放十大女高音歌唱家音乐会》,其中包括吴碧霞、张立萍、幺红、王莹、尤泓斐、沈娜、王莉、柯绿娃、陈小朵、周晓琳。十位女高音都是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外声乐舞台上的优秀歌唱家,她们在尊重唱法的前提下大胆创新,集多种音乐元素于一身,将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进行巧妙结合,通过舞台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她们以自然、亲和的姿态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展现了美声唱法的多元魅力,使美声唱法不再令人晦涩难懂,也使流行唱法巧妙地进入殿堂。其中,吴碧霞与庞龙演唱的《四季》将流行唱法与花腔结合的完美无缺,令人震撼,给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成功响应了“流行音乐殿堂化,殿堂音乐流行化”的口号,为声乐界开辟了新视野。

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具有着各自的特征,也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技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比如“花腔”①技术等,而“花腔”在多种唱法中都得以存在并属于一项难度较大地技术。笔者认为以“花腔”为桥梁可更自然地将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现目前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结合的歌曲相对较少,具有典型意义的纯花腔曲目有《炫境》、《第五元素》等,全曲无歌词,伴奏带有浓厚的流行元素色彩,歌声又带有浓浓的美声韵味,非常有气势,既能体现流行唱法的亲民性,又能展示美声唱法的高雅,深受大众喜爱。本文旨在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主要介绍“花腔”技术在两种唱法结合中的运用及作用等,对美声“花腔”的运用进行更深层次的探析,从一个新的突破口来鼓励发展这一特殊的表演形式,响应“流行音乐殿堂化,殿堂音乐流行化”的口号,提倡花腔女高音与流行歌手的合作,鼓励创作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曲目,这对推动我国声乐事业的多方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概述

目前在声乐界主要有三大流派:美声唱法、流行唱法、民族唱法,以及近年来加上的原生态唱法。就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而言,因为唱法模式不同,风格也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两种唱法在歌唱发声的原理运用上的不同所致。由此可见,两种唱法从演唱模式到风格表现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一)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的特点

流行音乐(通俗音乐)②,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据称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欧洲的报刊上。到了二十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流行音乐名目日益繁多,电声乐器的出现和一系列现代科技手段,更使流行音乐风靡世界各地。在流行音乐中包含一种流行美声唱法,以美声演唱为主,融入流行唱法,其特点:音色优美、圆润、宽厚,音域较宽,音区统一,极富于表现力,气息要求非常严格,演唱技巧较强,在当今流行歌曲演唱中实用价值非常高。[1]

1.流行唱法的特点

流行歌曲内容与形式的广泛性与平民化,使得其演唱者的普及程度很高。在现代社会,许多专业性质的流行歌手已把流行唱法的水平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仍然小心地保持流行唱法的各项艺术特征,主要包括:质朴的声音、独特的韵味、夸张的表演、自弹自唱、歌舞一体等,使得流行唱法既有别于已形成成套科学理论体系的美声唱法,又有别于饱含着丰厚文化积淀的民族唱法。[2]

流行唱法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高度的融合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征,按演唱风格主要分为:通常型风格、摇滚型风格、民歌型风格、戏曲曲艺型风格、美声型风格等;按歌词内容主要分为:歌颂型歌曲、抒情型歌曲、生活写真型歌曲等;按声音色彩主要分为:浑厚型、柔和型、苍劲型等;按表演形式主要分为:歌唱型、自弹自唱型、歌舞型等;按唱法主要分为:轻声唱法、清声唱法、含声唱法、气声唱法、雾声唱法、喊声唱法、哑声唱法、通俗民族唱法、通俗美声唱法等。

2.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唱法”是由意大利文“Bel Canto”翻译而来,通常简称“美声”。原文字面之意是指美好的、美妙的歌声以及歌唱。美声唱法不仅是指一种歌唱的方法,同时还特指能够用美好的声音来歌唱的一种唱法的风格和流派。这种歌唱方法以非常注重声音音质的美感著称,还强调对声音的灵活性及连贯性的掌控能力和不费劲地轻松演唱高音的能力。美声唱法讲究多种共鸣结合,头腔、胸腔、鼻腔等的综合应用,主用腹式呼吸,而非胸式呼吸,这样既对拓宽音域很有帮助;又能在唱高音时气息饱满,音色圆润,避免了“劈”的可能。

美声唱法又被称为“学院派”唱法,它是具有自身学科的专业性、具有自身专业理论的系统性的声乐演唱艺术的代表学派。[3]在美声唱法中,主要遵循八大重要原则:有声部与声音类型之分、声音充分运用共鸣、声区统一、音色纯净优美、声音连贯流畅、吐字清楚准确自然、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声情并茂。歌唱发声的三要素:横膈膜支持、打开喉咙、面罩共鸣。[4]美声唱法的特点主要归纳为声音、技巧、综合表现力三个方面,它是“真假声混合”的唱法,既统一共性又尊重个性,体裁主要分为独唱曲、重唱曲、合唱曲等。

3.花腔的特点

花腔(最早叫做装饰性唱法)起源于复调音乐写作时期,并是以奥尔加浓的形式出现在圣咏当中,“花腔演唱”是美声唱法中的一种演唱技巧,它要求上下行音阶流畅、声音圆润、跳音清脆干净,并要求音与音之间没有隔阂,其“黄金时期”的主角为“阉人歌手”。[5]花腔的特点主要为基本唱腔加花,是一种特定的华彩腔调,通常无歌词,能够在超过两个八度的音域中自如地表现妩媚、华丽的花腔声音特色。一部难度很大的花腔作品,往往需要将多种花腔演唱技巧综合起来使用,这些技巧包括:花腔断音、花腔装饰音、花腔大颤音和花腔快速走句顿音。

随着时代的发展,花腔技术被运用于流行唱法与民族唱法部分歌曲当中,但还是主要存在于美声唱法。擅长该种演唱技巧的歌唱家主要被称为花腔女高音,她们以清澈、美妙、银铃般的音色,匀净的声音线条,灵巧、华丽的花腔技巧和超人声的极限音域为特点,在歌唱的众多声部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花腔技巧的掌握必须经过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以及长久的积累过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二)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结合的现状

流行与美声融合的唱法主要是有一定美声基础又以流行歌曲演唱风格为主。其演唱特点是以古典美声为基础,结合流行唱法的某些发声方式,既能驾驭技巧较高的古典风格歌曲,又能把握流行风格的特征,声音特点体现出两种唱法的交替或综合使用。

1.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结合现状

近年来,我国音乐界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许多音乐在唱法上逐渐开始融合,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在流行唱法的基础上融入美声唱法的元素,使声音更加自然流畅,感情表达更加淋漓尽致,将流行歌曲中的内涵和爆发力通过美声的演唱技巧表现出来,以此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这种演唱方式特点在于:中低音区偏重于流行唱法,接近生活,声音自然亲切,吐字自然;高音区结合美声唱法,共鸣增多,声音上建立一个竖的管道,喉头始终保持在较低的位置,声音紧贴咽壁而上并具有力度,加强横膈膜与气息地对抗,具有较强的戏剧性效果。这种唱法的典型代表是英国的莎拉·布莱曼。[6]目前,许多美声歌唱家也开始在创作流行歌曲,运用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来演唱流行音乐,使得歌曲中的古典与韵味增加,比如我国歌唱家廖昌永发行了一张流行歌曲的专辑里就收录了《菊花台》、《神话》等歌曲,打破常规,为声乐界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7]

2.流行唱法与花腔的结合现状

目前国内流行唱法与花腔的结合已经有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但是曲目并不多,在2012年CCTV15台举办的《光荣绽放十大女高音歌唱家音乐会》中,吴碧霞与庞龙演唱的《四季》将流行唱法与花腔结合的完美无缺,令人震撼,给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目前具有典型意义的纯花腔曲目有《炫境》、《第五元素》等,全曲无歌词,伴奏却带有流行元素色彩,非常有气势,深受大众喜爱。

二、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的融合

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的融合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潮流,并能促进流行歌手与花腔女高音的合作,花腔没有歌词,能够作为伴唱声部很好地与流行唱法相融合,不会显得很突兀,也不会有违和感,有了花腔的装饰,可使流行歌曲变得更加大气,也适合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活跃气氛,增强气势。

(一)流行唱法与“花腔”融合的典型曲目

目前国内流行唱法与花腔技术融合的曲目并不多,但部分曲目一经亮相就成为了经典,被大众所熟知与喜爱,以下是两首最具典型意义的曲目:

1.吴碧霞与庞龙——《四季》

《四季》是庞龙、吴碧霞2011年共同演唱的一首歌,二水作词,韩雷作曲,收录于庞龙的专辑《美好 官方正式版》中。此曲在2012年《光荣绽放十大女高音歌唱家音乐会》中被众人所熟知,将流行唱法与花腔结合的完美无缺。其表现形式使“流行音乐殿堂化,殿堂音乐流行化”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为流行歌手与花腔女高音间的合作做了很好的示范。

此曲引子部分由箫声的悠扬婉转作为铺垫,充满着古风之感。整曲前半段的演唱犹如在互相诉说情怀,男女声轻声轮唱,情绪平缓;在间奏处,女声初步加入了花腔,为基础旋律加花,使整个间奏部分更加丰富;整曲后半段先为男声主旋律,女声填充式的演唱,后为男声与女声重唱,男声主旋律演唱歌词,女声伴唱花腔,两条旋律同时进行,交相呼应,一步步将情绪推向高潮;重唱过后,随着结束句的到来,伴奏逐渐减弱,情绪又恢复平静,女声与男声进行最后一次演唱的对话,尾声部分由箫声婉转结束,前后呼应,似有依依不舍之感。听完整曲,不禁陶醉其中,颇有意犹未尽之感。

2.常思思——《炫境》

《炫境》是由作曲家胡廷江为常思思量身定做的纯花腔曲目,它以一种无词若有诗的“炫无止境”风格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整曲以花腔贯穿始终,在国内掀起了乐坛的花腔“炫”风,可谓天籁。此曲可算是一首高难度的花腔练习曲,除引子和慢板为哼唱以外,基本为花腔,慢板部分对音色的把握、气息的控制、意境的塑造等都十分考验歌者的基本功。在音乐创作中的编曲织体,音色挑选,和声运用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

用花腔的方式支撑一首完整的声乐作品,将人声当成一种乐器,国内还比较罕见。常思思的演唱不仅展示了高难的花腔技巧,慢板部分演绎出的含蓄、浪漫、空灵、飘逸之感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想要很好地表现这一作品,需要兼顾花腔女高音的灵巧、抒情女高音的细腻、戏剧女高音的张力和震撼。声部种类的“跨行”和音乐种类的“跨界”注定了演唱这首歌的极高难度。

(二)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融合的具体措施

“花腔”的概念虽定位于传统西欧的美声唱法,但在我国的传统戏曲、曲艺中近似于“花腔”的唱腔也屡见不鲜、丰富多彩,其产生年代更久远。而我国流行唱法风格多样,种类繁多,将一些典型风格的曲目与花腔相融合,便能在不失中国音乐特色的前提下炫出国际范儿,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关于如何将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很好的融合,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1.表演形式

花腔作为无歌词的演唱技术,可通过填充节奏和间奏、与主旋律进行轮唱、重唱、对唱等形式与流行唱法相融合,也可作为伴唱声部与主旋律交相呼应,丰富歌曲的情感,增强气势。这样的融合形式不会与主旋律的歌词演唱有所冲突,只要处理的灵活,演唱效果必定相得益彰,这就需要作曲家或歌唱家在谱写或演唱作品时做出合理地安排,将两种唱法灵活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的歌曲当中,也可用“花腔”作为桥梁,在间奏处灵活的演唱,使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同一首歌曲中可以并存,且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过渡,这无疑可以更好的打破两种唱法间的界限,为声乐界的跨界演唱引发一种新的潮流。

2.表演领域

现今我国的声乐及演艺事业发展迅猛,诞生出了很多的歌唱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蒙面歌王》、《我是歌手》等等,大部门为流行唱法而举办,在这些比赛当中,也有一些流行歌手邀请歌唱家融入一些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的元素,但是还未形成一种新的潮流,如果将流行唱法与花腔融合的形式更多的出现在电视荧屏面前,这无疑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的震撼,也能形成一种新的审美,使观众能够更好的接受美声唱法,也能诞生出更多的经典曲目广为流传。同时,各高校和社会组织的演出或比赛,参加的歌手如能做出一些新的尝试,将两种唱法有机结合,融入花腔,势必会给观众和评委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了演唱难度,丰富了表演形式,可以达到很好的创新效果。这种形式可在各大音乐学院的音乐会以及电视歌唱类节目中开始流传,或改编歌曲,或创作歌曲,这都需要各界做出更多大胆的尝试。

3.流行歌手与花腔女高音的合作

目前国内流行唱法与花腔融合的歌曲并不多见,此类结合的形式还没有被广泛流传,主要原因也在于“花腔”是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演唱技术,若要纯熟的演绎花腔,必定需要演唱者具备深厚的演唱功底和长期系统的专业训练,也需要具备较强的音乐素养,而在声乐专业界,花腔女高音相比抒情女高音也是较为珍贵的,不是任何一位歌唱家都能很好的演绎花腔。所以,要想很好的发展流行唱法与花腔融合的演唱形式,就需要流行歌手与花腔女高音更多的合作,跨界演出,使流行音乐和专业音乐都能很好的被大众所接受,减小唱法间的界限,既通俗又不失高雅,既大众又不失大气,促进“流行音乐殿堂化,殿堂音乐流行化”的潮流更好更快的在国内流传,提高全民的审美素质,促进我国声乐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融合的意义

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的融合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的融合为声乐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流行音乐殿堂化,殿堂音乐流行化”的发展理念对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融合的理论意义

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的融合进行一定的发展后,便会形成一种新的潮流,从而被业界更多的人关注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可为学术界提供更多的理论成果,也能为声乐教学与学习提供更多的参考与理论基础,促进学科的发展与理论创新。同时,两者的融合可在原有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优秀曲目与表演形式,打破学科与唱法界限,为声乐教材的更新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为声乐界的跨界发展开辟新思路。

(二)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融合的现实意义

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的有机结合,可有效促进流行歌手与花腔女高音间的合作,为大众带来更多精彩的表演形式,拉近流行音乐与殿堂音乐的距离,使二者都能被大众所接受。同时,可为各大音乐学院音乐会节目演唱形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也可给各电视节目或歌唱比赛的表演形式转型与创新提供一些借鉴。流行歌手与花腔女高音的合作衍生出的优秀曲目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经济效益,具有高度的商业价值,并能使高雅音乐更多的被大众所喜爱,这对我国声乐事业及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近年来各种流行音乐类节目火爆荧屏,在社会上造就了很广泛的影响力,流行音乐也前所未有地受到了大众以及音乐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各类节目整体提高了广大受众对流行音乐歌者演唱的审美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这说明了当今的流行音乐演唱和流行音乐的听众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水平,歌手也重新回归了歌者的本质,那就是要拥有精湛的声音技能技巧及音乐表现力。由此看来,观众更期待一些有高品质的作品,声乐界也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打破常规,改革创新。流行歌手与花腔女高音的合作,势必会在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给大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此诞生出的优秀曲目,通常会被大众所喜爱,也将活跃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增强气势。“流行音乐殿堂化,殿堂音乐流行化”是一种新时代的时尚潮流,希望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衍生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曲目,并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注释:

① “花腔”最初起源于美声唱法,现今在多种唱法中也得以运用,为了避免产生歧义,本文以“美声花腔”一词特指美声唱法中的“花腔”。

② 流行音乐,也称通俗音乐,本文所提及的流行唱法,也指通俗唱法。

[1] 翟继峰,张铜柱.通俗歌曲理论与应用[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3.

[2] 徐竟成.跟我学唱歌——通俗唱法卷[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10.

[3] 李嘉.美声演唱技巧[M].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5,4.

[4] 田玉斌.美声歌唱艺术新说[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3.

[5] 赵楠.花腔演唱的历史发展脉络[J].大舞台,2012.

[6] 陈炎冰.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相融合的演唱特点[D].贵州大学学报, 2010,02.

[7] 冯波.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演唱特点的分析与相互融合探讨[J].音乐时空,2014,22.

四川音乐学院院级研究生科研项目《流行唱法与美声花腔的融合探析》研究成果(CYYJS201537)

猜你喜欢
花腔女高音殿堂
遥远和她女高音独唱
走进创作殿堂,体验变奏之美
“上海1934”闪耀首尔艺术殿堂
美学视角下的民族声乐花腔技法研究
这些大要案为何摆上了议决国是的殿堂
长空万里
——为女高音而作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祖国,我是你的一首歌
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Barovier&Toso灯饰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