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根廷舞曲》为例——谈民间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表现

2016-02-02 17:08纪国栋
黄河之声 2016年15期
关键词:斯特拉舞曲音程

纪国栋

(红河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蒙自 661199)

以《阿根廷舞曲》为例——谈民间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表现

纪国栋

(红河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蒙自 661199)

《阿根廷舞曲》是一首世界级水准的、最受大家喜爱的乐曲之一。这首钢琴曲是阿根廷著名钢琴大师Alberto Ginastera(阿尔贝托·希那斯特拉)的代表作。作为当代一流的作曲家,希那斯特拉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他常常将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和声、节奏织体之中,并能够将现代作曲技法与民间音乐素材完美结合,彰显鲜明的个性特征,以赢得更多听众的喜爱。

钢琴作品;《阿根廷舞曲》;民间音乐元素

在钢琴音乐研究中,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当属于欧洲古典、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其实,在进入20世纪后,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钢琴音乐艺术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就曾经出现过一名世界级水准的作曲家Alberto Ginastera(阿尔贝托·希那斯特拉),在世界钢琴作品中,他创作的钢琴曲显示出鲜明的个性,本文以阿尔贝托·希那斯特拉早期作品《阿根廷舞曲》为例,对于民间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表现进行了探索。

一、民族主义音乐在阿根廷的兴起

阿根廷位于南半球的拉丁美洲,与智利、乌拉圭、玻利维亚等国接壤。其居民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土著印第安族,二是外来移民,三是新兴民族。因此,其音乐文化呈多元化发展趋势。20世纪初,民族主义音乐兴起,到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音乐创作十分活跃,并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得到了发展与兴盛,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有指挥家乌加特、作曲家洛佩斯·布查多等人,5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融入了民族民间的素材,赋予现代音乐以新的活力。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享有盛名的现代音乐家,都以不同方式尝试着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创作。其中,作曲家希那斯特拉在国际乐坛上最负盛名,成为一位20世纪国际舞台上最突出的、最具有国际影响的拉丁美洲作曲家。希那斯特拉早期作品民族风格十分鲜明。其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民谣的元素或传统民间歌舞,作品多以直接的方式呈现清晰可见阿根廷民间音乐的特色。从20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希那斯特拉一直被看做是阿根廷音乐的灵魂人物。在钢琴音乐创作领域,希纳斯特拉做出了极具特色的探索,他改编和创作的具有民族音乐元素的钢琴作品,闪耀着本土色彩与个性光芒,其留下的许多音乐作品,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以《阿根廷舞曲》为例——谈民间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表现

(一)在作品中直接运用民间舞曲节奏

在希那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创作中,其民间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表现极为强烈,有时候,他在作品中直接运用民间舞曲节奏。“Gato”(加托)又称“cat dance”(猫舞),最初的创作灵感源于西班牙舞中的“Seguidilla”(塞桂第拉)和“Bolero”(波雷若),猫舞是阿根廷最重要的乡村舞,两队男女围着圆圈舞蹈,基础舞步为男女舞者快速地踏足,男舞者两脚前后踢踏,女舞者左右摆动裙子。猫舞的舞曲奔放且活泼,节奏感强,两种拍子3/4拍与6/8拍结合应用,6/8拍是其常用节拍,为了营造出切分节奏的效果,也使用3/4拍的四分音符。通常情况下,该舞蹈的节拍在每分钟108~120拍速度之间。希纳斯特拉在《阿根廷舞曲》中应用“cat dance”(猫舞)的音乐元素,给人以一种营造十足的律动感。在第三首《狂野高楚牧人之舞》中,就出现了猫舞的音乐元素,其音乐元素以每分钟152拍的速度出现,营造出了一种奔放的感觉。在第五首《克里奥人舞蹈组曲》中,甚至达到了每分钟160拍的速度,在这种活跃的情绪下,重拍频繁交替,热烈的场面与气氛,使人们仿佛看到了手舞足蹈、热情奔放的阿根廷人民。

(二)运用民间音乐特有的和声与旋律

希那斯特拉对于三度音程和四度音程比较偏爱,所以,不管是和弦还是旋律,在他乐曲中,我们会看到大量的三度和四度音程。在希那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中,平行音程与平行和弦民间音乐特征较浓。希那斯特拉将三度音程走向行进,按照I-V-I或I-III-V-I进行,如《阿根廷舞曲》第二首1-11小节,就使用了和声I-V-I的进行。在《阿根廷舞曲》中,希那斯特拉为了加强主旋律的共鸣,还以非传统和声的方式,用平行音程或平行和弦,制造出独特的音响效果。在十二首《美洲前奏曲》中,希那斯特拉就运用了平行三度音程二,来体现阿根廷民间音乐的重要特色。在作品中,希那斯特拉为了制造调性模糊感和不稳定感,还经常使用两个不同调性的和弦,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希那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其主题还常借用民间歌曲的旋律。节奏方面,希那斯特拉不仅借用“猫舞”中6/8拍与3/4拍结合,营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三比二”的节奏效果,还借用民间舞曲“森巴”缓慢的6/8拍,“马兰波”急速的6/8拍,营造一种复杂的,扣人心弦的节奏效果。这些典型节奏贯穿整部《阿根廷舞曲》,在旋律及伴奏节奏中随处可见。旋律方面,希那斯特拉采用民谣“德利斯特”的旋律,并将其旋律特点加以变化,形成交替出现的大、小二度下行旋律。在十二首《美洲前奏曲》中,希那斯特拉还借用了民谣“米隆卡”的双调性特点,以彰显鲜明的个性特征。

三、结语

希那斯特拉的《阿根廷舞曲》,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将民族感情付诸于外表,他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源自于民族情感的创作热情。这些关于本民族音乐的不断创新,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借鉴。

[1] 唐波.民族音乐素材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完美结合——浅析希那斯特拉早期钢琴创作风格[J].音乐探索,2007,03.

[2] 卢炳愉.走向绚烂的阿根廷民族世界——《阿根廷舞曲》的创作风格及演奏方法分析[J].音乐大观,2012,03.

[3] 贾韵.浅析钢琴组曲《阿根廷舞曲》的创作技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纪国栋(1979-),男,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人,红河学院音乐学院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斯特拉舞曲音程
冬的舞曲
基于改进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变电站二次电缆路径优化设计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斯特拉文斯基早期芭蕾舞剧中音乐主题的结构方式及特征
卧室里的蜘蛛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音乐游戏玩起来
蜘蛛爬进了我的房间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