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表演中的钢琴伴奏艺术

2016-02-02 17:08
黄河之声 2016年15期
关键词:伴奏者艺术歌曲钢琴伴奏

郑 莲

(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论声乐表演中的钢琴伴奏艺术

郑 莲

(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声乐表演艺术是用声音配合音乐伴奏来表现歌曲内容的艺术。在声乐表演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同等重要,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文章以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声乐表演与钢琴伴奏之间融合应注意的问题两方面为主要内容,总结声乐表演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更深刻及全面的认识。

声乐表演;艺术;声乐演唱;钢琴伴奏艺术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一般以宗教为寄托并带有较强的宗教性色彩,可称之为音乐的启蒙,里拉琴和阿夫洛斯管是这个时期最早出现的乐器。键盘乐器作为风靡一时的伴奏乐器最早出现在公元9世纪,管风琴作为其主要代表在当时为教堂的唱诗班伴奏,后期逐渐趋向大众化。巴洛克时期,拨弦古钢琴的出现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伴奏乐器,为其以后的伴奏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声乐表演

(一)声乐表演

声乐表演艺术是在演唱时“字正腔圆”、在舞台上“神形兼备”的表演艺术,是用声音、舞台技巧配合音乐伴奏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声乐属于音乐艺术范畴,是由诗人、作曲家、歌唱演员及器乐伴奏等共同创造的综合艺术,它通过声乐表演的艺术形式把音乐作品转化为现实的音响,从而实现其审美价值”。在声乐表演的舞台上,歌曲是材料,声音是工具,技巧是方法,修养是本质。

1.声乐表演是传播的艺术

大部分的声乐作品是属于大众型,它的存在价值体现在它是演唱与聆听相结合的表演艺术,正因为有了这种有效的传播途径,各种题材的音乐作品才能在传播中继续传承。“科技是传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技的进步决定了传播媒介的更新,促进了传播方式的变革,从音乐传播媒介的发展来看,逐渐形成了四种主要传播形式:音乐传播的原始形式、音乐的乐谱传播、音乐的电子传播、音乐的计算机网络传播”。歌曲作为大众型的音乐形式,它的社会价值要根据独特的符号或文字形式通过一定的途径的传播(电视、留声机、电台广播)来实现演唱的归宿。在音乐的传播过程中,词曲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人们演唱并流传,“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声乐演唱与歌曲传播二者辩证统一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作品从词曲作者的一度创作转移到演唱者自己所期待的的二度创作中去。

2.声乐演唱是表演者展现自我的方式

词曲作者在纸上表现的是一些没有生气的音符和文字,演唱者要通过自身的演唱使这些音符和文字变成富有运动感的旋律和语言,用声音展现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从而使观众得到美的感受。

使声乐表演艺术在舞台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除对中外音乐史、中外著名作曲家及其作品有着一定认识之外,还需增加对其他类别艺术的了解。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的控制与表现都与艺术修养的全面提高发展有着必要的联系。加强演唱者的音乐审美能力,把自己的情感注入歌曲之中,让听众感受到自己对作品语言以及内容的理解和审美感受。

(二)“歌以咏言,声以宣意”是声乐演唱者追求的境界

声乐演唱是表演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调式调性、语言、共鸣、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演唱过程中必不可少。声音的律动感,歌曲内容的展现都需要音乐的表现能力。当声音表现出一种兴奋状态的时候,演唱者表达明亮、爽朗的歌曲,反之,悲痛的歌曲则展现昏暗、忧伤的声音。课堂中,老师常提及,要把说话的感觉带入歌唱,用说话的感觉来演唱,在理解的基础上演绎歌曲。“演员寻找准确、完整的角色的自我感觉可以从角色的形体任务入手,先捕捉角色外部形体生活的特征,模仿典型形体动作并控制和塑造形体,按照形体动作草图来表演,构成外部性格化所需要的典型姿态、动作、步态、表情、手势、语气等特点,激发起应有的情感,达到角色从外到内的协调一致。”

二、钢琴伴奏艺术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钢琴伴奏的出现

钢琴从诞生至今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完善,发展已有300多年。钢琴有着宽广的音域、圆润的音色、震撼的音量,现代钢琴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世纪期间出现的“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宗教音乐成长的根本。9世纪键盘乐器管风琴开始为人声伴奏。后期出现的拨弦古钢琴,既可作为独奏乐器,也可作为合奏乐器被广泛的用于当时的歌剧院以及宫廷乐队。到了18世纪,钢琴的问世改变了古钢琴在社会中的地位,尤其是延音踏板的出现使得钢琴的音色比古钢琴大为丰润饱满,也使得这件乐器魅力大增,逐渐取代其余键盘乐器成为伴奏乐器主流。

(二)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在演出过程中,伴奏者与演唱者是一个整体,二者不可分割。对于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占有的特殊地位,有绿叶衬红花的说法。笔者认为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二者密不可分,伴奏既要积极主动配合演唱者,让其充分发挥本身个性特点,但又不失自己的风格特色。“在回顾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从他的兴起到最鼎盛的时期,都与其伴奏音乐的高度发展和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发展到后期,钢琴伴奏之于艺术歌曲的作用,已经不能简言绿叶之于红花了,因为在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不但能够成功地衬托意境,描绘意境,晚膳作品,更有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它的艺术魅力与诗、歌交相辉映,但之融为一部完整的艺术歌曲作品,可以说,他们之间是唇与齿,缺一不可,因此,钢琴部分也像演唱部分一样需要有艺术性的演绎。”钢琴伴奏要为演唱者营造音乐作品的意境,给予音乐旋律的起伏,增加音乐张力的变化,渲染音乐歌曲的氛围,丰富音乐作品的和声、织体,确定作品节奏、速度,激发演唱者的创作激情,增加演唱者的演唱信心。

“音乐精品宝库中很多杰出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如舒伯特、沃尔夫、拉赫玛尼诺夫等等)都是声乐旋律与钢琴伴奏浑然一体的。”声乐表演与钢琴伴奏之间相互融合、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相互依存,声乐作品亦离不开钢琴伴奏气氛的渲染。在旋律方面,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二者之间有时会出现音高、音量、时值等差异,这些细微的差别都会影响整个作品的完美性;在演唱情感方面,艺术歌曲的故事内容与创作背景比其他类别歌曲更具感情化。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对立统一。在音量方面,钢琴伴奏者在演奏前需对所奏歌曲的调式调性、节拍力度、歌曲内容等音乐要素有一定了解,根据歌曲展现的故事情境演奏相应感觉的乐曲,尤在有和弦进行中,需以钢琴伴奏为主导,将音量逐渐推出,以增加歌曲的音乐效果。

三、演唱者与伴奏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对作品内容的了解

每一部声乐作品都有专属的创作背景与故事内容,歌者在演唱之前的学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如何使自己更好的进入歌曲情境,在原作者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钢琴伴奏就需要帮助演唱者酝酿歌唱情绪,使音乐达到完美。

(二)对节奏速度的把握

由于歌曲内容、形式以及风格的差异,伴奏者需要具有良好、准确的节奏感,而演唱者需跟随伴奏所给出的基准节奏,表现歌曲的内容。对速度的良好把握有助于歌唱者情绪的稳定,偏快或偏慢都会对演唱者与伴奏者之间的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致音乐的和声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变。

(三)敏锐的音乐感受与应变能力

“敏锐的音乐感受力、灵活的应变能力中包括良好的适应性,即对舞台、音响的适应性,演出情绪的自控能力以及机敏的临场应变能力。”演唱者要具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心理,全身心投入表演中,与伴奏者之间相互配合,扬长避短。

(四)良好钢琴视奏及音色听觉的能力

娴熟的视奏能力、准确无误的听音能力对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来说必不可少。在练习伴奏曲目过程中练习钢琴伴奏谱,了解歌曲的旋律走向,伴奏过程中要注意演唱者的音准、音色,并加以配合。

四、结语

一首声乐作品的完美呈现,需依靠演唱者与伴奏者两者之间在舞台上的默契配合,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在音乐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尤其要看到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积极寻求二者融合发展的途径,以此来演唱更多的声乐作品。

[1] 张锦华.关于声乐表演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学,1998,04.

[2] 沈建军.音乐与智力(第六章)[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110.

[3] 张尉.斯氏体系中形体训练的意义[J].当代戏剧,2004,06:51-52.

[4] 耿耀.谈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

[5] 王顺仪.德奥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发展概况.黄河之声,2010,07:120.

[6] 金星.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钢琴伴奏[J].沈阳音乐学院,2010.

猜你喜欢
伴奏者艺术歌曲钢琴伴奏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钢琴伴奏应具备的能力及表演中的注意事项
艺术歌曲流行唱法对艺术歌曲发展的影响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生态课堂中的教师角色定位